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促进医疗医保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标题,记“三医”协同随笔感言
读《促进医疗医保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标题,记“三医”协同随笔感言
辛老师,2024-09-07,12:20记录
按:
本人是个普通百姓,一个退休老医药工作者,毕生从事医院药学研究,重在关注临床安全用药,见过医,见过药,见过患 ,也见过医患纠纷,可以说,自己是个十字路口交警,没有偏向谁;
从自身切身体会,说些以下文章《促进医疗医保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的“医疗医保医药”三个词的想法。
1,先说“医疗”:
现在社会上对医疗意见较大,我感觉,有些对,有些错,有些是医盲、药盲所致。
医药市埸化,都要医疗如新冠疫情期间,免费医疗,医院用什么给职工养家糊口?
还有医疗意外,患者伤害,医院赔钱,大把大把地赔,他的钱哪里来?
我搞药的人,懂行。按药物流行病学概念,药品上市, 一定有部分人群,成药品上市后的再检验品。
为什么?人的基因不同,老子和儿子不一样,药的作用和副 作用,就是不一样。
同时,各药企生产的质量差异,一定存在,存在多少?通过评估,方才知道。
2,再说“药”:
药品研发和生产,为个人研发?还是为社会民众研发、生产?
人们肯定会说:为社会民众生产。
邵蓉文章【2】介绍 国家药品质量标准有3 个标准,内控标准,高于国家标准。就是这样,也只在“80 %的人群安全的,就是安全的。还有一部分人群,总会落在各种不良反应,等伤害事件。能冤谁?现在大多情况,把气撒在临床一线医护人员身上,各种纠纷,杀医、闹事,屡见媒体。就是这样的伤医事件频发,还有人拍手叫好。
药的供应,近日,一帖【3】:”很多进口药,悄无声息地消失了,事实真的如此吗?“ 发帖时间2 天,浏览量:8.1万,讨论:255 人次;内容是进口阿奇霉素,断供,小孩治病受影响。
本人发过帖【4】,认为是临床思维有问题,我以亲身体会,不用洋药,西药,用中医药,同样治好新冠感染,和今年的甲流、乙流、支原体、新冠一齐上的感冒流行。假如,没有阿奇霉素这药,人们就不和疾病同作斗争了?
所以,本人有感而发,写一帖:先有病,后有医生,还是先有医生,后有病?【5】,”读健康报-合理用药【专刊】-随笔【6】
3,再说医保:
没有国家医保局建立,出手,想打破医药联盟,药价虚高局面,不可能改变。
现在,药价降下来,又说“低价无好货”。哪原来高价就有”好货“了?我看,也是一个样。因为,整体质量水平,与国家科技水平有关,相辅相成。
现在到处通高铁,出行多方便。以前,想也不敢想,我们上杭州读书,公交车8小时,看到茅草房,就知道到肖山,杭州快到了。
我就不信,低价还是有好货,前天体检报告出来,几分钱一天的降压药、降脂药,我精准到每天以“分”来计算,同样治病。当然,与自身懂临床药学有关,本人是属科研型临床药师,不是卖药为主导,是研究合理用药为主导,讲究的是“药物经济学。
别人信与不信,不要紧,先自己信,且实践,再评价,调整。
当然,医保必竟外行人,行政管理为主,医保的支付条款,与临床实际脱节,也存在。本人发过的抗血小板帖子,就是例证,但后续跟进,出台纠正措施【7】
这就是”医药医保和医疗,三医联动惠民生【8】
文献:
【1】推荐邵蓉教授,就医改涉及新药创新等系列对话
【2】推荐与点评《填补空白 搭稳药品监管“四梁八柱”》文章
【3】很多进口药,悄无声息地消失了,事实真的如此吗?
【4】辛老师再读《很多进口药,悄无声息地消失了,事实真的如此吗?》
辛老师再读《很多进口药,悄无声息地消失了,事实真的如此吗?》
【5】汇总,是便于自己查看受人关注热帖,是哪些【6】
【6】读健康报-合理用药【专刊】-随笔
【7】辛老师阅读《抗血小板治疗用药策略盘点》与三医联动回忆
【8】医保医疗和医药,三医联动惠民生,
2024-09-07,12:20,随笔记录,完笔,辛老师
刘国中在福建调研时强调——
促进医疗医保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
健康报,2024-08-19(头)
据新华社福州8月16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国中14日至15日到福建调研。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卫生健康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学好用好“千万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学习推广三明医改经验,促进医疗、医保、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
刘国中先后来到福州市连江县和三明市将乐县、沙县区,调研海洋牧场建设、海产品生产加工、农业科技创新、乡村产业发展和建设等情况。他强调,要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在保护好生态环境前提下,打开思路、转变观念,立足各地资源禀赋,践行大食物观,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
刘国中强调,要遵循城乡发展建设规律,顺应乡村人口变化趋势,尊重农民意愿,务实管用推动村庄规划和建设,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乡村建设模式。要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更好带动农民增收致富。要瞄准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的目标,聚焦小切口,解决实际问题,让农民群众可感可及、得到实惠。要统筹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刘国中还调研了三明市医保局、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详细了解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医联体建设情况。他强调,要因地制宜推广三明医改经验,强化医疗、医保、医药改革的协同联动,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效能。要立足保基本,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健全参保长效机制,确保群众长期受益。要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加强基层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让人民群众看病更便利、健康更有获得感。
最后编辑于 2024-09-07 · 浏览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