WB条带常见异常案例分析

一、背景不均匀(图1所示)
这是膜与胶贴合不紧所致,转完膜也能看到marker涣散。
改进办法:加多点滤纸或者加一层海绵。

图1
二、“两端粗又深中间细又浅”(图2所示)。可能原因:
1、转膜没做好散热,由于转膜槽中心部离外槽的冰块或者冰水混合物最远,故中心部散热最差,导致中心部蛋白转膜效率下降。
2、孵抗体时,有时膜呈拱形,中间向上凸时该部位的膜可能未充分浸泡于液体中,中间向下凸时该部位的膜可能直接贴壁,两种方向的结果是一致的,就是中间部的膜未能与液体充分接触。
3、活化前中间部膜被污染过,导致该部位的正电荷被中和了一部分。
4、我觉得这是最常见的一种原因:显影时,发光液覆盖不均匀,由于膜变形,在液体的表面张力和虹吸作用下,导致两端显影液分布与中间部不一致。

图2
针对第4个原因,我想到了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如图3所示,滴加发光液后,再覆盖一张平整洁净的塑料膜(如密封袋),如此一来,显影液就基本均匀覆盖在整张膜上了,亲测有效,欢迎试用该方法。

图3
以上是今天的全部内容,祝各位实验顺利,早出成果,更多细节问题,可以在讨论区留言,但在讨论区回复可能不及时,若需及时回复,可以私聊,如果觉得有用,希望能留下你美好的点赞,也欢迎推荐给你身边的人,更欢迎转发朋友圈。
另外,本人还发布了其他有关科研的经验帖或疾病知识的科普知识,需要的请点击以下链接自取。
1、【原创】资深WB科研狗吐血整理“玄学”之汇总版经验技巧(会回复问题)
3、ImageJ 半定量分析Western blot条带教程
4、使用Chat GPT润色英文论文是否会泄露文本,是否符合科研规范,是否增加查重率?
6、“玄学”实验-Western blot的内参你选对了吗?
8、石蜡切片实验中的毒物(苯和二甲苯)与白血病的关系——分子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