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玩软胶囊的,玩溶出的,都进来瞅瞅,探讨探讨,商量商量。
仿制药做溶出曲线对比目的是降低生物等效失败概率(毕竟有狗屎,发这笔政策钱呢,原来做个BE也就20w撑死了,现在200w了,还保守的说)
1、软胶囊目前国内大部分品种都没有看到关于溶出研究的,国外少之又少,更难找到曲线。
2、做软胶囊的原料基本都是BCS 2类和4类。对比溶出曲线还有意义吗。
3、软胶囊基质可以选择长链油(植物油)、中链油和PEG 大家也应该知道长链油走的是淋巴系统,中链油走的是肝门。如果我和原研用的不一样的基质,是不是药代也会发生变化呀。
4、怎么取点。5分钟就不用想了,基本上囊皮没破或刚刚破。10分钟破出来的内容物有快有慢,RSD20%希望还能有点。15分钟或20分钟RSD想10%,难啊。真难!囊材全部融化基本15分钟到20分钟之间。
5、更郁闷的是,原研的批次之间差异大的不得了,没法对比,原因是软胶囊放置的时间越长崩解时间越长,举个例子2012年生产的和2015生产的崩解差了半小时,溶出更不用说了。怎么去对比?
问题多着呢?大家都聊聊,特别做过的传授一下经验。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1.9 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