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探索临床药学发展新路径》后感言

读《探索临床药学发展新路径》后感言
按:
今天读健康报(2021-12-03(5):《探索临床药学发展新路径》文章,想说几点意见:
1,文章提出了“药学辅助人员”的人员概念。
这个提法,实际上在医院药学队伍中早有想法。
因为,刚解放时,中国的医药行业落后,前期是药品供需矛盾是主流,我们刚工作时,青霉素还发票供应呢。
所以,医院药学人员,除了采购,药品调剂,保障药品供应,为第一首要工作重任。
另一个任务,是医院制剂室,生产市埸短缺品种。
我们也生产过葡萄糖注射液,才有了“葡萄糖注射液的临床药剂学”论文实践基础。
这个时候,临床药学的概念,重在血药浓度监测,药师很少深入临床,去和医生护士协作治疗病人。
往后,提倡药师和医生护士协作。
本人开展临床药学工作,是因为,本人有这兴趣和持续研究的学习套路。
但本人有一先决优势条件,是药学主任,没有具体的药品供应保障方面的工作任务,主要还是抓临床安全合理用药,要学习收录大量医药信息。
如果把我的主要精力,放在扫地搞卫生,领发药品的“机械手”层面,肯定没有精力去总结病例,作举一反三的深入研究探索。
所以,文章提出,医院药学人员建立 “药学辅助人员”编制制度,把高深学历的药学人员,从繁重的“搬运工”工作模式中,解放出来,是医改的一个方向,也是三医联动的一个必备条件。
前期,曾有医院领导说:临床药学,是医院养你们的。
我对这话,很不服气,马上给回应:
(1)临床药学 ,是个厚积薄发过程。必须走专科临床药学发展道 路;
(2)药师做统计报表,是领导要他的。 这是用错了人。
(见:2016年11 月讲课件,43 页,图1 ,图2,)
2,要解决人员编制,这是国家层面需要顶层设计问题,
药学人员编制,不是医院院长,医院药学主任能解决的问题。
还要有经济政策配套。
本人过去做了多少救人性命的事情,但没有经济效益,批评挨了,也忍了,但老是还想起"有多少经济效益“这句话。倒不是耿耿于怀,而是医院药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门坎。
3,医院药学人员进入临床,想一下子解决多少临床用药问题吗?也是有难度的。
这是因为,临床医学发展史,远远长久于临床药学发展史,临床医学和临床药学,是两股道上跑的车,先有临床医学,后有临床药学,最后,两车汇合到一起。
这就是科学的进步。
我历时7个半月,日夜攻关,为解决临床肿瘤科医生求助:丙氨酰-谷胺酰胺注射液,能否与电解质氯化钾配伍?
就这么一句话,本人承诺:”我给你解决“。化去本人大量精力,6 个研究主题,1 个小结,共7 篇网上论文,才得出医学和药学,是两股道上跑的车,最终汇合到一起的结论。
(见百度:丙氨酰-谷胺酰胺注射液临床药剂学调研)。
4,大医院要发展专科临床药学。
临床医疗有多少专科,医院药学就有对应多少临床药学专科。
文章提到率先建立 ”抗凝、营养、内分泌、疼痛“等医药协作,方向对头。
我了解全国有很多大医院,建立了专科临床药学方向。
这些专科临床药学专业人才,如何建立横向学术联系,交流分享学术研究成果,这对推进专科临床药学经验的全面应用,提高社会效益,会产生不可估量 社会价值 。
这方面,应向河北省药学会取经。他们建立了临床相对应的临床药学分会。这就把临床遇到药学问题,快速反馈到相应的临床药学分会中,加速了发现问题,调研解决,经验分享的效率。
5, 基层医院的临床药学,重点是学习分享上级医院的临床药学研究成果。
社区医院,不可能去实施”药学辅助人员“这一构思,因为,不现实。
现在互联网发达,医联体全面建立。国家的宏观医改方向,也提供了这个优势。现在是如何引入经验分享。
以上想到几条,随笔记录。有待网友参与讨论,一起促进我国的临床药学发展。
2021-12-09。辛老师


图1 ,图2
健康报,全文:
合理用药 中国行动
探索临床药学发展新路径
健康报,2021-12-03(5)
本报记者 程守勤
近年来,随着药品加成取消、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等工作的深入,医院药学部门的职能发生了结构性变化,药学服务内涵不断向纵深发展。如何发挥医院药师的专业优势,给予医疗服务有力的支撑,从而更好地满足患者未被满足的诊疗需求,成了药学部门面临的重要的课题。
在教学医院与区县级医院中,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与南京市高淳区人民医院,从自身的服务特点出发,走出了不同的道路。
南京市高淳区人民医院药学部主任吴连平感慨,药学服务无止境,基层医院同样大有可为。南京鼓楼医院药学部主任葛卫红则表示,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大家一起去创新探索。
南京鼓楼医院:引入药学辅助人员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以药学服务转型、精益化药事管理为发展方向,在临床药学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不断创新。医院在国内率先创建抗凝、营养、内分泌、疼痛等医药协作组,形成了医生与临床药师团队协作的模式。同时,医院还聚焦临床合理用药、精益化用药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该院药学部主任葛卫红认为,药学学科发展,顶层设计至关重要。医院应通过合理规划学科发展方向与人力资源配置,做到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
葛卫红发现,欧美国家医院药学部由两支队伍组成,一是药师队伍,二是经过技术认证药学辅助人员队伍。后者的主要职责是协助药师完成药品维护、请领、递送等专业化程度相对较低的基础药学工作。
“他们的做法值得借鉴。实际上,我们也希望有两支队伍共同为患者提供药学服务。这不仅有利于提高药学服务质量,也保证了医疗安全。”葛卫红说,数年前,南京鼓楼医院引入一批拥有药士职称的药学专业人才。他们协助药师开展药品调剂等工作,使药师有更多时间参与临床药学工作,如协助临床医生为患者制定用药方案、提供药学咨询服务等。
药士的引进加快了药师的成长,使其在短时间内就能积累丰富的药物治疗管理经验。经过几年培养,一批原来负责窗口发药的药师快速成长为优秀的临床药师。“目前,鼓楼医院有临床药师近40名,为医院合理用药提供了强有力的专业支撑。”葛卫红说。
在医院领导的支持下,鼓楼医院各科室均制定了临床用药路径。医生根据临床用药路径选择用药,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不合理用药因素,从而逐渐实现规范化用药。
而在临床,临床药师根据不同专业用药需求,与医生相互配合,形成了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处方点评与审核、药物咨询等服务规范。葛卫红表示,这些举措都利于医院更好地提高医疗质量和保障用药安全,充分体现了医院药师的价值。
临床药师能力的提升和职能的完善,也使患者受益更多。医院开设抗凝门诊后,年均门诊量超过5000人次;抗凝药师加入诊疗团队后,与医生密切配合,有效控制了抗凝出血和血栓风险,抗凝达标率由原来的30%升至80%。
骨科临床药师上岗后发现,骨关节手术出血量大可能与止血药物使用规范不明确有关。于是,骨科临床药师从止血药物精准化使用入手开展研究,并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目前,骨科已形成相对科学的用药规范,骨关节手术出血量已降至原来的1/3。
疼痛管理药师走进临床后,围手术期重度疼痛发生率从最初的6%降至目前的2‰。葛卫红表示,药学不是一个独立的学科,是一个由若干亚专业组成的大学科。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大家一起去创新探索。
南京市高淳区人民医院:发挥药品综合评价作用
在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人民医院,药学服务与药事管理都在发生变化。其中,临床用药数据的挖掘与应用方面的变化尤为突出——高淳区人民医院充分利用药品使用监测数据,由临床药师团队对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等进行综合评价。同时,医院加强评价结果分析,并将其作为药品品种遴选、药品临床合理使用、控制不合理药品费用支出等工作的重要依据。 该院药学部主任吴连平介绍,医院上线了合理用药管理系统。通过该系统,医院可以实时监测医生开具处方的过程。如果发现不合理用药情况,系统会自动向医生端发送提示信息,并及时交由审方药师干预。 新冠肺炎疫情使互联网服务的优越性得到充分体现,高淳区人民医院抓住这个机会,借助互联网医院平台,为线上人群提供药学服务。通过互联网医院平台,患者可以线上问诊、缴费,一键选择药品配送到家;药师可以为患者答疑解惑,开展合理用药指导、用药知识宣教、药物重整等服务。 “此外,我院还开设了药学服务门诊,每月门诊量达百余人次。在药学服务门诊,药师主要为患者提供药学咨询服务,服务人群以慢病患者为主。”吴连平建议,结合我国国情和各医院实际情况,参照现有药学服务项目收费标准,探索设置适宜的药学服务收费项目,积极完善药学服务体系,推动医院药学学科发展。

最后编辑于 2021-12-09 · 浏览 2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