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5岁女童发热40℃,高热惊厥史,用了激素和安痛定,心有余悸
患者性别:女
患者年龄:5岁5个月
主诉:发热、咽痛9小时。
简要病史:患儿昨日跟随家长赶集受凉,今晨04:00左右发现发热,体温38.9℃,喂服“布洛芬混悬液”5ml后继续睡觉,次日晨起精神尚可,诉咽痛,中午12时许家长发现精欠佳、倦怠思睡、全身发烫,故带至我院就诊,精神倦怠,询问诉咽痛、头痛,偶咳,畏寒否认其他不适。
既往有过“高热惊厥”1次,否认其他病史,否认药物过敏史。
体格检查:体温39.5℃,咽充血,双侧扁桃体II°大,咽后壁黏膜部分破溃,颜色鲜红,有血性分泌物,未见疱疹、脓点及脓性分泌物,双肺未闻及啰音。
辅助检查:血常规WBC、CRP正常范围。甲流抗原阳性。

临床诊断:流行性感冒(甲型)
治疗经过:
2024.02.01:
1.布洛芬混悬液 5ml po st;
2.磷酸奥司他韦颗粒 45mg po q12h;
3.小儿咽扁颗粒 4g po tid;
4.建议多喂水,监测体温,≥38.5℃则服用布洛芬混悬液5ml,两次之间间隔至少4小时,每天不超过4次,物理降温。
患儿家长要求输液,予炎琥宁160mg静滴,输液结束14:30左右带回家,交代多饮水。
16:30左右,患儿家长再次带来就诊,奥司他韦、咽扁颗粒已经服用。精神欠佳,昏昏欲睡,唤醒后对答切题,体温39.7℃,脉搏128次/分,律齐。家长提供病史,既往发热有过热性惊厥病史,要求再次输液退热。
这个真的有点难住我了。
距离上次服用布洛芬混悬液过去3.5小时,体温高、心率快、嗜睡,考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可能,几经纠结,向患者家属告知病情,目前情况可以临时用一次激素;家属同意后后开了地塞米松3mg ivgtt。
17:30左右地米输注快结束,测温40.1℃,精神同前,开复方氨林巴比妥针2ml im st;热毒宁 10ml ivgtt st。
18:50输液结束,测体温38.6℃,交代如果夜间再次高热或出现抽搐及时送上级医院。
2024.02.02:
复诊:昨夜体温未再超过39℃,服用过一次布洛芬混悬液,今晨体温37.8℃,精神明显改善。咽喉充血减轻,扁桃体同前。
建议继续服用奥司他韦和小儿咽扁颗粒,不输液。
2024.02.04:
电话随访:精神尚可,体温正常,建议继续服药。
讨论:在这例患儿身上,因为高热、局部炎症反应重,在高热惊厥高风险、又没有其他药物的情况下紧急使用地米静滴和安痛定肌注抗炎退热,最后结局是好的,但一直心有余悸。原因有下:
1.地塞米松:
①地塞米松磷酸钠具有强力抗炎作用,但不常规用于退热。
②虽然国外有指南支持咽痛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但国内指南无相关推荐。
③单次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一般影响不大,但地塞米松属长效激素,抑制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素轴的作用较强,儿童应该慎用。
2.复方氨林巴比妥:用于急性高热时的紧急退热,儿童用药未进行该项实验且无可靠参考文献。
3.药物相互作用:
①复方氨林巴比妥与布洛芬:复方氨林巴比妥主要成分氨基比林和安替比林,二者同属于吡唑酮类解热镇痛药(非甾体类抗炎药)。布洛芬属非甾体类抗炎药。非甾体类抗炎药合用其他非甾体类抗炎药可增加胃肠道不良反应,如消化性溃疡、胃肠道出血和(或)穿孔。
布洛芬半衰期4h左右,氨基比林半衰期为 1-4 h,安替比林半衰期约 12 h。如需合用,布洛芬使用后4小时才应该使用复方氨林巴比妥,使用复方氨林巴比妥后12小时才应使用布洛芬。
②地塞米松磷酸钠与复方氨林巴比妥:非甾体类抗炎药与皮质类固醇类合用,可增加抗炎效应,但也可能使胃肠道不良反应(如溃疡或出血)增加。二者不建议合用。
知识分享:
1.儿童流感临床表现:
①突然起病;
②主要症状为发热,体温可达39~40 ℃,可有畏寒、寒战,多伴头痛、全身肌肉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咳嗽、咽痛、流涕或鼻塞、恶心、呕吐、腹泻等,儿童消化道症状多于成人,常见于乙型流感。
③婴幼儿流感的临床症状往往不典型。
④新生儿流感少见,但易合并肺炎,常有脓毒症表现,如嗜睡、拒奶、呼吸暂停等。
2.病程:无并发症的流感患儿症状在3~7 d缓解,但咳嗽和体力恢复常需1~2周。
3.重症患儿:
①病情发展迅速,体温常持续在39 ℃以上,可快速进展为ARDS、脓毒症、脓毒性休克、心力衰竭、肾衰竭,甚至多器官功能障碍。
②主要死亡原因是呼吸系统并发症和流感相关性脑病或脑炎。
③合并细菌感染增加流感病死率,常见细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及其他链球菌属细菌。


最后编辑于 2024-02-10 · 浏览 2.3 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