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卵管性不孕患者的助孕方案如何制定?一例成功妊娠案例解析
输卵管性不孕是女性不孕的常见原因之一,其中双侧输卵管阻塞严重影响自然受孕机会。辅助生殖技术(ART)如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成为此类患者的重要助孕方式。临床方案选择需结合患者年龄、卵巢储备功能、基础性激素水平等个体化因素,以优化促排卵效果、提高胚胎质量及妊娠成功率。本文分享一例25岁,因双侧输卵管阻塞导致继发性不孕的患者,通过个体化拮抗剂方案促排卵,并在过程中适时补充重组人促黄体激素(rLH),最终成功获得临床妊娠,以期为类似患者的治疗策略提供参考。
病例简析
女性患者,25 岁。与现配偶性生活正常,未避孕未孕 2 年。2025 年 4 月子宫输卵管造影提示「宫腔形态正常,双侧输卵管峡部以远未见显影,未见弥散」;2025 年 5 月宫腔镜检查 + 子宫内膜活检未见明显异常。男方精液检查无异常。现要求行 IVF 助孕治疗。
病例概况
• 基本病史
√ 女方,25 岁,身高 160cm,体重 60kg,BMI 23.44kg/m²。平素月经规律,未行排卵监测。2025 年 4 月外院输卵管造影提示双侧输卵管峡部以远梗阻,2025 年 5 月我院宫腔镜检查排除宫腔病变。
√ 男方,精液检查(2025年5月)未见明显异常(具体不详)。
• 入院诊断
女方:1.继发性不孕症;2.慢性输卵管炎;3、双侧输卵管阻塞
• 基础情况(2025年5月)
√ FSH:4.31mIU/mL
√ LH:3.86mIU/mL
√ E2:29.14pg/mL
√ AMH:3.3ng/mL
√ AFC:16枚
• 其他情况
√ 查体:一般体格检查及妇科专科查体无异常
√ 2025年4月行子宫输卵管造影提示:宫腔形态大小正常,双侧输卵管峡部以远未见显影,未见弥散
√ 2025年年5月行「宫腔镜检查+子宫内膜活检术」未见明显异常,术后病检示:子宫内膜呈增生期改变,CD138(-)。
√ 月经史:平素月经规律,5天/28~30天,量中,无痛经。
√ 婚育史:G1P0,既往与前男友人工流产1次。与现配偶性生活正常,频率2~3次/周,未避孕未孕2年。
• COS方案:
拮抗剂方案(2025年6月)
√ Gn起始剂量:重组人促卵泡激素 200 IU
√ Gn天数:9 天
√ 拮抗剂药物:加尼瑞克 0.125 mg x2天
√ 其他用药:重组人促黄体激素α 75IU x 3天
√ 获卵:获卵数5枚
√ 获胚:2PN 3枚,获 D3 卵裂胚 2 枚,余丢弃。
√ 移植:新鲜周期移植 D3 卵裂胚 2 枚。
√ 妊娠结局:移植后14天,血清HCG 395 mIU/mL;移植后28天,B超提示宫内孕囊 17mm×18mm×21mm,胚芽长 8.4mm,可见原始心管搏动;移植后41天,B超提示宫内早孕 50 + 天,单活胎。
表1 本周期卵巢刺激过程

表2 本周期胚胎培养及处理记录

病例小结
治疗回顾
本例为 25 岁,输卵管性继发不孕的患者,结合其年龄、AMH、AFC及基础激素水平,评估为正常反应人群,选用拮抗剂方案。启动剂量为重组人促卵泡激素 200 IU,促排过程中监测到卵泡发育缓慢、E2偏低、LH持续低水平,予适当添加重组人促黄体激素α 75IU,并调整拮抗剂剂量,最终获卵5枚,形成可用胚胎2枚,新鲜移植后成功实现临床妊娠。
治疗心得
本病例提示,在部分正常卵巢储备的患者中,仍可能存在内源性LH不足,影响卵泡发育和雌激素合成。根据「两细胞-两促性腺激素理论」,LH在卵泡发育中起到关键作用,不仅提供雄激素底物,还增强FSH敏感性和促进卵母细胞成熟。本例中,适时补充重组人促黄体激素α有效改善了卵泡生长缓慢和低雌激素状态,体现了在个体化促排中动态监测、灵活调整方案的重要性,尤其对于LH偏低患者,外源性LH的补充可作为优化妊娠结局的有效策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