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疝术后一个大血肿,怎么办?


病例信息
患者糖尿病,肝硬化,凝血功能不正常,麻醉科不允许做腔镜tep或者tapp,只能做李金斯坦,术后出现迟发性出血(术后第二天),早期冰敷和压迫止血,血肿没有能完全吸收,出现破溃渗液,想尽量保住补片,怎么处理?




处理分析
分析,术后的迟发性出血,形成血肿,大部分没有能够吸收,切口渗液,周围软组织无明显感染性的红肿,切开清除凝血块也的确没有见脓性液,主要还是想办法让创面愈合,血肿清除后,腔隙必然会有渗液,也不适合直接缝合,要么继续换药,要么采用密封负压引流的方法。这里采用了第二条路。用吸痰管,头皮针管,无菌方纱,3M贴膜制作简易负压引流。共负压引流7天(中间更换引流材料1次)。患者没有二期缝合,出院。

2024年7月3日拍摄
总结与讨论
总结:腹股沟斜疝,目前大部分病人已经采用tep或者tapp术式去治疗,但仍有一些病人因为基础病或者无法耐受全麻又或者其它原因(如经济条件,医保限费等等)需要接受李金斯坦术式或巴西尼术式等治疗。术中腹壁浅动脉,阴部外浅动脉切断后应结扎,尽量不图省事用电凝替代(本例已结扎,考虑还是关闭切口时,缝针钩到了),关闭切口时,尽量避开这两根血管。术后观察到有迟发出血,少的,局部压迫可以止血,出血量大的,能第一时间缝扎止血,可降低局部血肿增大的可能。较小的血肿有自行吸收的可能,但仍可能出现血肿局限,液化,感染,严重感染可能导致需再次手术,甚至取出补片的不良后果。
本例血肿较大(术中清除不小于100g),形成皮下腔隙,因术中明确创面内没有活动出血,没有采用敷料填塞,换药,后期再缝合的方法,而改用简易密封负压引流处理,贴膜隔绝外界避免二次感染,负压能主动引流创面积液并能促进创面肉芽生长愈合,共引流7天,效果较好,缩短治疗周期,保住了补片,避免二次缝合及再次手术,同时患者免去换药更换填塞敷料、再次局麻缝合的痛苦,全程没有使用抗生素,减少费用。
类似的处理,也曾用于斜疝术后切口感染,肥胖患者脂肪液化的病例,效果均较为满意,未出现深部感染导致取出补片的情况。当然,疝手术注意无菌原则和术中操作细节,发生术后切口不愈合的情况,本来就已经很少(2019年至今,科室内发生并处理的不到10例)
密封负压引流,应该理解为一个技术,而不应该局限于某个商品器械(科室的领导,习惯于把我平时制作的简易负压称之为“假VSD”),操作简单,易学易用,掌握适应症,可以处理临床许多问题。但合适的材料,效果会更好(本例不足之处,纱布相比较海绵还是偏硬,加上负压压力偏大,导致伤口边缘皮肤起张力性水泡,大家引以为鉴)。
不足之处,望大家多多指正。(原本想做一次标题党《斜疝术后一个大血肿,怎么办?——一块纱布一根吸痰管7天解决》”,翻来覆去的思想斗争30秒,算了,下次吧)
最后编辑于 2024-07-03 · 浏览 2.4 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