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正版块:原始记录-基层医生提问“头孢皮试”--及回答

原始记录-基层医生提问“头孢皮试”--及回答
辛老师,2024-02-16(11:30),汇总
(下午15:15完笔)
编辑此帖--出发点:医疗安全问题不要光依赖“皮试”
1,台州市基层医生微信群,网友(峰)提问(2024-02-03,晚22:13,
(见对话首页截图):@辛老师 现在头孢不用做皮试吗?
2,应小明(群主,儿科主任)回应:@峰 浙江省规定原则上不用做,除了个别特殊原因。
3,辛老师回应(2月4 日,7:01):
@峰 ,借你的提问,我转发昨晚就医保,医疗,医药,三医联动惠民生,这个话题,是本人近阶段思索的主题。
其中,涉及原研药,仿制药的质量水平,有一个人感受,这涉及医药成本/获益风险性价比的药物经济学课题。
作为药物上市批准的基本要求,只对大多数社会民生获益大于风险,就认为这个药是安全的。最近特别关注阅读,反复理解中国药学界,著名的法学,药学双学位专家邵蓉教授2篇文章。
第一篇,如何正确认识罕见病用药的求药之门(司法部.,对罕见病患者,通过非政府渠道求药,评判为“贩毒”,有.人.咨询求助邵蓉教授)。
第二篇文章,接受丁香园釆访,如何保证药品供应。光求高标准,高门槛,无药可供,民生也谈不上卫生健康保健公益事业。
2篇文章附录发上。
最后,说一下头孢皮试。
本人在其他帖子解读了(具体文献需检索)。
总精神,用药前详细咨询过敏史,用药中严密观察,用药后继续留观。全程中从思想到物质作好应急预案,是关键,不要把用药安全,单纯套在“皮试”上。
2024-02-04.早上7:00记录,辛老师
4,以下转发了与北京宣武医院药学老主任王育琴对话记录;
辛老师见回帖反应:
三医联动惠民生,这可不是纯练书法的玩玩有趣的事,而是发自内心的有感而发。(见本人与北京宣武医院药学老主任,中国医院药学界老前辈的微信对话,截图)
4,1,王育琴主任:谢谢尊敬的辛老师!您几十年如一日的笔耕不辍,关心和培养年轻一代,是我国临床药学优秀才俊的榜样!向您学习向您致敬!

4,2,辛老师回应:不敢当,我现在是作消遣自娱自乐项目,让药学知识能有所利用价值。退休前一年开始研究老龄化社会,老龄化群体,因为,自己要成为其中一员,学有所用,为“我”所用!我自己用,不用别人审批!
近期,特别关邵蓉2篇文章,内容涉及“三医联动”医改中核心问题之一,
没有“药”供应,拿什么去“惠民生”?
没有医保部门严控医保基金,严打骗保损人行为,国家没有钱,老百姓拿什么去救命?
医疗系统,疾病的发生,救治,实在太复杂,死教条去套“医疗”,医疗捆住手脚,也无法施展救死扶伤。
我是几十年深入临床一线,太了解真实现状。
医保,医疗和医药,
三医联动惠民生!
是发自内心的感悟,作为书法练习,做成书法作品。
4,3,辛老师跟帖-医保讨论::
涉及医保,医疗,医药,老百姓切身利益的事儿,不管大事,小事,只要影响到个人利益,牢骚满腹的话儿就多。
其实,三年新冠疫情,没有国家出钱.,百姓民生能尽享什么都免费!?
就是这样,人老了,加入病原菌侵袭,不死人,是不可能的事.,生物界自然规律,任何力量也阻挡不了!
第二点,药品供应。
原研药,仿制药,作为基础疾病治疗,总体疗效,差不了多少。
我是药学专业,且是主要研究应用系统。
药品质量水平高低,是随总体科学技术水平发展状态,相辅相成的。
当科技水平低下时,无论怎么,想提高质量水平,也高不到哪里去。
反过来,整体国家科技水平发展进步.,质量水平,怎么想低,也低不到哪里去!
换句通俗语言,就是举手投足之间,整个动作行为风格,构成了一气呵成的行为准则。
我以个人颈动脉斑块防治几十年的数据,系统研究降脂药的药物经济学,证明,本人几十年来,几分钱一天医药成本,和过去几元钱一天的医药成本,疗效是基本一致的。
所以,我对自己用药成本,精准到几分钱一天,是有科学依据的。
因为,我是医药行内人,又是执着追求科学思维的人,不会跟风拉风。
但众多的民众意识,别人我管不了。人文医学,是个大方向,要让人人都去理解,是个系统工程。
第三,医药费用的支出,有人研究,80%是用于临终前一个月。
这个数据本人编进《老年健康养老生200问》。
本人所见识的养老科普读物,只有黄岩老科协编辑的这本200问一书,增添“人生认识篇”,论述人的生老病死四步曲精神含义,这与本人作为执行主编,所接受的思想意识形态有关。我们浙医大校友微信圈,信息来自世界各地,“舒缓医疗”,“临终关怀”…新名词,早几十年,就开始接触。
这是个哲学,伦理学范围。中国民生一时接受难,只能逐步改变,官方媒体宣传的力度,是一步步加大,从报纸刊载文章可以看出密度。
还有个认识问题,我认为是属愚昧无知的,可有人认为是“孝顺”,“孝心”!我总是不明白!
当人们看到,电影电视剧中,刽子手对革命志士严刑拷打,坐老虎凳,使用酷刑,我们都会愤怒,认为残酷。
但当亲人在临终前,还是要呼天抢地,心肺复苏,压断肋骨,气管切开。还见报道,呼吸机打几年…
这叫孝心?我认为是残忍,叫亲人,不得好死,活折腾到最后几秒钟!
为什么认识反差这么大?
是不是存在着宗教信仰差异?还是其他什么原因?
我什么教也不懂,但知道邻居有人去世,是见上帝.…
共产党人是无神论,唯物主义,这人至将死,应该是唯物主义的,但为什么会出现,就是不让他死?
这是医学专家说的,有录视频为证,本人只是引用!
在本人的周边,尤其是亲朋好友圈子,不少人接受我的观点。
我是“自娱自乐”项目,研究老龄化社会,老龄化群体,主要是自己进入这个队伍,成其中一员!
或许我们医药学界人士,是冷血动物,在同学会举一例:女儿脑外科医生,给亲生父亲开颅手术,问她临场什么心理感受?
回答:一上手术台,眼睛盯着,只有手术部位.其他,什么都不管!
2024-02-03.深夜,23:10,随感记录完笔,辛老师
4,4,转发辛老师2023,黄岩营养学会讲课件要点
这个讲课件,讲课20 分钟,备课整整 2 天。从研究医患关系角度,解读怎样理解药品说明书对四环素类药8岁儿童禁用,怎样认识当前支原体肺炎的必须、也可以用强力霉素(多西环素),来应对耐药支原体,
这是当前医药学术界最前沿的解读。




4,5,辛老师-转发春节期间华西二院药师备用药清单附语:
这个华西二院药师为春节节日健康保健备用药清单好!
我辛老师再说一遍:
能不吃酒别吃酒!
能不吃药别吃药!
吃酒了治病需要用药,一定要请医药专业行内人权衡利弊把关!
也别去闹医患纠纷,药物相互作用很复杂的,医药行内人也把握不透,包括我这个医院药学老油子!
2024-02-09.上午,10:30,转发附言,辛老师
辛老师-补充一个哮喘自我急救用药:雾化吸入紧急缓解哮喘急发的紧急自我急救药,别再发生类似福建高速堵车,司机急发哮喘,喉头水肿,死于高速路上,叫120也来不及的。(2024-02-09,10:50,辛老师)。
说明:
补充哮喘患者自备急救用药,是几十年对哮喘死亡病例的历史总结:
某患者用药青霉素4 天,急发哮喘死亡在药房窗口,你说用药4 天比“皮试”还不准确吗?另1 例,嘉兴妇保院病例,住院16 天,用遍青霉素,头孢类,大环内酯类,出院后,死于口服头孢拉定后10分钟,分析,基本符合头孢拉定胶囊引起过敏反应,以前曾发生头孢氨苄过敏,药典规定头孢拉定中头孢氨苄含量不得超过5%。
文献
【1】【原创】论哮喘,https://www.dxy.cn/bbs/newweb/pc/post/21315945
4,6,附加:健康中国-微信圈(孟庆义创建)(网友)对(4,4,条帖子)点评回应(图):
4,6,1,叶某:(新疆):@辛老师 新年快乐!聆听您的教诲比新年快乐还快乐呢!
@辛老师 薪尽火传,您是那一堆薪。
@辛老师 向您致敬!节日快乐!您和您的家人都快乐!
4,6,2,辛老师(回复):
谢谢!
我是研究老龄化社会,学有所用,为我所用,急用先学。
昨天给施毅教授发微信!
三个篱笆桩,永恒三角情
4,6,3,叶某:(新疆):
@辛老师 像父母一样,总希望把最好的一切,乃至生命分给享乃至强加给予子女。但子女未必领情,但直到有一天他们觉得我需要了,他们才会感谢您这个父亲。更多的时候是反抗哦!反抗父亲乃至权威是人类的成长哦😲
4,6,4,辛老师(回复):
我研究-抗感染用药-由衷而发-三个篱笆桩。
北京2个医学博士.,感叹.:读了这么多书,怎么没有想到力学原理!
另一个博士,这下子下午可以向病人解释了。
丁香园一网友,则说,辛老师,你这个“大土了”。
我说,这个,老百姓容易懂。
隔几天,施毅教授,永恒三角标题论文出来了。
他的永恒三角,比较文雅,意思一样的。
但对它的理解,领会,我个人每讲一次课,都重新备一次课,组织和提炼的精华要点,都上升一个台阶。
现在用于“三医联动惠民生”,更是含义深远。
我老医院退休群,一个回复,你能让民众都懂.,就成佛了


浏览 3
最后编辑于 2024-02-22 · 浏览 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