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一例发热皮疹病例

发布于 2023-06-08 · 浏览 2.0 万 · IP 山东山东

患儿,男,5岁,因“发热1天伴皮疹半天”就诊。

现病史:患儿于1天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9.8℃,伴咽痛,无咳嗽,无恶心呕吐,无腹痛无尿频尿急,无头痛,无关节痛。近半天发现颈部及躯干出现皮肤弥漫发红,点状皮疹。患儿精神可,食欲一般,二便如常。

既往史:平素体健,无明确传染病接触史,无药物过敏史。个人史:生长发育同同龄儿,按计划接受预防接种。家族史:父母均体健,无遗传性疾病史。

体格检查:体温38.5℃,脉搏120次/分,呼吸20次/分,体重24kg。神志清,一般状态可,颈部、躯干、上臂及大腿皮肤弥漫发红,点状皮疹,高出皮面,触之有粗糙感,压之褪色,疹间无正常皮肤。在腹股沟处可见帕氏线。颈部可触及数个肿大淋巴结,最大者长约1.5cm,质软,活动可,无触痛。杨梅舌,咽部充血,扁桃体Ⅰ度大,可见脓性分泌物,心肺腹查体未见异常,神经系统未见异常。

辅助检查:血常规:WBC 13.6×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1%,RBC 4.5×1012/L,Hb 121g/L,PLT 280×109/L。

目前初步诊断:猩红热

img
img

仅专业人士可见

1.猩红热是由A 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 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咽峡炎、皮疹等, 严重者可导致败血症。近年来监测猩红热发病率逐渐升高。

2.猩红热特征表现:巴氏线:在肘前、腋部、腹股沟等易受摩擦的褶缝部位皮疹密而多,且可有皮下出血,形成紫红色线条样折痕,亦称"线状疹"。

口周苍白圈 :面部充血明显,与面部相比较口鼻充血不明显,显得发白。

草莓舌:舌被白苔,舌乳头红肿,突出于白苔之上,形似草莓。

杨莓舌 :白苔脱落,舌面光滑呈肉红色,并可有浅表破裂,乳头仍突起,形似杨梅。

img
img

3.临床表现

①普通型猩红热:起病急骤,出现发热、咽映炎、皮疹,发热第2天开始发修,皮肤呈弥漫性充血潮红,其间有针尖大小充血性红疹,压之褪色,伴有痒感。少数患者可见有带黄白色脓头且不易破渍的皮疹,皮肤皱褶处可出现"巴氏线"。面部充血而无皮疹,同时有"口周苍白圈"。病初起时出现"草莓舌",以舌尖及边缘处为显著。2d~3d后白苔开始脱落,成为"杨莓舌"。2d~5d后皮疹消退。掺退后皮肤有脱肩或脱皮。

②轻型猩红热:发热、咽缺炎、皮疹均很轻,持续时间短,脱屑也轻。

③中毒型:临床表现主要为毒血症,中毒症状明显,表现为高热、头痛、呕吐、出血性皮疹、神志不清等,而咽映炎不重。可出现中毒性心肌炎、中毒性肝炎及感染性休克。

④脓毒型:咽部红肿,渗出脓液,甚至发生溃疡,引起颈淋巴结炎、急性中耳炎、急性鼻窦炎等,还可引起败血症。

⑤外科型及产科型:病原菌由创口或产道侵入,局部先出现皮疹,由此延及全身,但无咽炎,全身症状大多较轻。

4.治疗

①居家隔离治疗。

②对症治疗:在发热,咽痛期间可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保持口腔清洁,较大儿童可用温盐水漱口。高热者,应用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退热。

③抗生素治疗:首选青霉素或阿莫西林,疗程至少10天。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头孢菌素。猩红热为国家法定报告的传染病,网上填写传染病报告表。目前还没有临床可用的A组β溶血性链球菌疫苗。

猩红热 (13)
纠错
这个帖子发布于 1 年零 327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icon文侠 推荐
icon文侠 +5丁当

最后编辑于 2023-06-08 · 浏览 2.0 万

43 181 48
同行评议 0 人评议
已评议
不开通精选
开通精选
精选已授权,待上线
成功收录
评议结果暂未公布
参与评议
去邀请
NaN
成功收录
病例完整性NaN
临床实用性NaN
诊疗科学性NaN
学术价值NaN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43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