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精神科规培的一点想法


不知道其它地方的规培怎么样,我们这边的规培,让我感受更多的是在一线自学。所谓的规培带教,有的老师带教意识强,会不断的问问题,督促规培生思考和学习,这已经算非常好的了,但似乎我觉得,总是没有给他们制定学习计划,没有督促他们进展,就如同研究生导师带研究生一样。
所以我有一点想法,关于精神科规培生如何度过规培这三年,以及带教老师该怎么做之类的。我只局限于我个人目前见到的情况,期望的带教方法。
很多规培生本科生一毕业就直接规培,可能大学时也没有学习过精神病学,也没有去实习过,对精神科内容一无所知。我所期望的带教方法,是基于他们这个水平的。当然,对于有经验的,可以拔高很多。
除去在其他科室轮转的九个月(我们这边是九个月),其它时候大概两年三个月的安排,我个人想法如下。
第1个月:熟悉系统,熟悉操作,熟悉一线医生要做的日常事务和流程,上班规则等等。
第2-7个月:通学第八版精神病学本科教材,掌握其中主要、重点的内容。并结合临床实际掌握具体实际操作和原则。
第8-12个月:重点学习精神病理学,可以以《费希临床病理学》这本书为蓝本,通学这本书,同时结合每天的临床工作内容,去分辨,去思考,去得出自己的结论。体现在临床工作中,就是认真写精神检查这一块,规范,落到实处,同时又要细致和警觉(对症状敏感)。
第13-16个月:重点学习精神药理,可以以《Maudsley处方指南》为蓝本,通学这本书,同时结合临床观察病人来体会疗效和副作用。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最好能作为一线医生自己决定如何观察疗效、何时加药。
上述三个内容,带教老师要做的,除了日常的临床解答外,还要督促学习进度,针对性答疑解惑。我个人觉得,可以每周或者每两周集中一个时间答疑解惑,总结等等。
第17-25个月:研读经典指南、最新指南,了解指南的思考思路,以及某个病的指南是如何一步一步修改进展的。遇到合适的病人,也可以根据指南自己决定临床决策,综合给予处理,而不是拘泥于某一个指南、某一本书、某个说明书中提到的某一条具体内容。此时,我认为是精神科医生成长甚至飞越的最重要时期。个人形成风格也在此时。这个时期最短一两年、最长说不定。但是希望在规培的最后一阶段,能养成这样的思维模式,往后至于时间多少,并不重要,保持这种习惯最重要。
这个阶段,带教老师要做的就是督促学习进展,督促规培生把学习到的指南总结出来(ppt),演讲出来,练习讲课的能力。这其实也是一种必备的、以后也会很需要的能力。
第26-27个月:精神科门诊,学习如何接诊和处理门诊病人。重点是如何在较短时间内评估病人的轻重、可能的问题而给出一个处理方向。以及很快速地纵向地观察评估一个病人的病情变化,动态给出处理意见。这部分既很灵活,也很难。灵活在于没有标准答案,难在于其实你内在要有较强的临床能力,并且能快速及时地把它们调用出来。
个人的一点浅见,分享出来。希望各位能提出意见。
最后编辑于 2023-03-05 · 浏览 6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