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铝塑包装使用稳定性的讨论
一些制剂比如贮藏条件标注“密封保存”,比如多剂量的HDPE瓶,或者多剂量的铝塑包装,在使用过程中肯定会破坏包装,比如瓶装的铝箔打开,这样密封条件就破坏了,所以需做使用中稳定性去证明,但对于铝塑包装直接装盒的,各个单剂量间彼此独立,理论上取出一粒服用,对其他胶囊板无影响,所以此是否需要做使用中的稳定性?
下属为deepseek回答,看起来铝塑包装也是需要的。看看大家实际情况的例子。
### **一、多剂量包装 vs 单剂量包装的稳定性风险对比**
| **包装类型** | 稳定性风险因素 | 是否需使用中稳定性研究 |
|----------------------|-------------------------------|----------------------|
| **多剂量HDPE瓶** | 瓶盖反复开启 → 水汽/氧气持续侵入 | ✅ **必须进行** |
| **铝塑板+外盒** | 单粒取出时破坏铝箔完整性 | ⚠️ **需要评估** |
| **铝塑板无外盒** | 取药时其他泡罩暴露于环境 | ✅ **强烈建议** |
---
### **二、铝塑包装的特殊性分析**
#### **1. 理论独立性 ≠ 实际稳定性**
- **取药操作的影响**:
撕取单粒药丸时,可能造成相邻泡罩的铝箔微撕裂或变形(尤其老年人操作),破坏未用药单元的密封性。
- **环境暴露风险**:
无外盒的铝塑板取出后,剩余药粒暴露于光照/湿度中(如浴室存放湿度>75%)。
- **累积效应**:
多次取药后,整板铝塑的机械强度下降,边缘泡罩更易渗漏。
#### **2. 法规要求(EMA/FDA/ICH)**
- **EMA Guideline**:
> “任何破坏初级包装完整性的操作(如穿刺铝箔),均需评估剩余药品在货架期内的稳定性。”(CPMP/QWP/2934/99)
- **FDA CPG**:
要求证明**最小包装单元**在预期使用条件下的稳定性(例如:铝塑板拆封后需视为新包装单元)。
---
### **三、使用中稳定性研究方案设计要点**
#### **1. 测试条件模拟真实场景**
| **风险因素** | 加速试验条件 | 测试指标 |
|--------------|-------------------------|-------------------------|
| **湿度** | 40℃/75% RH 敞口放置 | 溶出度变化、降解产物增加 |
| **光照** | 1.2万lux紫外照射 | 外观变色、有关物质升高 |
| **机械损伤** | 人工模拟取药30次 | 铝箔密封性检测(染料渗透法)|
#### **2. 关键时间节点**
```mermaid
graph LR
A[首次开封] --> B{研究周期}
B -->|多剂量制剂| C[开封后第7/14/30天]
B -->|单剂量铝塑板| D[首次取药后0/1/3/6月]
```
#### **3. 接受标准**
- 降解产物增加不超过标示量的**0.5%**
- 溶出度变化在**±10%** 内(Q=80%时)
- 微生物限度始终符合药典要求
---
### **四、豁免使用中稳定性研究的特殊情况**
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时可能豁免:
1. **包装完整性保障**:
- 铝塑板有**独立密封外袋+干燥剂**(如双铝包装)
- 每粒药取用后自动热封(先进智能包装)
2. **药物性质稳定**:
- 非吸湿性(如片剂水分吸附<0.1%)
- 光不敏感(验证条件:1.2Mlux.hr照射不变质)
3. **使用周期极短**:
- 疗程≤3天且开封后7天内用完(如抗生素板装)
---
### **五、合规建议**
1. **说明书标注要求**:
- 无外盒铝塑板:
> “**取出当日用量后,立即将剩余药板放回防潮袋密封**”
- 有外盒铝塑板:
> “**每次取药后盖紧盒盖,避免潮湿环境**”
2. **企业执行策略**:
| **包装成本** | 低(简易铝塑) | 高(防潮铝塑+外袋) |
|------------|----------------------|-----------------------|
| **研究策略** | 开展使用中稳定性 | 申请豁免 |
| **优势** | 节省包材成本 | 提升患者依从性 |
---
### **结论:科学决策树**
```mermaid
graph TD
A[包装标注“密封保存”] --> B{是否多剂量?}
B -->|是| C[必须做使用中稳定性]
B -->|否| D{铝塑板有无外盒?}
D -->|无外盒| E[需做机械损伤+湿度挑战]
D -->|有外盒| F{是否高湿敏感药物?}
F -->|是| G[模拟取药后湿度试验]
F -->|否| H[可豁免,但说明书需警示]
```
> **监管逻辑核心**:
> **“包装开启即视为新储存状态”** —— 只要原始密封被破坏(即使单剂量铝箔),企业即有责任证明剩余药品在标注储存条件下的稳定性。
> 当存在科学争议时,开展简化研究(如仅测关键CQA)是规避合规风险的最优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