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毅讯| JACC子刊:ELASTA-Clip+TMVR手术在M-TEER失败患者中的疗效



随着经皮二尖瓣钳夹术(M-TEER)在临床上的开展,少部分患者会在术后复发二尖瓣反流或出现医源性的二尖瓣狭窄。这些患者如果采用外科手术治疗,存在较高的死亡风险。目前,有部分病例报道提示,一种新型经导管电外科瓣叶切割+移植物固定术(ELASTA-Clip手术)结合经导管二尖瓣置换术(TMVR术)可微创修复与置换二尖瓣病变,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然而,这方面的手术疗效与安全性缺乏较大规模的证据与长期随访结果。近期,JACC:Cardiovascular Inverventions杂志发表了一项病例系列报导,探讨了这种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本研究从4个国家的8个三级心脏中心回顾性收集了数据,涉及因M-TEER失败而接受ELASTA-Clip治疗+经心尖TMVR使用Abbott Tendyne系统治疗的有症状患者。根据二尖瓣学术研究联盟(MVARC)标准,评估了该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随访时间长达1年。
研究结果显示:共有22名患者(平均年龄77.8±9.2岁,40.9% [9/22]为女性)接受了手术与随访,这些患者均为高手术风险(EuroSCORE II 8.0±0.4,STS评分7.2%±1.1%),在M-TEER失败后仍有症状性残余二尖瓣反流≥3+(n=21)或医源性二尖瓣狭窄(n=1)。随访中位时间为8.5个月(四分位数范围:2.6-11.6个月)。ELASTA-Clip手术(90.9% [20/22]经隔,9.1% [2/22]经心尖)随后进行TMVR,在所有患者中均成功(22/22)。根据MVARC标准,21名患者(21/22,95.4%)实现了技术成功,无左心室流出道梗阻或转为胸骨切开术。在30天时,3名患者出现瓣周漏进展,3名患者(3/20,15.0%)发生缺血性中风。基线时二尖瓣反流(95.5% [21/22]为≥3+)在所有患者中均降至1+级或更低,其中89.5%(17/19)的结果持久(P<0.001)。纽约心脏协会(NYHA)功能分级在出院时显著改善至≤II级(81.3% [13/16],P<0.001),在最后一次随访时为72.2%(13/18,P<0.001)。在30天时,所有患者(20/20)均存活。3名患者(3/20,15.0%)因心力衰竭(其中2例为难以控制的房颤)再次住院,其中1名患者(1/22,4.5%)接受了再次干预(瓣膜重新缝合)。

「毅讯点评」
本研究通过对22名高危M-TEER失败的患者进行了ELASTA-Clip+TMVR联合手术治疗,结果发现仅有1例患者发生了流出道梗阻并进行了开胸治疗,有3名患者在30天随访时出现了瓣周漏或者脑卒中。本研究提示,对于M-TEER失败的患者ELASTA-Clip联合TMVR手术是可行的治疗方案,有较高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但术者需要密切注意患者的瓣周漏和流出道梗阻的发生风险。我们期待后续的随机对照干预研究提供进一步的证据。

最后编辑于 02-20 · 浏览 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