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好医生也是坏医生|什么思维带来什么患者

我在基层门诊两年多,我看诊的理念就是在诊断相对明确之后才用药,尤其在抗生素使用上我会比较注意,不轻易使用抗生素。比如,呼吸道感染患者来诊,除非是体征已经有明显的咽、扁桃体化脓或者脓性分泌物,或者COPD患者有脓痰等,这样一些高度怀疑细菌感染的情况我会直接上抗生素;其余患者我都会建议先完善血常规、CRP+流感、新冠抗原和/或MP-IgM等必要检查,然后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结果综合评估用药。并且,在问诊、体格检查后会告知患者情况,需要检查会和他们沟通,告知检查必要性;检查结果出来后再次和患者沟通,告知他们我的诊断、用药思路。
如此一来,我成了那些文化程度相对较高以及有一定医疗常识(如对滥用抗生素危害有一定认识)的患者眼中的好医生;也成了那一部分已经认知被“感冒要输先锋、输头孢”观念占据的患者眼中的不检查就不会看病,为难他们、不开头孢的坏医生。
基层医疗,以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范围,服务对象相对固定。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我的好与坏被周边群众所传播,那些大部分的、有医疗常识的、听得进劝的患者成为我的粉丝,而那些“先锋党、头孢党、消炎党”则很少会找我看诊。
患者挑选医生,医生何尝不是在挑选患者呢?
什么的思维理念就给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患者。
最后编辑于 2024-07-11 · 浏览 1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