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儿科专家培训资料】【EV71感染的临床表现及危重症病例识别 】【安徽阜阳肠道病毒71型感染 疫情概况】

最后编辑于 2008-05-03 · IP 湖北湖北
7005 浏览
这个帖子发布于 17 年零 85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肠道病毒71型感染的最新课件
http://www.hbws.gov.cn/msg_detail.jsp?msg_info_id=20080502002633000001
请大家自己去下


安徽阜阳肠道病毒71型感染疫情概况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杨维中 2008.4.30


肠道病毒EV71
▲1969年美国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婴儿粪便标本中分离出EV71 。
▲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CTV)最新分类,人肠道病毒分为A、B、C、D和新肠道病毒(未分型)五类。
▲肠道病毒原有的血清型被重新归类,其中肠道病毒71型(EV71)被归为人肠道病毒A型。

EV71 病 毒
▲正20面体、直径30nm、內含一条单股RNA。
▲不耐强碱、56C以上高温失去活性
▲紫外线可降低活性
▲甲醛、含氯漂白水等化学物质可抑制活性
▲没有脂质胞膜,故亲脂性消毒剂如酒精对其无用
img

肠道病毒71型
▲EV71可经消化道、呼吸道传播,传染性和毒力强,神经毒性仅次于脊灰病毒。部分患者可排毒数周,病毒可在污水中存活较长时间。
▲该病各年龄均可感染,成人和大年龄儿童主要为隐性感染,发病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重症感染多见于婴幼儿。
▲常在局部地方引起爆发,暴发原因不确定。
▲EV71引起的临床表现多样:以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等多见,少数可表现为无菌性脑膜炎及脑炎 ,重症患儿病死率在10%-25%。

疫情的发现和报告
▲3月27日至30日阜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连续收治5名“原因不明感染”重症患儿,经抢救无效死亡。儿科主任刘晓琳医生立即将此异常情况进行了报告。
▲3月31日省卫生厅接到报告后立即派出专家会同当地卫生部门开展医疗救治和调查防控。
▲4月15日卫生部接到省卫生厅的报告后,立即派出专家组赴现场指导调查、救治和防控。

疫情现况
▲经调查,3月1日至4月29日上午 11时阜阳市各级医疗机构累计诊治、报告1884例,死亡20人。
▲目前住院540人,其中重症病例27人,危重病例6人

发病性别及年龄分布
▲性别
※男童965 例,女童554 例
※性别比1:0.57
▲年龄
※最小1月龄,最大11岁;0~11岁各组均有报告
※3岁以下占全部病例的80.6%

1431例患儿年龄分布情况
img


阜阳市EV71感染病例现住址分布情况
img


发病地区分布
▲阜阳市所有区县均有报告,主要发病在农村,城区也有发病
▲颍州、颖东及颖泉3区占全部病例的65.6%
※颍州区 323例(30.9%)
※颍东区 158例(22.7%)
※颍泉区 78例 (12%
img


发病时间分布
img


31例重症病例(4月25)
img


18例死亡病例(4月24)
img


18例死亡病例
img


实验室病原检测结果
▲送检12例死亡病例共42份标本, 6例共17份标本EV核酸阳性, 测序证实5例EV71阳性,1例肠道病毒阳性
※肺、肠淋巴结、脑脊液、脾、胸腺、肾、脑、心、咽拭子
▲送检39例手足口病例共61份标本,测序证实21例共27份标本EV71核酸阳性
▲中国疾控中心和安徽疾控中心从3例危重、死亡病例咽拭子分离出EV71病毒

核苷酸序列比对
img


病因判断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判断此次疫情主要是由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所致。

诊断情况
img


救治情况
img


开展大规模的筛查工作,以求早发现重症病人
▲死亡、病重儿童中无皮疹或皮疹不典型的占一半以上,早期发现重症病人困难
▲3岁以下儿童具备以下任一情况者收治县医院:
※发热伴手、足、口腔、肛周皮疹,病程在4天以内
※发热伴精神差
※疱疹性咽峡炎
▲加大技术储备,扩大县级医院病房、设备、人力

落实措施 积极防控
▲开展主动监测,积极搜索病人,及时掌握疫情动态
▲紧急培训专业人员,提高防治能力
▲大力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公众防病意识
※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见太阳
▲加强环境卫生整治和饮食饮水卫生监督检查
▲加强托幼机构和医疗机构预防指导和监督检查,
▲做好信息发布和媒体沟通

重点机构(医疗机构)
1. 疾病流行期间,医院应专辟诊室或诊台接诊病人,实行预检分诊,防止与其他疾病患儿之间的交叉传播;
2. 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每一位病人后,均应认真洗手或对双手消毒;
3. 诊疗、护理病人过程中所使用的非一次性适用的仪器、物品要擦拭消毒;
4. 医护人员如有疑似肠道病毒感染症状的,应暂停接触病人;
5. 同一病室内不应收治其他非肠道病毒感染的的患儿,如有条件住院患儿应单独隔离,;
6. 对住院患儿使用过的病床及桌椅等设施和物品必须消毒后才能继续使用。

国内外疫情概况
▲1969年发现EV71以来,保加利亚、匈牙利、澳大利亚、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越南和我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先后发生过该病的流行。
▲1998年台湾省暴发大规模EV71疫情,估计发病人数达150万,重症405例,死亡78例;2000年再次发生EV71感染暴发,有80,677人发病,291例重症感染者,41人死亡;2001年又发生389例重症感染者,55人死亡
▲2007年山东临沂、青岛和济南等地发生主要由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流行,报告病例近4万,报告死亡病例14例。
▲新加坡、台湾近期疫情比去年同期明显上升。

1998年台湾病例发病时间分布
img


05~08年全国手足口病报告病例周分布
img


我国今年手足口报告病例概况
img


疫情趋势分析
▲预防控制难度大
※无疫苗、药物等特异性的防控手段。
※隐性感染和轻症病例多,传染源难以发现和控制,儿童普遍易感,传播途径多,难以有效阻断。
▲6、7月份是发病的高峰季节,
▲预计今后一段时间阜阳地区的疫情将持续上升,重症病例仍会增加

其它地区存在流行的可能
▲近年来EV71病毒的流行在亚太地区呈上升趋势,且不断引起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导致儿童死亡。
▲我国尤其是南方地区一直存在EV71病毒的活动,人群尤其5岁以下人群EV71抗体阳性率普遍较低这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台湾)的研究结果类似,提示EV71病毒对人群尤其是幼儿的危害依然存在,一旦条件具备,将有发生可能流行。

下一步工作安排
▲以儿科ICU为重点开展专业培训,提高重症病例的救治能力
▲将手足口病纳入丙类传染病管理,实行网络直报
▲制定下发防控技术方案
▲根据疫情防治需要,加强地方救治条件和装备的建设
▲深入开展临床救治、流行病学、病原学研究
▲组织开展快速诊断试剂和疫苗的研发

EV71感染的临床表现及危重症病例识别
北京地坛医院感染性疾病诊治中心 李兴旺


流行病学特点
★传染源:人是已知的唯一宿主及传染源
★传播途径:消化道、呼吸道、密切接触
★易感人群:普遍易感,显性感染者多为学龄前儿童,尤其是婴幼儿
★好发季节:夏秋季
img


临床特点
★潜伏期:一般2~7d,无明显前驱症状
★主要表现
※急性起病,发热和/或手足、口腔、肛周等部位的皮疹。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
※疱疹性咽峡炎
★一般病例预后良好,多在一周自愈

img


实验室检查
★末梢血白细胞:一般病例白细胞计数正常,重症病例白细胞计数可明显升高
★生化检查:部分病例可有轻度ALT、AST、CK-MB升高,重症病例血糖可升高
★脑脊液检查:外观清亮,压力增高,白细胞增多(危重病例多核细胞可多于单核细胞),蛋白正常或轻度增多,糖和氯化物正常
★病原学检查:特异性EV71核酸阳性或分离到EV71病毒
★血清学检查:特异性EV71抗体检测阳性

物理学检查
★胸片:可表现为双肺纹理增多,网格状、点片状、大片状阴影,部分病例以单侧为著,快速进展为双侧大片阴影
★磁共振:以脑干、脊髓灰质损害为主
★脑电图:部分病例可表现为弥漫性慢波,少数可出现棘(尖)慢波
★心电图:无特异性改变。可见窦性心动过速或过缓,ST-T改变

诊断
★在流行季节发病,常见于学龄前儿童,婴幼儿多见
★临床诊断
※以发热、手、足、口、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为主要表现,可伴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部分病例仅表现为手、足、臀部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
※重症病例可出现神经系统受累、呼吸及循环衰竭等表现,实验室检查可有末梢血白细胞增高、血糖增高及脑脊液改变,脑电图、核磁共振、胸部X线检查可有异常

确定诊断
★临床诊断基础上,E V71核酸阳性、分离出EV71病毒或EV71IgM抗体检测阳性,EV71IgG抗体4倍以上增高或阴性转为阳性

重症病例
★3岁(2岁)以下
※高热(体温38度以上),呕吐
※神经系统症状(脑炎、无菌性脑膜炎、急性迟缓性麻痹)
※心肺部症状(肺水肿、肺出血)
※重症病死率:10-25%
★病情进展迅速,大多持续高热,可无皮疹,在发病后3-5天内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严重并发症
★死亡原因主要为脑水肿、脑疝,中枢性呼吸、循环衰竭

重症病例
★EV71所致脑干脑炎(以2岁以内多见)
☆Ⅰ级:肌痉挛、共济失调
☆Ⅱ级:肌痉挛和颅神经受损
☆Ⅲ级:短暂肌痉挛后呼吸衰竭、周围循环衰竭、休克、昏迷、瞳孔对光反射消失、呼吸停止,多在入院12h内死亡
▲脑干受损所致中枢性循环衰竭
△四肢冷、皮肤花纹等微循环障碍表现,同时可有高热、血压升高
▲心肌炎引起的周围性循环衰竭
△血压低、体温低不同有

病例介绍1
★男,1岁3个月,因发热咳嗽精神差3天入院, T39.5℃ ,心率190次/分,Bp90/50,四肢冰冷,大腿内侧可见皮疹,WBC20.1×109/L ,GLU升高,入院后即出现呼吸停止,经气管插管,呼吸机治,应用甲强松龙、静丙,甘露醇脱水等治疗。数小时后瞳孔散大固定

病例介绍2
★男,1岁,发热、手足疱疹3天,精神差、上肢不能抬起1天收入院。体温38.1℃,心率120 次/分,呼吸22次/分,嗜睡。白细胞计数12.4×109/L,中性粒细胞55.0%,淋巴细胞5.8%,胸片:左上肺野淡片状模糊影,两肺纹理增多、紊乱、肺门影增浓。MRI示“弥漫性脑脊髓灰质炎症,脑干受累”。即刻予甘露醇脱水,静丙、甲强龙冲击, 2天后病情减缓解,目前明显恢复

神经原性肺水肿
★早期表现(非特异性)
※心率增快
※血压升高
※呼吸急促
※胸部X 线检查也常无异常发现或仅有双肺纹理增粗模糊
★晚期表现(可诊断)
※皮肤苍白、湿冷
※濒死感
※双肺湿罗音、粉红色泡沫痰
※严重低氧血症
※胸部X 线片见双肺大片浸润影
※此期:病死率80-100%

病例介绍3
★男,1岁,发热3天,精神差,呕吐1天入院
入院查体:体温37.5℃, 心率185次/分,呼吸45次/分,血压90/50mmHg。精神差,手、足有少量疱疹,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啰音。心音有力,律齐,肝★肋下1.5cm,颈软,克布氏症(-)。白细胞计数18.2×109/L,中性粒细胞61%,淋巴细胞23%,凝血三项正常,心肌酶正常。胸片:两肺纹理增多模糊、右肺野见大片状高密度影、密度不均匀,边缘模糊。
★给予吸氧脱水降颅压,予CPAP给氧,血管活性药物及地塞米松应用抗感染治疗,数小时后出现呼吸困难、口唇紫绀,四肢冰冷,口吐白色泡沫液  血性泡沫液,呼吸心跳停止,抢救无效死亡

危重病人的早期发现
★年龄小于3岁
★持续高热不退
★精神差、呕吐、抽搐、肢体抖动或无力
★高血压或低血压
★呼吸、心率明显增快
★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
★高血糖
★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治疗
★早发现、早治疗最为关键
★对症处理
※内环境稳定,营养支持
※降低颅内压
※呼吸支持
※循环支持
★酌情应用丙球:免疫支持,
★激素:抑制过度严重反应和炎性脱髓鞘病变

小结
★初期(1-3天):手足口;一般治疗
★脑炎期(2-5天):易惊、肢体抖动、抽搐或无力;对症脱水、重症可用皮质激素减轻炎症反应及应用球蛋白
★呼吸循环衰竭期( 3-5天) :ICU对症处理
★影响病情愈后的关键点:脑炎的轻重、是否累及脑干以及病情进展速度。出现中枢性循环衰竭(心率明显加快、末梢循环差等),极难救治成功
★早期治疗有可能阻断或延缓病情进展,帮助病人进入恢复期

预防
★医疗机构
※医院应专辟诊室或诊台接诊,防止交叉感染
※诊疗、护理每一位患儿后,认真洗手或手消毒
※诊疗过程中使用的非一次性物品要擦拭消毒
※医务人员如有疑似肠道病毒感染时,应暂停接触病人
※专室收治
※患儿使用过的物品消毒

★个人
※饭前便后、外出玩耍回来后洗手
※注意营养、均衡饮食、运动
※出现症状及时就诊
※看护人亦应注意洗手(饭前便后,护理患儿后等)
※奶瓶、奶嘴等消毒

★托幼机构、小学等
※教室、宿舍通风(2-3次/日,>半小时)
※每日消毒玩具等物品
※每餐前后清洗餐具和桌面
※定期对门把手、楼梯扶手等消毒
※工作人员出现疑似病例,停止工作
※疑似儿童感染者,应治疗、让家长接回
※凡检出EV71病例,可报请暂停课、停学1-2周,并采取消毒等措施 


..................................



























































































































































































































































































43 23 8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43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