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连性肠梗阻反复发作11年 ------ 诊疗
查看病例


yuuheepingg,男,72岁。胃间质瘤术后13年,间发性腹部绞痛、腹胀、恶心呕吐、肛门停止排便排气11年。诊断粘连性肠梗阻,2024-3-25择期入院,住院号:326664。



患者入院后次日,行人工气腹腹膜腔三维成像检查,结果如下:

腹部手术瘢痕——个性化体表标志

箭头指向脐部单一肠襻腹壁粘连。

平卧位后天形成的肠襻腹壁粘连(黄箭头)和先天性生理结构的肝圆韧带(红箭头)清晰可见。注:肝圆韧带为胎儿脐带连接于肝脏的体内部分。

平卧位腹腔正面图像,黄箭头示悬吊腹壁的粘连肠襻,红箭头示正常肠壁收缩肠道蠕动产生的口径差异。

肠襻腹壁粘连处的细节展示
非腹腔粘连病变的意外发现:

右下腹见光滑的囊性肿物(红箭头),考虑肠系膜囊肿。

CT密度图显示右下腹病变为包膜完整光滑的囊性病变(红箭头)。

CT密度图同框显示右上腹胆囊(黄箭头)和右下腹肠系膜囊肿(红箭头)
诊疗分析:
患者13年前有上腹部手术史,术后头2年大致正常。其后间有痛吐胀闭为特征的肠梗阻症候群。每次发作病程数天至两周不等,均保守治疗缓解。病情呈慢性稳定过程,间歇静止期如常人。每次发作重复性强,符合粘连性肠梗阻的特征。患者体质较好,查体无特殊。有腹腔粘连松解手术治疗适应症。入院后顺利完成气腹CT检查,腹膜腔三维成像显示单一肠襻脐周腹壁粘连。肠襻腹壁粘连接触面较大,属于致韧的强力粘连。松解有一定的难度,须谨慎操作,避免肠壁损伤肠管破裂的风险。腹腔其它部位未见粘连证据,有待手术证实。另见右下腹孤立的囊性肿物,密度和胆囊相近,符合肠系膜囊肿的表现。目前无症状,但病变长径达到8.0cm,继续发展,可造成肠道梗阻等并发症,有外科干预的适应症。有完整切除、囊肿部分切除残余囊壁烧灼等多种选择。患者主要医疗目标是腹腔粘连的根治性救治,免除日后粘连性肠梗阻的发作。手术创伤性要求较严格,两类病变的处置是否有冲突,术中据情综合衡量。
术前诊断:
粘连性肠梗阻(无症状的静息期)
右下腹孤立囊性病变,肠系膜囊肿可能性大。
治疗方案:
拟行择期腹腔镜探查、腹腔粘连松解、右下腹囊肿病变切除。因粘连位于脐孔旁,腹腔镜观察孔置于左中腹,便于粘连的松解及右侧囊肿病灶的处置。术前清醒状态完成预先气腹,以减轻术中气腹的操作难度。
处置结果及转归,有待后续追踪报告。
2024-3-28患者全麻下行腹腔镜探查、腹壁肠襻粘连松解,阑尾囊肿切除术。因患者粘连位于脐部,腹腔镜观察孔置左侧腹直肌外缘,以便和粘连病变保持适当观察距离。操作孔分别位于其上下方。麻醉前完成预备性气腹,方便闭合性腹壁穿刺操作完成。探查腹腔,见脐部为唯一肠襻粘连。粘连近端肠管有肠管轻度扩张、肠壁略微增厚、失光泽色变浅的慢性梗阻三联征。顺利完成松解,肠管系膜舒展顺畅,无损伤。回盲部见8*4*4大小囊肿病变,远端游离,近端与盲肠壁相连,未见明显阑尾结构。考虑阑尾囊肿可能性大,予以完整切除。标本见囊液稠厚色黄。

肠襻游离后照片

粘连肠襻位于小肠中段,自腹壁松解后情形,黑箭头示粘连处,黄箭头为近端肠管,见肠襻梗阻三联征,红箭头为远端正常肠襻。

粘连肠襻位于小肠中段,自腹壁松解后情形,黑箭头示粘连处,黄箭头为近端肠管,见肠襻梗阻三联征,红箭头为远端正常肠襻。
囊肿照片

囊肿大小8*4*4cm,近端与盲肠壁相接。以直线切割闭合器完整切除。囊液黄色稠厚,符合阑尾囊肿。
最后编辑于 2024-06-11 · 浏览 3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