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早期消化道吻合口漏防治探讨

武警总医院普通外科 2016-5
关键词:
腹部手术 消化道重建 早期吻合口漏 表现 预防 处理
腹腔持续负压冲吸引流
消化道重建——吻合口
腹部手术切除病灶,消化道完整性受到破坏,重建消化道,包括各种残端缝闭或吻合口,均存在操作技术的原因、全身状况、局部条件等因素,造成愈合不良,发生吻合口漏的风险。
吻合口漏的病理过程
吻合口愈合障碍,密闭性迟早遭到破坏,即可造成消化液泄漏腹腔,引发局部炎症感染、脓肿形成。液化的脓汁穿破腹壁切口,破溃裂开,穿破血管引发消化道出血或腹腔出血。吻合口漏最早的信号是腹腔引流管外溢的引流液有明确的肠液成分。
腹腔感染得不到控制,范围扩大,肠管麻痹、高度腹胀,呼吸循环系统功能障碍。全身炎症反应、多器官衰竭。
肠瘘的稳定、转归过程
病灶包裹成脓肿,逐渐局限,成为稳定的消化道瘘,腹腔感染起起伏伏,水电介质紊乱,营养不良,衰竭甚至死亡。
瘘口周围组织逐渐封闭瘘口,迁延不愈,脓肿破溃反复发作,最终肉芽组织填充,彻底愈合。
早期表现
腹胀、发热、脉快、虚弱,无食欲。
腹部膨隆,弥漫压痛,肛门无明显排气,肠鸣音弱或无。
腹腔引流管有浑浊液体,有胆汁、肠液、食物残渣等成分,或有气体。
复杂因素
时间:早在术后2天,晚至术后10天。通常3~7天最常见。
临床症状和手术后创伤打击的正常反应相混淆。腹胀腹痛肛门无排气等症状缺乏特异性,不易鉴别。
胆汁样液可能来自肝胆创面,非吻合口。
腹腔引流管堵塞或已拔出。
客观检查
超声、CT检查腹腔局部有无异常积液。CT见腹腔局部积气、肠管扩张。
示踪剂口服,观察泄漏。不确切,时间慢。可造影剂X观察,或美兰,渗液色彩观察。
预防
纠正全身性不良因素
改善局部组织条件
操作精准微创
避免引流管处置不当(不良习惯之一负压抽吸引流管)
早期处置
禁食、胃肠减压、开放深静脉通路,保证水、电解质及能量平衡。
强力抗感染治疗。
强力营养支持治疗。
生长抑素减少消化液分泌、乌斯他丁等内环境稳定药物。对症治疗。
保持腹腔持续畅通引流——重中之重。
腹腔引流探讨
肠漏置放多孔引流管(黎氏管)持续腹腔冲洗已是共识,操作层面面临的问题是:
术中预防性放置双套管引流管,临时启用。并不合理,也不见得用时就能起效。
改造术中常规放置的腹腔被动引流为主动引流。
若腹腔引流管业已拔出,后期微创置入引流管技巧?
腹腔引流管改造技巧
在硅胶引流管腹壁外管壁戳小孔置入输液管之类细管,抵达硅胶管头端,作冲洗液注入管。
腹腔硅胶引流管剪一调节侧孔后,再接持续负压装置,侧孔进气维护了抽吸压力的恒定,恒定微量负压才能保证腹腔的冲吸引流装置持续运转。
引流管改造

引流监管
卧床状态下维持持续的冲吸引流。初始为浑浊液体,之后清亮液体,维持冲吸的循环。引流量小于20ml/日,转为常规引流。
注意引流管通畅,脓痂碎屑时常堵塞管道。
注意引流管的腹壁外固定,避免意外脱落。
优点
方便承接术时腹腔常规处置。
将要或出现可疑渗漏,无需确诊,即可预防性实施。
操作简便,术中置管位置好,冲吸效能可靠。
不出现腹腔广泛炎症过程,临床结局完美。
向技术原创贡献者郑皓大夫致敬

腹腔微创置入引流管技巧?
方法:病灶区域直接穿刺?超声引导?CT引导?•
材料:导管口径,穿刺设备,PTCD穿刺包,深静脉穿刺包,胸腔置管穿刺包、膀胱造瘘穿刺包?
谢谢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