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背后的原因

病例信息
【患者信息】:患儿男,7岁学龄期儿童,急性起病。
【主诉】:因发热7天入院
【现病史及既往史】:患儿于入院7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38.7摄氏度,每日均有发热,热峰1到2次/天,无特殊热型,无寒战、大汗及抽搐,无皮疹、易惊,无咳嗽、咳痰,无头痛、呕吐及腹泻,就诊于当地诊所,先后给予口服“头孢克肟分散片、阿奇霉素干混悬剂”等药物治疗(具体不详),体温仍有反复,为求进一步诊治收入我科。
既往3年前行“腺样体肥大切除术”,既往1年前行“包皮切除术”,具体不详。其他无殊。
【查体】:T:38.0°C,P:101次/分,R:20次/分,BP:106/60mmHg,血氧饱和度98%,体重,25kg,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及皮疹,颈部可触及多个大小不等肿大淋巴结,最大者1.8*1.0cm左右,质软界清,无触痛,无粘连及融合,表面无红肿及破溃,面色红润,颈无抵抗,三凹征阴性,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音有力,律齐,未闻及杂音。腹软,肝脾未触及,未及包块,肠鸣音正常。四肢活动可。双侧膝腱反射存在,双侧巴氏征、布氏征阴性。
【院前检查】:血常规:白细胞 3.75×10^9/L,淋巴细胞百分比 60.5%,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28.8%,血红蛋白 140g/L,血小板 258× 10~9/L,C-反应蛋白 <0.50mg/L;
各类病原体DNA测定定量分析:EB病毒
<5.00E+003基因拷贝/ml;
肺炎支原体抗体半定量检测:1:80;
传染性单核四项定量检测:EB病毒壳抗原IgM抗体8.09, EB病毒壳抗原IgG抗体 71.17,EB病毒早期抗原IgG抗体 0.27,EB病毒核抗原IgG抗体 10.99;
血生化: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55.7U/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50.1U/L,转氨酶比值 0.9,碱性磷酸酶 241U/L,乳酸脱氢酶387. 7U/L,肌酸激酶 44.40U/L,肌酸激酶IB质量 5.2ng/mL,抗链球菌溶血素O 2.3IU/mL;
红细胞沉降率测定:血沉 9mm/H;
甲型流感病原检测:甲型流感病毒抗原阴性(-):
白加分:中性粒细胞25%,淋巴细胞65%,单核细胞9%,嗜酸性粒細胞 1%。
【治疗经过】:入院后给予患儿更昔洛韦静点抗病毒,干扰素雾化抗病毒及补液支持治疗。行颈部淋巴结超声示右侧颈部多发低回声结节—-考虑淋巴结(皮质增厚),肝、胆、胰、脾、双肾超声未见明显异常,心脏彩超示三尖瓣返流(轻度),余未见异常。13种呼吸道病原体核酸检测 偏肺病毒,血生化、血培养未见异常。
诊断与治疗如何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