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计算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又如何降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读后随笔
入40, 叙事药学-总40)-辛老师- 管理类—文献--目录(32)(311-320号)313号
2024-07-19
《如何计算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又如何降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读后随笔
读后随笔:
学习这篇文章,掌握基础知识,是非常通俗的教材。要运用好,还得结合药动学药效学(PK/PD)理论,更要结合临床个体病例实际。
例1,某病例连续4次住院出院,病不得好。最后是强劲抗菌治疗,半夜12点打的赴医院用药,次日8点钟再用药。9点结束,体温正常。
这个就是运用药动学药效学理论。
后续没有及时评估调整,是主管大夫这方面理论学习掌握运用不到家!
例2,还有典型案例。重症肺炎,方案甲,6天,无效,改方案乙,6天.,有效一半,药断供,又改方案甲,7天,重返无效。
这中间病人,家属,冤气冲天,临床医生,怀疑自己诊断思路是否有错?朝另一方向试探性治疗+各种检查,病人痛苦,病程延长,费用猛增,医患矛盾加剧。
转院后,方案乙进一步强化.仅从一天3次改一天4次.,立杆见效,当晚病人自觉舒服,住院一周出院。
点明这2个案例,还是想表达个人观点: 三医联动惠民生!
增加对第3 条点评:三、如何降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辛老师补充点评这一段:还得结合具体体情况:
例1,第一条,使用说明书最小有效使用剂量--这话对一半。
根据本人研究:就提高抗药物的有效性而言,时间依赖性抗菌药,使用频次占主导地位,提高每次给药剂量占次要地位;
例2,第2 条,”减少抗菌药物的使用频次---就目前细菌耐药水平,时间依赖性抗菌药,不突破药品说明书标示给药次数,很难达有效抗菌效果,刘又宁主任全国学术大会多次说:头孢类,青霉素类,到少一天3 次(头孢曲松除外)。
例3,第3 条:避免抗菌药物的不适宜联合用药。---总原则,对的。以"美罗培南和奥硝唑都具有抗厌氧菌作用,一般情况下无需联用".
---什么情况是 "一般情况"?
我的标准,是治疗2 天不起效,立马升级联用,别让病人当试验品。"迈小步,不停步,走一步,看一步“,是临床思维基本思想。
(作者自 我介绍:工作13年,工作做得不错,多与外界交流,会提升更快,点赞!)
”专业从事药学工作13年,老年医院患者用药教育,守护患者用药安全,欢迎大家关注我们。另外我们致力于打造一个高端医院药学和临床药学交流群,有需要的可以私聊我们。“
2024-01-25,8:20.读帖随感记录,辛老师
原文(全文)
如何计算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又如何降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原创 药有可为 药有可为 2024-01-24 21:30 发表于江西
一、背景及要求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一直是各大医院一直强调的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指标。
卫健委对各级医疗机构抗菌药物强度要求

“医疗机构 国家要求
三级综合医院 ≤40DDDS
二级综合医院 ≤40DDDS
口腔医院 ≤40DDDS
肿瘤医院 ≤30DDDS
儿童医院 ≤20DDDS
精神病医院 ≤5DDDS
妇产医院 ≤40DDDS
国家三级公立医院年度绩效考核:指标分值25分,唯一的合理用药指标。
这是各大医院领导为什么如此在乎它的原因。
二、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计算方法
下面我们看看它的计算公式:

单个抗菌药物的DDD数怎么计算?
下面我们举例说明:
氨苄西林钠的WHO标准日限定剂量DDD为6g,环丙沙星的WHO标准日限定剂量DDD为0.8g
7月份某病区一起使用规格为1g的氨苄西林钠1200支,则:氨苄西林钠的DDD数=1200支*1g/6g=200DDD
使用环丙沙星注射液800支(2ml:0.1g),则:环丙沙星的DDD数DDD=800支*0.1g/0.8g=100DDD
科室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怎么计算?
下面我们举例说明:
7月份某科室出院人次25人,平均住院天数为8天。
7月份共使用氨苄西林钠14DDD(1g的84支)、环丙沙星10DDD(0.1g的80支)、奥硝唑10DDD(0.5g的20支)、头孢他啶30DDD(1g的120支)
则该科室7月份抗菌药物消耗量(累计DDD数)=14+10+10+30=64DDD
同期收治患者人天数=25*8=200天
则该科室7月份抗菌药物使用强度=(64/200)*100=32DDD
三、如何降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1.结合患者病情,非重症感染、非多重耐药的,尽量使用说明书最小有效使用剂量。
2.符合药物半衰期特点前提下减少抗菌药物的使用频次,根据相关指南和指引,缩短抗菌药物的使用时间。
3.避免抗菌药物的不适宜联合用药。例如:美罗培南和奥硝唑都具有抗厌氧菌作用,一般情况下无需联用,但用美罗培南,这样就避免了使用奥硝唑增加抗菌药物使用量。
4.增加同期收治患者人数、床位使用率。
(辛老师点评这一段:还得结合具体体情况:
例1,第一条,使用说明书最小有效使用剂量--这话对一半。
根据本人研究:就提高抗药物的有效性而言,时间依赖性抗菌药,使用频次占主导地位,提高每次给药剂量占次要地位;
例2,第2 条,”减少抗菌药物的使用频次---就目前细菌耐药水平,时间依赖性抗菌药,不突破药品说明书标示给药次,很难达有效抗菌效果,(头孢曲松除外)。
例3,第3 条:避免抗菌药物的不适宜联合用药。---总原则,对的。以"美罗培南和奥硝唑都具有抗厌氧菌作用,一般情况下无需联用".---什么情况是 "一般情况"?我的标准,是治疗2 天不起效,立马升级联用,别让病人当试验品。"迈小步,不停步,走一步,看一步“,是临床思维基本思想。
四、目前临床常见问题
1.预防用药指征把握不严( Ⅰ类切口手术和特殊诊疗操作通常不需要预防用药,仅在存在高危因素情况下可以考虑预防用药)
高危因素:手术时间长、手术范围大、有异物植入、高龄(大于70岁)、糖尿病、涉及重要部位、重要器官(头颅、心脏)、免疫力低下、营养不良等
Ⅰ类切口手术和特殊诊疗操作无指征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可导致DDD升高
2.术后预防用药疗程过长 (目前有的手术预防感染时间普遍过长,有的用至术后引流管拔出,甚至用到出院才停药,但患者体温及各项指标正常,未见明显感染高危指征)
《2015年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清洁手术中的心脏、头颅手术可视情况延长至48小时,其他清洁手术、清洁-污染手术规定不超过24小时,污染手术可以延长至48小时。
3.抗菌药物剂量过大
无需大剂量使用抗菌药物:手术预防感染、单纯下尿路感染、轻中度感染。
根据患者情况调整用药剂量:体重、肝肾功能、其他特殊情况。
4.联合用药无指征
手术未经腔道,厌氧菌感染风险低,手术预防用药无需常规覆盖厌氧菌, 联合应用奥硝唑/甲硝唑无指征。
碳青霉烯类、拉氧头孢、头孢米诺能覆盖常见厌氧菌 ,通常无需联合应用奥硝唑/甲硝唑
5.预防用药时机错误
部分病例非急诊手术,由于术前不预防感染,术后才预防用药,导致发生感染的几率增加, 从而在延长用药时间,在一定程度增加药物使用强度。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只是医院质量管理的一个宏观控制的指标,关键还是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这样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肯定是能够达标。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我们一直在努力,让我们一起遏制细菌滥用导致的耐药。

药有可为
一个临床药师,记录自己药学工作的点滴。药学相关前沿研究,各种疾病的相关诊疗指南,疾病研究进展。药学人的处方点评、医嘱点评、合理用药、不合理用药现状、细菌耐药监测数据、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情况。作为一个药学工作者如何做到合理用药,如何提升自我技能
64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最后编辑于 2024-07-19 · 浏览 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