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31, 叙事药学-总312)-辛老师- 管理类—文献--目录(22)(221-230号)

发布于 2024-07-17 · 浏览 1602 · IP 浙江浙江

31, 叙事药学-总312)-辛老师-  管理类—文献--目录(22)(221-230号)

2024-07-11,整理、发布,辛老师

 目录:

221,又一次临床药师指导家里人紧急就医[1]

222,“小中风”的风险并不小

223,【1】读报学案例,再说血管瘤”--读报后感

224,临床药师谈“地缘医疗”

225,带奶奶抗癌 31 天,我在自己工作的医院,亲手签下拒绝治疗 | 三甲副高自述

226,两帖一起看,且看且讨论;

227, 患者严重低钾,住院一周补不上,把书翻烂也没想到是因为这片常见药……

228,从“三个篱笆桩”到“ 「永恒三角」” ---谈临床药师抗感染会诊临床思维

229, 心衰常用药物使用及药物治疗策略的制定

230, 为重发《葡萄糖注射液的临床药剂学》作序


 

 目录与提要

----

221,又一次临床药师指导家里人紧急就医[1]

又一次临床药师指导家里人紧急就医

提要:

1,介绍事件经过及后续跟帖(附件—1;

2,附加:3个 文献,内有91岁老太学老年养生科普书(照片) ;

3,后续附加跟帖:(散步感言)附件-2)

 

222,“小中风”的风险并不小

注:网址,找不到了。但微信圈,有原文(见下).

(丁香园工作回复(2024-07-16,找到网址了:

“小中风”的风险并不小

“小中风”的风险并不小

 辛老师好,您看这篇是不是您在查询的帖子

辛老师回应:是的,非常感谢,这个文章对民众教育很实用,我的兄弟,就是电动车失控,我及时介入指导

 辛老师hyxxj1949

合理用药版达人

按:

 电动车,突然失控,就是例子【1】。

 同一天,另一女性,同样电动车失控,她不就医,结果 ,例1 出院了,她刚下床轻轻移步。

 2023-09-22,收录,辛老师

 

文献【1】又一次临床药师指导家里人紧急就医,

https://www.dxy.cn/bbs/newweb/pc/post/47235183

 

“小中风”的风险并不小

“小中风”的风险并不小

健康报,2023年9月18日(8)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病科 关运祥

 

标题-1:什么是“小中风”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指由局部脑或视网膜缺血引起的短暂性神经功能受损,由于其症状与卒中类似,常被称为“小中风”或“小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通常只持续几分钟,大多数患者的症状和体征会在1小时内消失,最长不超过24小时,因此很多人认为此病不会对身体造成永久性伤害。

    但研究显示,有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轻微卒中的患者,5年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会增加,甚至导致严重残疾。如果“小中风”叠加高血压、糖尿病和冠心病等危险因素,患者出现残疾和死亡等不良结局的风险更高。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疾病基础是血管微栓塞、血流动力学改变,需要进行个体化诊疗。例如,有的患者血液中存在一些微小血栓,堵塞局部脑血管,导致部分脑组织缺血,就会出现偏瘫、失语、感觉障碍等一系列典型急性卒中症状,当微血栓崩解后,症状就会缓解。

正因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症状会自行缓解,通常不遗留神经功能受损症状,所以疾病初期往往不被患者及家属重视。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早期治疗,贻误了最佳治疗时机。一项全国性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年龄标准化患病率为2.27%,但在9万多名受访者中,仅有3.08%听说过这一疾病,并对其症状及危害了解一二;约有5.02%的患者接受了治疗,规范治疗率仅为4.07%。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既是卒中的危险因素,也是卒中的一个演变过程。临床上,常将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轻型缺血性卒中合称为“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二者都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常见类型,约占总数的50%~ 60%。这类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更高,包括反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卒中及死亡。

 研究显示,轻型缺血性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在短期内卒中复发的风险较高,7%的患者会在7天内复发,4%~6%的患者可在3个月内复发或进展为致残性卒中,超过6%的患者会在1年内复发。

 因此,当患者出现了一侧肢体麻木及运动障碍、言语不清、口角歪斜、偏盲等,甚至突然不认人等典型急性卒中症状时,要及时就医、查找病因、针对性预防,才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标题-2:早预防,避开危险因素

 “小中风”若是叠加高龄、高血压、糖尿病等因素,会加剧发病和致残致死的风险。因此,大家要尽可能避免相关的风险因素,大约80%的卒中可以通过控制血压、血糖、定期体育锻炼、不吸烟和保持健康体重来预防。

 1.勤锻炼。体力活动可以降低卒中和死亡风险。与不进行体育锻炼的人相比,中等强度的锻炼能够降低20%的卒中风险。建议每周进行4次10分钟以上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或每周2次20分钟以上的高强度有氧运动。

2.控好“三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会加速全身血管的老化,是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将血压、血脂、血糖指标保持在理想水平,能有效降低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

3.管好心脏病。冠心病、心房颤动、心脏瓣膜病都会增加血栓风险,进而导致脑栓塞。因此,这类患者一定要积极治疗。

 4.避免久坐。“小中风”患者应改掉久坐、久躺的习惯。

 5.定期体检。如果体检发现有动脉硬化斑块、房颤等问题,应遵医嘱积极治疗。

最后,如果发现有人出现意识障碍、偏瘫、失语、肢体麻木、头晕等症状,不管其是否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都应当作卒中看待,以免错过4.5小时溶栓的黄金时间窗。如患者被确诊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除积极治疗外,也要依据自身存在的危险因素,有针对性地预防。

 

发布于 2023-09-22 IP 浙江

280 浏览

 

文献【1】《又一次临床药师指导家里人紧急就医》—后续跟帖:

附件-2:读报学案例,再说血管瘤”--读报后感

这文章,在我紧急指导家人电动车失控紧急就诊后,不久看到的报道,立即转发家人,并写了读后感。

 说明什么问题呢?就是科学思维。

我们读书看报,做笔记,倒不是要去从事这个行业这个专科,而是开拓我们的视野,看问题,处具体事宜,更客观实事求是点。

 这个理念,我个人是反复运用到研究医患关系中。

最近一帖:临床药师谈“地缘医疗”[1],

也是这个思维而来。

[1]https://www.dxy.cn/bbs/newweb/pc/post/48639063

2023-09-03,7:00散步随笔,辛老师

 

附件-2:转发黄岩中医院杨某某医生,昨晚发的帖子,让民众增加点医药知识。

 因为,我也遇到一骑电动车忽左怱右失控的紧急求助【1】。结果,查出脑血管瘤。而另一位同时间发生的电动车失控案例,以为没事,不去紧急就医。结果,第一位出院时,第二位刚刚能下床摇摆走几步,中风了,麻烦事儿来了。

  

中医院杨医生发帖子,附言:

最近收了一个急性脑梗塞的患者,自诉与邻居聊天时突然摔倒,随后出现左侧肢体无力,诉无受伤。平时我们常碰到这种病人,特别是高龄的老年人,是不经摔的,一定要仔细检查,一查诉胸部疼痛,查肺CT多处肋骨骨拆,患者无故摔倒也是有原因的,是脑梗塞引起的左侧肢体无力而摔倒的,所以对于老年人出现无故摔倒,乏力一定要到医院里就诊,越早恢复越好!

 

2023-03-13,4:10,

 收录,辛老师

  

网友(浙医大73医12 班陈**回应:

 我们常说,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和无缘无故的恨,实际上也没有无缘无故的病,有表现异常,有感觉不好,也有不明显的,归根到底早期发现非常重要,可赢得抢救治疗的宝贵机会。

 文献

 2023-09-03,早上散步微信随录:

 

 223,【1】读报学案例,再说血管瘤”--读报后感

读报学案例,再说血管瘤”--读报后感

 [原文:“医疗决策考验医者人文智慧”---附后

 (医疗决策考验医者人文智慧--读后感

 读后感:

 “读报学案例,再说血管瘤”

 2022-10-27,辛老师

     今天,读文献【1】报道:儿子尽孝,带老爹随家养老,查出高血压,控制血压,良好。再到上级医院检查,查出4个血管瘤。医生说,这是定时炸弹,做了第一次微创手术,夹闭2处动脉瘤,后夹子脱落,血管瘤破裂,死亡。纠纷。

 

笔者提问:

 患者症状好转,有没有必要进一步检查?发现意外血管瘤,如何告知?怎样帮助患者进行医学抉择?

 同行讨论回答:见仁见智。

 作者感叹:很多时候,医疗决策远比明确诊断和精准治疗重要的多。

  

下为--散步随笔

 1,这文章,在我紧急指导家人电动车失控紧急就诊后,不久看到的报道,立即转发家人,并写了读后感。

 说明什么问题呢?就是科学思维。

 我们读书看报,做笔记,倒不是要去从事这个行业这个专科,而是开拓我们的视野,看问题,处具体事宜,更客观实事求是点。

  这个理念,我个人是反复运用到研究医患关系中。

 最近一帖:临床药师谈“地缘医疗”,也是这个思维而来。

 2023-09-03,7:00散步随笔,辛老师

  2023-09-03 IP 浙

  

【1】又一次临床药师指导家里人紧急就医

 ,又一次临床药师指导家里人紧急就医

 发布于 2023-03-13 IP 浙江

161 浏览

 

 

224,临床药师谈“地缘医疗”

[1]https://www.dxy.cn/bbs/newweb/pc/post/48639063

提要:

 1,什么是“地缘医疗”

2,文献【2】学习与点评《把高血压不当病?脑干出血可致命!》提要:

3,3),本人始终从医患关系角度分析论述保护生命,关爱健康,是全社会的的事,是医患双方共同的责任和义务脑干出血,不是玩的!

跟帖:

5,1,迎春小区课件:怎样去看病

5,2,台一医最美的人(1,九峰公园-抢救病人-王丹萍;2,西客站-抢救病人-颜媚;3,西藏旅游抢救澳大利亚外宾);4 医院电梯口,病人倒地抢救;5,本院老职工,体现“地缘医疗”的一个典型案例;6,版主跟帖:“地缘医疗”一词,这是新概念

7,还有1 例,退休老护士带病抢救公园倒地病人,陈丽君

 

附录:引用文献:

【1】抗生素微泵给药与临床思维

(本院住院医生课件,2015)见下附图)

【2】学习与点评《把高血压不当病?脑干出血可致命!》报道

学习与点评《把高血压不当病?脑干出血可致命!》报道

【3】隔壁老王死了,因为女儿的孝心!

隔壁老王死了,因为女儿的孝心!

【4】68岁老人就医回家后当日死亡,家属起诉医院索赔43万

68岁老人就医回家后当日死亡,家属起诉医院索赔43万.

【5】辛老师回应-王树平药师--【病例】肌痉挛有时可联用钙镁制剂-处方点评 

辛老师回应-王树平药师--【病例】肌痉挛有时可联用钙镁制剂-处方点评 ,

【6】祝贺陈成伟教授:“大医精诚”之“承”!

祝贺陈成伟教授:“大医精诚”之“承”!

(附记北洋青龙岗农民中世纪过敏)

 

225,带奶奶抗癌 31 天,我在自己工作的医院,亲手签下拒绝治疗 | 三甲副高自述

带奶奶抗癌 31 天,我在自己工作的医院,亲手签下拒绝治疗 | 三甲副高自述

丁香园社区危重急救

癸卯兔年的末尾,奶奶离开了我们。

 作为医者和家属,我们掌握的不只是病情与治疗,更是人文伦理。从一开始的能治愈肿瘤、到希望能带病生存、再到最后落叶归根减少痛苦,我不断调整着自己的期望值。

 回看陪伴奶奶治疗的一个月,即使是掌握丰富理论知识的医生,我也曾纠结过,如果知道是这样的结局,是否一开始就不进行手术住院治疗,任由疾病迅速发展,让奶奶在失去意识的状态下离世,更为有利?但是不去努力,又如何能夺得可能的相对美好一点的结果呢?

 谨以此文缅怀我的奶奶。

 

 

 

226,两帖一起看,且看且讨论;

两帖一起看,且看且讨论

转发医生写的帖子【1】(家属群有争论,力挺治疗的2 人(作者和父亲),最后放弃治疗。),

再连接前几天发的帖子【2】(儿子不签字,父亲要手术)

【1】带奶奶抗癌 31 天,我在自己工作的医院,亲手签下拒绝治疗 | 三甲副高自述

带奶奶抗癌 31 天,我在自己工作的医院,亲手签下拒绝治疗 | 三甲副高自述

 

【2】高龄患者家属拒绝签字,医生该如何作决策

高龄患者家属拒绝签字,医生该如何作决策

 

227, 患者严重低钾,住院一周补不上,把书翻烂也没想到是因为这片常见药……

回复:患者严重低钾,住院一周补不上,把书翻烂也没想到是因为这片常见药……

缺失的三面镜,点赞了你的讨论,2024-07-08;20:06

甘草制剂,引起低钾,是常见副 作用,一般容易忽视。某次本院年终职工大会,业务副

回复:患者严重低钾,住院一周补不上,把书翻烂也没想到是因为这片常见药……

 

 

228,从“三个篱笆桩”到“ 「永恒三角」” ---谈临床药师抗感染会诊临床思维

从“三个篱笆桩”到“ 「永恒三角」” ---谈临床药师抗感染会诊临床思维

 

 

229, 心衰常用药物使用及药物治疗策略的制定

展望未来91,收藏了你的帖子,2024-07-08;19:37

心衰常用药物使用及药物治疗策略的制定

 

 

230, 为重发《葡萄糖注射液的临床药剂学》作序

quietgirlANTJ,收藏了你的帖子,2024-07-10 17:22

为重发《葡萄糖注射液的临床药剂学》作序

 为重发《葡萄糖注射液的临床药剂学》作序

 序:

为了论证葡萄糖注射液的瓶间PH 的不确性,和低PH的特性,构成对临床用药安全性危害,近日特别查证了本人首次创作《葡萄糖注射液的临床药剂学》,但网上转发,多为摘要,更动,少了本人所需要的原始文献。特查阅纸质版药讯,2009年2 期11页原版文章,附件附后。

今晚核对头孢的配伍研究资料中,原文献【46】记录: 本品水溶液稳定性低,受温度和PH影响大,在PH4-7较稳定,与水、10%葡萄糖、 生理盐水、林格氏液、平衡液配伍均可稳定8小时或以上,配伍5%碳酸氢钠不宜超过6小时(含量91.68%),8小时后溶液变黄(含量85.67%),10%葡萄糖配伍8 小时含量90. 10%(25 C)。作者提议最好与生理盐水配伍,不宜与碱性(PH>7)或酸性(PH<4)输液配伍[46]。(见图)而临床操作是无法挑选葡萄数注射液的PH值的。

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等内酰按类药,易受酸碱度影响,加速降解,是药物基本特性。药剂学专家:无论如何,总要水解的,只有水解产物达到一定量,才不用于临床(大意)(临床药剂学第二版)(具体待查)(查到了,并在后续帖吕论述)【3】【4】。这说明头孢、青霉素类水溶液的不稳定性,是个基本事实。

头孢,要不要做皮试?

前些天,一纠纷案例,促使临床主任组织开了个大会:讨论是否恢复β内酰胺类药物常规皮试!会议结果:恢复β内酰胺类药物常规皮试,只要使用就皮试,用什么皮试什么。

本人前些天解答乡村医生提问头孢皮试【2】:“总精神,用药前详细咨询过敏史,用药中严密观察,用药后继续留观。全程中从思想到物质作好应急预案,是关键,不要把用药安全,单纯套在“皮试”上

最后这句不要把用药安全,单纯套在“皮试”上。“出处,就是本人深入研究输液溶媒体的

PH不确定性,药物水解不确定的这个“致命伤。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这危害,只是临床老出现无法预测安全事件,感到不可理解!

2024-02-02,22:35,完笔,辛老师

文献

【1】都知道头孢皮试鸡肋,医生为什么还在做?

都知道头孢皮试鸡肋,医生为什么还在做?

【2】纠正版块:原始记录-基层医生提问“头孢皮试”--及回答

纠正版块:原始记录-基层医生提问“头孢皮试”--及回答

【3】奚念珠,顾学裘,主编;药剂学,第二版,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供药专业用),人民卫生出版社,1980年5月第一版,536页

(原文:“青霉素与药物水溶液配伍,或多或少发生变化,条件不同(如pH、温度等)分解有快慢,只有一定时间内变化的量达到一定程度后才不能用于临床”)

【4】药学专家赠言故乡民众:能不吃药别吃药,能不挂针别挂针

药学专家赠言故乡民众:能不吃药别吃药,能不挂针别挂针

脑栓塞 (27)
脑卒中 (56)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17)
血管瘤 (102)
高血压 (711)

最后编辑于 2024-07-19 · 浏览 1602

1 收藏3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1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