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病例小儿腹痛常被误诊,一定要当心!

发布于 2024-03-17 · 浏览 5.8 万 · 来自 Android · IP 河北河北
这个帖子发布于 1 年零 45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icon文侠、芒果三岁 2人推荐
icon文侠 +5丁当、芒果三岁 +10丁当

对于临床医生来说,尤其是门诊医生,患儿的“腹痛”常是一个坑。

案例1:

女,11岁,因腹痛、呕吐1天就诊于某省级三甲儿童医院,主任医师接诊,查血象后考虑为“急性胃肠炎”,门诊给予抗炎补液处理。

输液完毕后患儿回家,夜间呕吐加重,且出现粗大呼吸,昏迷,家长紧急就近送往另一家三甲综合医院儿科,急查血糖爆值。

患儿确诊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因此产生了医疗纠纷。

酮症酸中毒是以1型糖尿病的急性严重并发症,儿童常会起病急、进展快、缺乏典型的“三多一少”表现,早期常表现为腹痛、 呕吐、头昏、乏力、气促、精神萎靡等。

严重者出现神志不清,甚至很快进入昏迷,临床中常被误诊为急性肠胃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心肌炎等,输注葡萄糖后导致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出现腹痛的原因,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电解质紊乱导致胃肠道平滑肌运动障碍。

2.酸中毒时,细胞内钾离子向细胞外转移,细胞内缺钾可致急性胃扩张和麻痹性肠梗阻。

3.血容量不足、组织缺氧产生的毒性产物刺激腹膜;同时,血容量不足可引起消化系统微循环低灌注,损伤胰腺。

4.酮体从消化道排出,刺激胃黏膜,引起胃肠功能紊乱,甚至溃疡而出现腹痛。

5.糖尿病引起胃肠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胃肠动力失调,胃排空延迟;应激刺激Oddi括约肌收缩,胆囊及胆管内压力增高,出现腹痛。

门诊工作中遇到腹痛、呕吐患儿,检查血常规的时候,指尖快速血糖测定可以减少误诊的可能。

案例2:

女,7岁,因腹痛、呕吐1天就诊于县医院。血常规白细胞、CRP略高,腹部B超未见异常。

经抗炎补液后,患儿腹痛缓解回家,次日腹痛加重且不能直腰,面色痛苦苍白再次来诊。

查体:急性病容,全腹部按压痛、反跳痛。急查血常规,白细胞高达2万余,中性粒占90%余,CRP高达100余。

急予腹部CT,提示阑尾穿孔、急性腹膜炎,立即转外科处理。

以腹痛为首要表现的儿童急腹症,尤其是急性阑尾炎,其表现与成人的典型症状完全不同。有的患儿静滴抗生素后甚至还能到处跑跳,看不出有阑尾炎。

据报道,婴幼儿阑尾炎的误诊率为35%-50%,穿孔率达33%-52%。这与其解剖病理,以及临床症状无明显特异性、易误诊误治有关。

小儿阑尾部淋巴组织丰富,阑尾壁却很薄,肌层组织少,发炎后淋巴水肿严重,很容易造成阑尾腔梗阻,血运障碍,较易出现穿孔。

婴幼儿盲肠位置高 ,活动性大,压痛点多在麦氏点上方或脐周。

超声检查容易受到结肠气体的干扰,不易发现结肠后的肿大的阑尾,加之患儿年龄较小,大网膜发育不全,难于粘连形成局限性脓肿。

随着病情发展,容易出现弥漫性腹膜炎表现,而肠道炎症刺激肠蠕动过快,加之肠壁水肿,肠管重吸收水分能力下降,故疾病首发均为急性胃肠炎的表现。

6岁以下患儿常不能准确表达腹痛性质,以及配合体格检查,且缺乏典型转移性右下腹疼痛的症状,疼痛部位与体征往往也不固定,导致临床误诊率高。

B超是一种重要的辅助检查手段,可根据阑尾腔宽度的增加,诊断出阑尾周围脓肿的大小,但容易受到结肠气体的干扰,不易发现其后肿大的阑尾,有时也与检查者的经验有关。

告知家长,说明B超的局限性,必要时腹部CT更容易发现肿胀的阑尾。

儿童急腹症中,肠套叠、肠梗阻等早期并不会出现典型的果酱样便,等出现时病情已经严重。其早期表现可能只是腹痛,偶尔呕吐,不配合检查增加了诊断的难度。

询问孩子有无放屁或者排大便,如果较近时间有,则减少了肠套叠、肠梗阻的可能性。但相关辅助检查却不能少,因为梗阻段的下部肠腔,仍有正常粪便排出的可能。

案例3:

男,3岁余,因腹痛半天、呕吐2次来诊。查体未发现异常,腹部B超亦未见异常。考虑“急性胃炎”,可能与近期呼吸道感染有关,给予补液一组观察。

次日,父母再次携患儿就诊,诉补液后注意了饮食,仍有1-2次呕吐,且精神不佳。

急查心肌酶谱,肌酸激酶同工酶高达100余,心肌钙蛋白增高。以心肌炎收入院,给予营养心肌补液对症处理后,患儿痊愈。

病毒性心肌炎临床表现差异很大,可完全没有症状,也可能猝死。大约有半数于发病前有所谓的“感冒”症状,或恶心呕吐、腹痛等消化道症状。

当考虑为胃肠炎,经过补液治疗患儿仍有乏力、精神不佳、嗜睡、面色不好的时候,需要高度重视,应考虑到心肌炎。

案例4:

男,8月余,因支气管肺炎于冬季住院治疗。治疗第5天,突然出现呕吐3-4次伴哭闹,呕吐物为胃内容物。管床主治、副主任医师相继诊视,给予补充电解质处理。

患儿入睡,偶有恶心呕吐,醒来依然哭闹。晚交接班,恰主任在科室,家长来诉说情况,主任拿起听诊器去到床边,主治、副主任跟随。

当主任把孩子的厚衣服扒下来那一瞬间,所有人都看到了腹股沟疝嵌顿,皮肤有点发青了。患儿被紧急送往外科,经回纳,估计肠壁尚未坏死,主任嘱咐一定要多观察!

遇到腹痛、呕吐的婴儿,必须把裤子脱掉看是否有疝的嵌顿。冬天患儿穿得较多,脱起来较麻烦,加上医生没有祥问病史,家长也不会主动说出有疝气,导致许多医生忽略了相关检查。

案例5:

女,10岁余,无热、无吐,因腹痛就诊。诊所医生考虑为急性胃炎,予以胃复安、阿莫西林口服,效果不佳而来我院。

询问病史后进行查体,让其挽起裤子,马上明白了腹痛原因:双下肢对称性皮疹——IgA血管炎(过敏性紫癜)。

腹痛患儿,冬天里虽然穿脱衣服较麻烦,但该检查的还是要检查,不能懒。

总结:

近年来,早恋已成为一种社会现象,造成少数未婚女孩早期妊娠,常以恶心呕吐、腹痛为主诉来诊。询问病史,患儿及家长肯定不会告诉你真相,且坚决否认有性行为史。

接诊医师临床经验不足,将其诊断为胃肠道或者其它疾病,有时后果非常严重。对于较大年龄儿女孩的腹痛,还是多个心眼、小心求证为妙。

临床工作中,时间短、患儿查体常不配合、相关检查费用高等,常导致家长抵触。尽可能地详细了解病史、全面查体、有方向地选择检查是减少误诊最基本的手段。

img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125)
急性阑尾炎 (145)
纠错

最后编辑于 2024-03-18 · 浏览 5.8 万

70 683 201
同行评议 0 人评议
已评议
不开通精选
开通精选
精选已授权,待上线
成功收录
评议结果暂未公布
参与评议
去邀请
NaN
成功收录
病例完整性NaN
临床实用性NaN
诊疗科学性NaN
学术价值NaN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70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