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连性肠梗阻急性首发案例(附视频)

王某某,女,49岁,持续性下腹部疼痛伴恶心、呕吐3天,2021-07-10入院,ID号:3238309。
患者3天前因“便秘”在北京肛肠医院行肠镜检查,口服泻药后出现下腹部胀痛,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排便2次,为干便1次、黄色稀水样便1次,北京肛肠医院行肠镜示:直肠息肉(距肛缘3CM处可见山田 I 型息肉,约0.5×0.5cm),行直肠息肉内镜下切除。术后患者腹痛逐渐加重,间断发作进行性加重,以下腹部为著,伴恶心,未呕吐,无发热,北京肛肠医院急诊立位腹平片提示:右侧腹盆部多发气液平,考虑不全梗阻。腹部CT提示:右中腹部升结肠中段水平肠壁周围多发气体密度影,腹盆腔内大量液体密度影,肝周、右结肠旁沟及盆腔内为著。小肠内积气、积液,肠管略扩张,横结肠肠管内积气。给予放置胃管、静脉输液(抗感染补液、山莨菪碱肌注等)治疗,经治疗腹痛较前有减轻。北京肛肠医院建议患者转院治疗。我院急诊科就诊,予以继续胃肠减压,补液对症治疗,无发热,肛门无排气、排便,排尿量少。测血常规:CRP.C-反应蛋白 15.58mg/L↑,WBC白细胞 9.12×10^9/L,NEUT%中性粒细胞% 83.6%↑,RBC红细胞 3.58×10^12/L,HGB血红蛋白 124g/L,PLT血小板 170×10^9/L;腹部CT检查提示:考虑肠梗阻,腹盆腔积液,结肠脾曲壁厚模糊,建议进一步增强检查或密切复查。 胆囊内密度稍高,胆汁淤积? 左侧肾上腺增粗。子宫稍大且密度不均。我科会诊后按新冠流程办理入院,以“1、腹痛待查:肠梗阻 结肠穿孔?2、腹水 3、低钾血症 4、直肠息肉电凝切除术后 5、剖宫产术后”诊断收入院。
既往有便秘病史多年,3-5天排便/次,间断口服胃肠动力药物治疗;2015年在葫芦岛市医院行“剖宫产术”,治愈出院;月经期上月不规律(分别2021-06-10,2021-06-20),入院日为经期第一天。
查体:腹均匀膨隆,以下腹部明显,未见肠型及蠕动波,下腹耻骨上见横向手术瘢痕。腹部柔软,下腹部压痛,无反跳痛,腹部未触及包块。肝脾肋下未触及,叩诊移动性浊音弱阳性。肠鸣音弱,2-3次/分。
入院检查2021—7—10
立位腹平片:

腹部CT图片:

CT定位图像(平卧位),见扩张充气小肠襻影。

左侧下腹肠管见鸟嘴样改变,有局限性肠扭转嫌疑。


腹腔肝脾周围有多量积液。
诊疗决策及过程:
患者平素健康,无慢性腹痛、腹胀、腹泻病史。本次急性腹痛发病,结肠镜检诱因明确,有明确的机械性肠梗阻症状和体征。患者结肠镜检查完成,可排除结肠占位性病变导致的梗阻。结合患者既往剖腹产病史,结肠镜检口服泻药做肠道准备,粘连性肠梗阻可能性最大。影像检查肠道梗阻同时伴有腹腔多量积液,归因不明。积液以肠梗阻伴发可能性大,然而急性机械性梗阻伴有积液,提示有绞窄风险。腹水穿刺抽吸取证,若是血性、脓性,对明确外伤、绞窄非常重要。由于肠管膨张,即使超声引导,始终没有安全的腹穿穿刺窗,最终无奈放弃。患者一般情况稳定,无显著发热脉快血象高,感染中毒不明显,腹部体征不甚符合腹膜炎改变。是否有潜在结肠损伤穿孔,无腹腔游离气体,无腹膜炎感染中毒症状,属于待排除因素。权衡利弊后,患者处于经期,若非临床抢救急迫要求,急诊手术暂缓,故决定继续保守治疗。
患者胃肠减压、输液支持保守治疗一周,均无明显感染中毒症状,腹腔积液量有明显吸收,腹胀程度大有缓解。基本可排除结肠穿孔腹膜炎存在,但仍阵发绞痛,未有排气排便。复查腹部CT,肠梗阻状态持续。决定经期结束后,择期腹腔镜探查。
术前腹部CT复查图片:

平卧位腹部肠襻扩张积气影增多。

左下腹肠襻仍见鸟嘴征,原来肠液充满型肠襻,出现多量气液平,提示肠液或部分吸收,或是部分排空的结果。

左下腹见长段萎陷肠襻。

腹腔积液已明显吸收。
2021—7—21立位腹平片:


2021—7—23全麻下腹腔镜探查术。选脐孔上缘为观察孔,开放法建立气腹。左下腹及下腹正中分别作操作孔。腹腔有安全足量的观察操作空间。侧腹壁见少量淡黄色清亮积液,中上腹及左侧下腹均为多量扩张积液小肠襻,中等张力。回盲部正常位置,末端回肠正常空虚萎陷状态。逐段列出近端肠管系膜,顺序探查。约80cm处肠襻束缚于盆腔,无法自由列出。自下腹膨张肠襻向远端列排探查,现小肠系膜与乙状结肠系膜间形成粘连环扣,予以电刀锐性切开,局部无副损伤。该粘连近端30cm处另见肠壁与邻近肠系膜粘连成角,电刀锐性切开。除肠壁非粘连局部浆肌层因牵拉少许撕裂,无副损伤。粘连以远肠襻循序列排恢复正常畅通,探查近端扩张肠襻,直至上腹部,未见其它梗阻及病变。缝闭乙状结肠系膜粘连分离形成的孔洞,左下腹穿刺孔置腹腔引流管于盆腔。
术后恢复良好,24小时排气,去除胃肠减压,口服流质饮食,现在康复中。

讨论:
首发机械性肠梗阻,归因首先明确是结肠还是小肠梗阻。结肠梗阻原因以肿瘤、扭转、粪块堵塞、缺血性肠病等原因居多。小肠则是粘连、内疝、外疝、扭转、套叠、肿瘤、异物堵塞等。该患者有数年前剖腹产手术史,但术后没有慢性腹痛、不全肠梗阻等病史。虽然肠镜检查排除结肠梗阻因素,但增添了“穿孔”的变数。结合腹部CT影像考虑,粘连性肠梗阻诊断列在第一位。腹腔多量积液,在单纯性肠梗阻早期,较少出现,是正确决策非常大的干扰项。虽临床体征多数证据不支持肠绞窄,但没取得腹水性质,心中依旧惕然。若不是行经期,或许出防范绞窄的主动,早期即剖腹探查了。保守治疗,虽然梗阻问题没有解除,但病情稳定,甚至向好的方向变化,对比前后CT影像变化,是个十分有趣可以深究的问题。腹胀减轻,腹水吸收,使得择期手术腹腔镜探查才有安全操作并解决问题的机会。粘连性肠梗阻第一次急性首发,对粘连的性质难以把握,往往由于过度保守,而发生绞窄,被迫急症手术探查案例,临床比比皆是。粘连环扣类型的肠梗阻,属于内疝机制,肠壁发生绞窄是无法避免的概率事件,该患者十分幸运,保守治疗较为成功,为后期微创手术解决问题奠定基础。相比择期的腹腔镜粘连松解术,肠梗阻急诊腹腔镜手术的风险大得多了。肠管扩张质地脆弱,极易发生意外损伤。该患者的粘连暴露满意,处置相对简单,算是捡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