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猩红热
猩红热是由引起的B型溶血性链球菌A组菌株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发于冬春季. 主要多见于2-10岁儿童
[临床表现]
1潜伏期为1~7天,一般为2~3天,其临床表现是细菌、毒素和变态反应综合的结果。
2前驱期:1/2-1天骤起发热,咽痛,头痛,呕吐. 扁桃体红肿,病初时舌被覆白苔,乳头红肿突出白苔外,称“草莓舌”
3出疹期 发热后24小时内出疹持续3-5天,皮疹自颈,胸至腹,四肢,24小时遍及全身. 皮疹呈”鸡皮样”,压之退色,有的融合成片,痒感明显,在肘弯部及大腿根部等皮肤皱折处还可见鲜红色的帕氏线;部发红,口周苍白成为一个苍白圈。
4恢复期:体温降至正常皮疹1周内消退无色素沉着,1-2周开始糠皮样或大片脱皮.
[并发症]主要有:
(1)化脓性并发症 有扁桃体周围脓肿、颈淋巴结炎、鼻窦炎、中耳炎、乳突炎等。
(2)变态反应性并发症,在病后2~4周出现,如急性肾小球肾炎、风湿热等。
[治疗]
①一般治疗:病人进行呼吸道隔离,强调卧床休息。以免劳累发生变态反应性并发症。
②病原治疗:青霉素G为首选药物,儿童为80~160万U/日肌肉注射,或静注尚有用头孢霉素族、
。青霉素过敏者可改用红霉素,儿童20~30mg/kg/日, 5-7日为一疗程。③并发症治疗:化脓性并发症时加大青霉素剂量,风湿热者抗风湿,并发急性肾炎按急性肾炎处理。
[预防]
猩红热病人要严格隔离至咽拭子培养阴性为止。有接触史的易感者,可预防性用一次长效青霉素G60-120万u/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