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任,这个19岁少女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复位后对位不良还能保守治疗吗?

主任正盯着电脑屏幕上的X线片皱眉,小医生端着换药盘探头探脑:“主任,那姑娘不肯手术,非得保守,19岁,美术生,不想留疤能理解——但您看这髁间都碎成拼图了……”


患者就诊时拍片显示左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骨折块分离明显。


小医生挠头:“本来入院后手法复位石膏固定拍片看着还行,虽然对位不算完美,但好歹‘接上了’嘛!”


可是患肢肿胀明显,出现张力性水泡,换药后拍片复查断端向外成角了,建议她手术治疗,就是死活不愿意,咋办?
主任掏红笔在片子上画线:“虽然碎骨片有分离,但只要纠正好力线不让美女胳膊肘朝内拐就行”


通过主任手法调整,小夹板配合棉垫加压固定拍片复查示骨折对线良好,对位仍欠佳。主任却说“行了!”
小医生一惊:“这也行?!还有夹板固定这么长时间关节不会僵硬吗?”
主任挑眉:“每次换药,都是你动手的机会!”
他边说边演示:“托住肘部,轻轻屈伸——像不像在揉面团?不是真揉!是被动活动关节,防止粘连!”
主任手下动作轻柔,患者表情放松。
主任低声传授秘诀:“髁间骨折最怕僵,骨折块粉碎+不动=永久性僵硬。咱们每次换药,顺势做被动屈伸,就是在关节凝固前——偷偷给它‘松土’!”
小医生恍然:“所以您才坚持每周亲手给她换药,其实是在做‘无痛松解’?”
主任眨眼:“还要配合调整夹板——力线不是固定一次就完事的,要根据肿胀消退、肌肉萎缩,随时重新绑缚。就像给她定制一件会生长的外套!”
之后主任每次换药时都会调整夹板,维持力线,并在保护骨折端稳定的情况下行轻柔肘关节被动活动。
伤后四周主任准备拆外固定,小医生忐忑:“骨折线还很明显啊……要不要继续固定?”
主任摇头:“时机到了,该拆夹板了!”
小医生震惊:“可还没长牢啊?”
主任笑:“现在体查已经没有压痛、纵轴叩痛和假关节活动,你以为愈合是等它长成石头?早期主动活动才是真正的‘塑形期’——让肌肉带动关节,自己在动中找齐,在动中长稳!”
他转身对患者说:“姑娘,从今天起,每天画圈、握拳、推墙——别忘了你是个美术生,胳膊是你另一支笔。”
女孩小心翼翼抬手,起初僵硬,渐渐能抬起、能弯曲、能微微旋转。
去除外固定后指导患者早期主动屈伸、旋转训练。



伤后两个半月拍双侧对比片复查,骨折愈合良好。
女孩举着左手奔进诊室:“主任!我能画速写了!虽然还不太灵活,但不像以前那样卡住了!”


伤后两个半月的肘关节屈伸功能恢复情况。
主任看着片子微笑:“骨折愈合良好,关节间隙清晰,力线基本恢复——虽然X光不算‘完美’,但功能在逐步恢复,这就是成功的保守治疗!”
小医生盯着片子喃喃:“原来……对位欠佳不等于失败?”
主任拍拍他肩:“髁间骨折的保守治疗,不是追求影像学的完美,而是功能力线的重建。你记住三件事:调力线、被动动、早期练——就像养一株歪脖子树,不必掰直,但要引导它向着光长。”
女孩递来一张素描:“送您的,画的是您第一次给我换药时的样子。”
画上主任低头操作,小医生在旁举着夹板,标题一行小字:
“力线在指尖,康复在动间
莫道碎骨不可逆,时间会把它写成诗”
主任把画塞给小医生:“收好,下次要是再忘记早期活动的重要性……”他突然慈祥一笑:“就罚你去给美术生上一学期《肘关节运动力学与素描技巧》联合选修课!”
小医生眼睛一亮“美术生都是美女吧?”
主任怜惜的摸摸小医生的头“是该给你放个假去谈谈恋爱了……”
五年后主任又想起了那个美术生,微信要她过来拍片复诊,没想到连发几次消息都是石沉大海……


还好在她的朋友圈翻到了她的照片,看到患肢功能恢复良好。
主任默默的端起他的枸杞保温杯,深深叹息:患者好了就不用理医生了……其实医生只是想知道患者是不是真的恢复得很好了,真是患者虐我千百遍,我待患者如初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