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评】深化医改 打破“限制患者住院天数”潜规则
按:
转发者(一位曾在石家庄和平医院学习班一起讲课的网友)附言:
央广的新闻能不能客观专业一些,什么叫限制患者住院潜规则,潜规则这个词可以这么用吗?现有付费制度下,医保作为服务购买的甲方,影响力巨大,医保的每一项政策都影响到医院的行为,举个恰当的例子,医保就是美团平台,医院不过就是个穿白大褂的外卖小哥,平台规则完全是医保定,然后还得要求不能有差评,
这就是目前医院和医生的地位!
跟什么医共体,检验检查结果互认没有太大关系,异地的检验检查结果只要有时效性,质量过关,大医院都认,你以为医院会多做检查吗?那都是多少年前的事了。
既然我们国家是基本医疗保险,请牢牢把握基本二字,不要给群众画饼,不要把压力全给医生和医院!
2024-06-19、早上,5:20,收录,辛老师
附加,辛老师,评论几句:
1,从留言,转发者对媒体评论“医保-医疗”之间的关系,比作“美团”平台与“外卖”小哥的关系,我觉得有点儿象!
现在的医务人员,见到医保,如同老鼠见了猫!因为,医保有操“生杀大权”!
医疗,在救人生命时,是白衣天使。救人一命之后,医疗费用的医保支付,生杀大权掌握在医保手上,容不得申诉,一刀下去,砍去一大块,叫医院医生自负。结果可想而知,辛辛苦苦,起五更,落半夜,从体力到精神的消耗,最后是医生赔钱。
这里有多少是合理的,有多少是不合理的?
本人曾一段时间,反复评论过“三医联动惠民生”这个主题,话题涉及到各个侧面的内在深层次问题。
研究“三医联动惠民生”话题,是个人遇上了医疗医保的实际问题。
本人研究临床药学几十年,还是了解内在互相关联的深层次原因。为此,发布了不少帖【1】【2】。
2,对媒体,本人总感觉,把复杂的人与疾病斗争,容易简单化评说。特别小报记者,你能了解多少医疗与人的复杂联系吗?都是事后诸葛亮,头头是道。
之所以近期转发周院士“空间组学”报告文章【3】,是因为对人的基因组学,持续学习,有进一步的理解。
这个理解,集中体现在近期科普讲座巜老药师破解黄岩十大药事奇案》【4】【5】。这个课件,十大案例,不是一般人能解读的,涉及面太多,不是亲身经历,持续几十年研究,难有切身体会。
2024-06-19,早上5:44,随感笔录,辛老师:
文献
【1】医保医疗和医药,三医联动惠民生,
【2】叙事药学-1-辛老师-汇总近几天脑子里大事记
2024-01-24,11:40.辛老师
1,今天上午,汇总给某临床药师“三医联动”文献,共20 篇(附件-1);
诱因:
家人患病,涉及"人-病-医-钱”,件件大事小事,切入肌肤,深及灵魂,三医联动,感受太深;医药护患,一环不少。不跳入水中,不知水深浅。
我一辈子药学人生,是从研究安全用药开始,安全用药,对整体社会,是达不到100%安全的,只能保证大多数人获益大于风险,这方面邵蓉教授文章有论述,即本人近期一直在脑子里盘旋的话题(要编写一有关“三医联动”内容),收集前期所见部分文献。
【3】学习和转发:《院士观点 | 周宏灏院士:空间组学》
【4】老药师破解黄岩十大药事奇案
【5】老药师破解黄岩十大药事奇案--原始直播(钉钉版)
【央广网评】深化医改 打破“限制患者住院天数”潜规则
原创2024-06-18 17:35·央广网
据央广网报道,近日山东一名重症患者贾萍因医院住院“潜规则”限制,被迫频繁转院,引发广泛关注。事实上,“贾萍现象”并非孤例,其背后折射出医疗体系中一个深层次问题。
根据医院的说法,住院限制天数“潜规则”的设定与DRG医保支付政策有直接关联。在当前的医疗体系中,DRG(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政策旨在通过精细化管理控制医保成本,提高医疗效率。然而,一些医院在执行这一政策时变了形。为了符合医保支付政策要求,医院严格控制患者的住院天数,甚至为此设立“潜规则”,这样的做法看似合乎政策要求,实则背离了DRG付费政策的初衷。医院因医保政策变化而设立的“潜规则”,最终损害的是患者的利益。在这一“潜规则”之下,一些重症患者因为频繁转院,无端承受很多压力和经济负担,更失去了接受连续、有效治疗的机会,甚至危及生命。
今年是DRG/DIP(基于大数据的病种分值付费)支付方式改革三年行动计划的收官之年。在这个关键时间节点,针对此类医患问题,更需要寻找稳妥调和之策,打破“限制患者住院天数”的潜规则。这不仅是医疗体系自我完善的需要,更是对患者、对社会的负责。
解决DRG医保支付问题,非医保部门单方面改革能够完成,打破住院“潜规则”需要来自医保、医院等各方的共同努力,需要持续深化医疗体制改革。首先,医疗机构应积极推动分级诊疗机制、建设医共体,打通医院间转诊通道,推动检查结果互认,降低患者医疗成本。其次,医保部门应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例如,对于长期住院治疗的患者,医保部门可以进一步细化优化政策,保障危重症患者能够连续接受治疗。同时,还可以推动DRG与适合康复治疗的医保支付方式相衔接,确保患者接受长期康复治疗时得到医保支持。此外,还要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确保政策的落实和执行不走样、不变形。
医疗关乎民生福祉,医保改革也涉及多方利益。从顶层设计、基层施行到监管核查,都需要我们结合基层一线实际,持续优化完善,以构建更加合理公正、服务患者的医疗体系,为患者医疗健康服务提供坚实保障。(央广网特约评论员 李蕾)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举报
评论 1
- Benjamin的
- 3
- 央广的新闻能不能客观专业一些,什么叫限制患者住院潜规则,潜规则这个词可以这么用吗?现有付费制度下,医保作为服务购买的甲方,影响力巨大,医保的每一项政策都影响到医院的行为,举个恰当的例子,医保就是美团平台,医院不过就是个穿白大褂的外卖小哥,平台规则完全是医保定,然后还得要求不能有差评,这就是目前医院和医生的地位!跟什么医共体,检验检查结果互认没有太大关系,异地的检验检查结果只要有时效性,质检过关,大医院都认,你以为医院会多做检查吗?那都是多少年前的事了。既然我们国家是基本医疗保险,请牢牢把握基本二字,不要给群众画饼,不要把压力全给医生和医院!
- 回复
- ·
- 2小时前

网友回应-1:

网友回应-2:

3,医保网友与辛老师对话:



辛老师回复医保网友2 条:
1,这个问题存在,但医疗行为,并不限于这里;
【1】药师介入大细胞癌病例的治疗小结
最后编辑于 2024-06-27 · 浏览 1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