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药物与青光眼的风险

青光眼是一种严重的眼科疾病,可导致不可逆的视力丧失。在精神疾病的治疗中,某些精神科药物可能会增加青光眼的发病风险或使原有青光眼病情恶化。以下是关于精神科药物与青光眼风险的详细介绍。
一、抗精神病药物
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如氯丙嗪、氟哌啶醇等,具有较强的抗胆碱能作用。抗胆碱能药物可通过影响眼内房水的生成和排出,导致眼压升高,从而增加青光眼的发生风险。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中,氯氮平也有一定的抗胆碱能活性,可能对青光眼患者产生不利影响。此外,一些研究还发现,长期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可能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发生有关。

二、抗抑郁药物
三环类抗抑郁药(TCAs)是最常见的具有抗胆碱能副作用的抗抑郁药物,如阿米替林、丙咪嗪等。这些药物可导致瞳孔散大、睫状肌麻痹,从而影响房水的正常循环,使眼压升高。
选择性 5 - 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一般不具有明显的抗胆碱能作用,但在个别情况下,也可能引发青光眼或使眼压升高。例如,帕罗西汀曾有导致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的报道。
三、抗焦虑药物
苯二氮䓬类药物如地西泮、氯硝西泮等,通常不会直接影响眼压。然而,长期使用或突然停药可能导致一些眼部不适症状,如视力模糊等,但这些症状与青光眼的发病机制并无直接关联。

四、情感稳定剂
锂盐是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常用药物之一。长期使用锂盐可能导致眼部副作用,如晶状体和视网膜病变,但与青光眼的关系尚不明确。
丙戊酸是一种常用的情感稳定剂,先前的动 物研究发现可减少诱导模型视网膜中的氧化 应激,并刺激相关细胞存活信号通路,促进 视网膜神经细胞的恢复。有临床研究发现: 口服3个月的丙戊酸盐治疗可部分改善一些晚 期青光眼患者的视力。相反,在抗癫痫药中,托吡酯、 拉莫三嗪与较严重的不良反应有关;其 中,拉莫三嗪有发生眼压升高的报道。

五、镇静催眠药
镇静催眠药是精神科常用处方药,具有肌肉 松弛效应,可作用于虹膜内瞳孔括约肌。因 此,几乎所有的苯二氮草类(BZ)药物的说 明书中都注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ACG)为使用禁忌症。

最后编辑于 2024-09-09 · 浏览 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