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期双心诊疗圆桌会会讯
第二十八期双心诊疗圆桌会于2023年9月8日下午14:00召开,此次圆桌会的主题为《间接胸痛10余年:多维度综合治疗达到完全缓解》。

本次圆桌会首先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双心医学中心何东方老师主持并依次介绍线上专家。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张燕老师做病例汇报并提出相关讨论问题。
董波教授:患者接受系统优化治疗后病情明显改善,体现了多维度综合治疗的意义。就病因分析患者本身高血压7年,同时子宫切除,雌激素缺乏,加速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展,加重患者病情;其次患者问诊明显表现出的焦虑抑郁状态,加速了冠心病的病情发展。在治疗方面,临床西医治疗是非常必要的,同时心理方面干预治疗也体现了重要意义。
刘梅颜教授:病例回顾分析,患者从最初活动时胸痛发展到近期夜间休息时疼痛发作,诊断为变异性心绞痛,做冠脉CT及心电图,提示两支病变及广泛缺血,外加易情绪波动等诸多危险因素。针对以上情况应首先解决病变血管,其次给予精神心理特色治疗,患者很快状态好转。针对该病例思考单纯治疗冠脉可能还会有再发的缺血事件发生,所以,双心治疗对于此类患者还是很重要的。
宋荟芬老师:结合门诊经验分析,焦虑抑郁的病人存在特殊性尤其是围绝经期女性,此类人群在个人生活史、性格以及家庭情况等都需要在问诊时需要特殊关注,由此可以筛出很多重要信息帮助临床精准识别,并且在有同理心的同时获得患者的信任,更好的进行双心特色治疗。
何东方老师:梳理病例分析该患者存在焦虑抑郁状态,在接受双心治疗后量表评分反而有所下降,考虑患者对病情再认知再定位的问题;随着治疗的进展,患者状态逐渐好转可再次做量表关注评分情况。
经过以上精彩病例分享以及专家点评补充后,引发众多在线同道老师纷纷留言参与互动讨论,以下为重点问题互动:
互动1:该患者未做头部CT或MRI,患者出现精神心理问题是不排除器质性问题,其次患者病史长达十余年,不排除肿瘤的可能?
董波教授:此类病例临床普遍存在,2013年ESC指南提出,在慢性糖尿病高血压或高脂血症基础上易出现动脉硬化相关疾病;针对此类病例即便是不做脑部CT或者MRI,也可推断出患者脑梗死的情况,但是患者意识清楚故排除,并且问诊时患者明显存在焦虑抑郁状态,所以判断该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不会是脑疾病导致。
互动2:以该病例为例,通过什么方式可以促进跨学科合作,更好的为双心临床服务?
刘梅颜教授:多学科查房进行病例讨论,专家可以从不同角度发表观点、使得思想碰撞交汇融合,得出共同结论为以后的临床类似病例提供更好的诊疗方案。病例的综合诊疗是由心血管医生、中医医生和精神科医生共同进行的,从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总体的治疗过程可以看出多学科综合诊疗的优势所在。
互动3:从中西医结合治疗角度考虑,在二级预防方面有什么特色治疗双心病人?
董波教授:从双心疾病的本质分析,可从双心疾病的心血管因素以及精神因素考虑危险因素,进行有针对性多靶点干预。
以上为圆桌会的主要内容,非常感谢各位同道、老师的线上互动,感兴趣的老师也可以在会后观看会议回放。欢迎各位老师在评论区留言交流,共同加强推进双心医学的认识与发展!
最后编辑于 2023-09-18 · 浏览 8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