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贾伟平教授专访:控制餐后血糖是预防糖尿病的关键
中国心血管网 2008-5-10
关键字:贾伟平 阿卡波糖 餐后血糖 糖尿病
编者按:“餐后血糖高峰论坛”于2008年5月3日在北京万豪酒店圆满召开,心血管网有幸采访到上海第六人民医院贾伟平教授,贾教授对目前国内外在餐后血糖管理上的现状及进展等问题给我们作了详细介绍!
心血管网:您好,感谢您接受心血管网的采访。从第一个专门控制餐后血糖的药物阿卡波糖上市至今已有十余年的历史,在这十余年中,从流行病学到分子生物学,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实践,中国学者在对餐后血糖的认识上始终走在世界最前列。您作为心血管领域(内分泌领域)著名的专家,请您谈一下目前国内外在餐后血糖管理上的现状及进展?
贾伟平教授:餐后血糖血糖升高是糖尿病或者糖尿病前期血糖的一种表现。中国人群中大约有50%的病人是由于餐后血糖升高而诊断出患有糖尿病的病人,餐后血糖高对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影响已经是确定的,比如可以导致大血管病变,冠心病或者是中风。
在管理中国人餐后血糖的升高上,我们的策略是控制餐后血糖。中国糖尿病指南的标准是控制在7.8个毫摩尔以下。采取的方式一是增加胰岛素,二是用糖甘酶抑制剂这一类药物抑制餐后血糖的吸收,从而降低血糖的增高高峰。
美国、欧洲的糖尿病协会指南、国际糖尿病联盟大会都特别提出糖尿病人的餐后血糖要予以控制,一般是餐后一小时、两小时最好都能控制在8以下的范围内。
心血管网:我们了解到,在2007年第43届EASD年会上,IDF发布了国际上首个专门针对餐后血糖的糖尿病管理指南。充分说明餐后高血糖的危害已引起全球糖尿病学界的一致认同,是餐后血糖认识的一个里程碑。请您从专业的角度介绍一下餐后血糖的重要性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目前国内对餐后血糖的关注的情况是怎样的?
贾伟平教授:餐后血糖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和血管、大血管病变或者微血管病变的关系,也就是和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有关系。血糖升高以后,可以导致体内氧化应激反应增强,现在认为氧化应激反应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紊乱,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产生的一个非常坏的影响因素,所以,餐后血糖的波动现在被认为和引起血管病变是有密切关系的。
美国人体型较胖,病人表现出的空腹血糖升高比较多,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的一致性也比较好,空腹血糖高,餐后血糖血糖也会高。中国一些超重的病人相对于外国人的肥胖程度还不是很严重,很多病人的空腹血糖基本正常,特别是早期的病人。而这时餐后血糖是升高的,如果仅仅测空腹血糖,那么很多早期的糖尿病病人就会漏诊,所以关注餐后血糖的重要意义第一是诊断,怎么能够早期发现糖尿病病人并且早诊断,这是筛查餐后血糖必须要做的事情。第二是餐后血糖可以引起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控制餐后血糖可以减少并发症的风险。
医生通过多年的临床和管理经验,对于控制餐后血糖、控制糖尿病的发生发展的重要性上已经基本形成共识。
心血管网:在出现糖尿病临床症状前,代谢紊乱首先表现为餐后血糖升高,餐后高血糖是1型和T2DM非常常见的症状,并且与糖尿病并发症有着密切的关联。对于这类患者,您的治疗策略是什么?
贾伟平教授:通常策略是,一、先查出病人餐后血糖是否增高,测病人空腹血糖和餐后两小时的血糖,如果增高,那么我们在控制餐空腹血糖时关注餐后血糖的控制。如果要了解病人全部血糖的变化情况,就要用更加精确的方法,一是测全天的血糖谱,二是动态血糖监测,它可以了解24小时血糖的变化,这样可以找出餐后血糖升高的特点。因为每个人的特点和规律都不一样,我们可以针对性的用药治疗,或者改变患者的生活方式,包括两点,一是饮食结构要调整,尽可能吃混合饮食,升糖指数比较低的食物,食量不要太大。二是运动,我们建议病人吃完饭后,在血糖高的情况下做一些走路的活动,有助于骨骼肌摄取糖的能力增强从而血糖下降。三是药物干预,补充胰岛素,刺激体内胰岛素分泌,抑制糖吸收。用药以后,我们要注意观察,在病人做完第一次检查后要每周都检查血糖,三个月后检查糖化血红蛋白,每年检查并发症的情况,这是我们对病人餐后血糖控制的策略。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