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病例男性,27岁,反复咳嗽5年,咯血伴胸痛2月

全科医师 · 最后编辑于 2024-02-04 · 来自 Android · IP 河北河北
2742 浏览
推荐、达人点赞 等 3 项荣誉
这个帖子发布于 1 年零 179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男性,27岁,瘦高体型,BMI=17.9kg/m2。反复咳嗽5年,咯血伴胸痛2月,于2021-02-19入院。

否认慢性病史,否认输血史,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否认有机粉尘接触,否认有毒有害物质接触史。

未婚未育,无性伴侣,否认冶游史。

否认家族性遗传性疾病,2019年其父因“肝癌”过世。

2016年左臂内固定器取出术后发病(具体时间回忆不清),渐起咳嗽、咳痰,无咯血,无全身皮疹,具体伴随症状回忆不清。当地医院诊断为“肺结核”,予2HRE/7HR化疗,症状好转,遵嘱停药,胸部CT仍有病灶,咳嗽、咳痰症状未再发生。

img

2019-01 因咳嗽、咽痛再次当地医院就诊。咽痛为主,咳嗽症状不重,无咳痰。

胸部CT示双肺病灶,考虑结核复发,动态喉镜检查示:粘膜组织慢性炎伴肉芽组织增生,部分区见上皮样肉芽肿形成及多核巨细胞反应,未见明显凝固性坏死。

再次予抗结核治疗一年,具体化疗方案不详,症状好转,病灶未吸收。

img

2021-01-15 咳嗽症状再发,伴咯血,伴胸痛(不剧烈,与呼吸相关,不影响活动)及活动后气喘,就诊于浙江。

外周血嗜酸粒细胞比率最高44.1%,外院气管镜下未见明显管腔异常,灌洗液送检常规病原学培养结核X-pert无阳性发现,BALF细胞分类未查。

建议肺穿刺,患者拒绝,回原籍治疗。

img

仅专业人士可见

支气管可见痰液黏着,予吸除,右中叶肺泡灌洗液送检结核菌、细胞培养、GM试验未见异常。GeneXpert未见异常。右下行毛刷找抗酸杆菌、找真菌未见异常。结核菌培养(二月后回报阴性)

转回原籍县医院

头孢哌酮舒巴坦抗感染治疗2周,胸部CT报告描述病灶与前相仿。

甲泼尼龙40mg qd静脉治疗1周,病灶有所吸收,咳嗽、咯血及胸痛症状好转,后继用1周。

外周血嗜酸粒细胞仍升高,应用甲泼尼龙治疗后下降。免疫球蛋白IgG升高,诊断不明,建议上级医院就诊。

img


img

2021-02-19 入院症状及体征

阵发性咳嗽,不剧烈,不影响睡眠。偶有痰中带血丝及暗红色血块,量少。活动后有气喘,登三楼感气促。

阳性体征:静息心率110次/分,右上肺叩诊实音,双肺呼吸音粗。全身未见皮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无肝脾肿大,无双下肢水肿。

总结病史特点

青年男性,个人史无特殊。症状较轻微,但肺部病变累及多个肺叶,形态多样。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升高。气管镜未见明显异常。常规抗感染无效,激素治疗病灶有所吸收。

初始治疗方案

停用甲泼尼龙,不使用ICS,咯血量多时予止血治疗,平喘对症。完善检查,以期明确诊断。

img

1.肺实质疾病

2.慢性嗜酸粒肺炎

3.勒夫勒综合征

4.气道疾病

5.Churg-Strauss

6.感染?

7.药物?

8.寄生虫?

入院相关检查

超敏CRP:70.20mg/L

血常规:嗜酸粒细胞 16.5%  1.54*10^9/L

痰真菌荧光:-/+/+

乙肝 两对半及丙肝、艾滋、梅毒抗体均(-)。

痰涂片:G-杆菌2+/2+/2+。

免疫球蛋白:IgM 0.33g/L,余未见异常

血沉:50mm/h

感染四项:PCT 0.152ng/ml、CRP 70.2mg/L、SAA 91.7mg/L、IL-6 15.0pg/ml

吸入、食入过敏原组合:(-)

血真菌G试验、GM试验:(-)

结核效应T细胞:不确定

肿瘤指标:proGRP:24.89pg/ml ↑ ,Cyfra-211:3.38ng/ml ↑ ,NSE:31.78ng/ml ↑ ,CA-125:212.40U/ml ↑

CD4 308/uL ↓ ,CD8 200/uL ↓ ,CD3 544/uL ↓

肌电图:排除MG改变

鼻窦MRI:副鼻窦未见明显异常,右侧下鼻甲肥厚

抗核抗体主要核型:细胞浆-纤维型

抗核抗体主要核型滴度 1:100弱阳性

余自身抗体谱筛查均为阴性

IgE 216 IU/ml

IgG4 4.34g/L

抗Mi-2抗体、抗Ku抗体、c-ANCA、p-ANCA、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IgG、抗髓过氧化物酶抗体IgG、抗蛋白酶3抗体IgG阴性。

img

停用激素后病灶增多

img

骨髓穿刺——排除白血病

img

骨髓穿刺补充结果:

染色体分析未见异常

JAK2 V617F突变检测为阴性

BCR-ABL P210拷贝低于检测下限

MPL W515L/K突变检测为阴性

CALR exon9突变检测阴性

FIP1L1-PDGFRα拷贝低于检测下限

JAK2 exon12突变检测为阴性

排除血液病!

经皮肺穿刺

img

肺实变,肺间质内见大量慢性炎症细胞浸润和微小上皮样肉芽肿形成,特殊染色未见明确病原体,未见嗜酸粒细胞浸润

特殊染色PAS(-),抗酸(-)

结核PCR(-)

讨论:

患者目前的诊断?

诊断依据?

下一步诊疗方案?

诊断与治疗

首先考虑:

嗜酸粒细胞肺炎?

EGPA?

隐源性机化性肺炎?

过敏性肺炎?

感染?

寄生虫?

患者拒绝再行气管镜及肺穿刺

第一阶段激素治疗有效,要求经验性治疗

第一阶段治疗

患者要求经验性治疗,予甲泼尼龙40mg qd×7天,03-15复查

img

胸部CT无明显变化,予口服甲泼尼龙40mg带药出院

第四次入院 03-29

出院后第3天淋雨后咳嗽症状加重

黄脓痰,量约40ml/日

咯血,痰中带鲜血或血痰,量约15ml/日

胸痛加重,活动后气喘加重

颜面浮肿,颜面及躯干部散在红色斑丘疹

收入院停激素后发热

氧合指数154,经鼻高流量氧疗

img

03-29复查胸部CT进展

img

胸部CT对比

img

讨论:

症状加重的原因?

下一步诊疗方案?

经皮肺穿刺

img

04-02

(右肺穿刺标本):送检组织镜下为坏死和少量残存肺泡,其中见反应性组织细胞,细胞浆内见球形病原体,特殊染色阳性,形态学倾向为荚膜组织胞浆菌,请结合临床

免疫组化结果:IgG(+),IgG4(-)。特殊染色:GMS(+),PAS(+),弹力纤维(显示肺泡壁破坏)

治疗

img

体温不降,氧合不佳,复查CT病灶进展

04-06 胸部CT仍进展

img

即刻追问病史及04-07病原体高通量检测

否认岩洞探险、打扫鸡舍、拆除旧屋、蝙蝠接触、野味食入史

血液

img

组织屑

img

抗IFN-γ自身抗体:阴性!

img

治疗

img

两性霉素B说明书

1~5mg或按体重一次0.02~0.1mg/kg给药,以后根据患者耐受情况每日或隔日增加5mg,当增至一次0.6~0.7mg/kg时即可暂停增加剂量,此为一般治疗量

成人最高一日剂量不超过1mg/kg,每日或隔1~2日给药1次

累积总量1.5~3.0g,疗程1~3个月,也可长至6个月

为减少本品的不良反应,给药前可给解热镇痛药和抗组胺药,如吲哚美辛和异丙嗪等,同时给予琥珀酸氢化可的松25~50mg或地塞米松2~5mg一同静脉滴注

两性霉素实际应用

1mg D1,以后根据患者耐受情况每日或隔日增加5mg

首次用药前给予异丙嗪+琥珀酸氢化可的松25mg

后续用药仅给予异丙嗪

再次遇到瓶颈

实际操作0.6mg/kg时不耐受

img

恶心、呕吐,嗜睡,血钾 1.6mmol/L

img

再度发热

img

2021-04-28胸部CT进展,空洞形成

img

胸部CT对比

img

讨论:

再度发热、症状加重的原因?

下一步诊疗方案?

皮疹再发,皮疹穿刺液送检

img


img

二次NGS 血+痰

img


img

换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

img

05-12

img

05-27

img

对比

img


img

马尔尼菲篮状菌的前世今生

原名为马尔尼菲青霉菌penicilliummarneffei(蓝绿色孢子)

2011年更名为马尔尼菲状菌(Talaromyces marneffei,TM)

篮状菌属中唯一的温度双相型真菌,腐生,有亲土壤性

菌丝相为传播相,酵母相为致病相

甘蔗、竹笋生长、竹鼠为唯一中间宿主

主要累及单核-巨噬细胞系统

img

马尔尼菲篮状菌病特点

有地域特色;

竹鼠为唯一中间宿主,不发病;

接触传播,气溶胶传播;

好发于AIDS,免疫缺陷人群,特种养殖业;

主要是侵犯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即肺、肝、肠淋巴组织、淋巴结、脾、骨髓、肾和扁桃体等,以肺及肝最为严重;

胞内菌——淋巴间质道感染。

临床表现

发热,可高达40℃以上,不规则热,时隐时现,持续时间长;

累及肺部可有咳嗽、咳痰、胸痛等;

肝、脾、淋巴细胞肿大;

血液系统:白细胞可升高可正常,可有贫血及血小板减少;

播散型约70%可见脐凹诊;

骨骼可有溶骨性破坏或骨折;

累及腹部腹痛、腹泻、便血。

肺马尔尼菲篮状菌病的病理

无反应性/坏死型:仅含酵母样孢子的巨噬细胞及坏死组织,无淋巴细胞、浆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浸润

脓肿型:大量巨噬细胞及周围中性粒细胞和纤维素渗出(可表现为肺脓肿、皮下组织脓肿、溶骨性骨髓炎)

肉芽肿型:上皮样肉芽肿及多核巨细胞组成,大量泡沫状巨噬细胞增生浸润,胞浆内见大量酵母样真菌孢子(可有皮下结节,肝、脾、淋巴细肿大)

小气道炎症,壁增厚,小气道内充满脓液。

胸部CT表现

img

吸入/淋巴道传播

下肺分布优势

累及双肺,多叶段分布

实变、磨玻璃、粟粒细节、网格结节等

胸膜增厚,胸腔积液

与结核极易混淆!

马尔尼菲篮状菌的治疗

早期识别,早期治疗有助于挽救生命

伏立康唑

伊曲康唑口服液

两性霉素B

两性霉素B脂质体

有泊沙康唑治疗成功的个案

与组织胞浆菌的鉴别

菌体是否有分隔

腹腔淋巴结是否有融合

环境接触史

抗INF-γ自身抗体

img


img


img

反思与小结

真菌两面性:致病性与致敏性,初始治疗激素有效可能与真菌致敏相关

激素在临床应用需慎之又慎

结核、NTM及马尔尼菲篮状菌影像学极其类似,需仔细鉴别

抗真菌治疗的过程中需要有足够耐心

多学科共同会诊是大势所趋

咳嗽 (1092)
结核病 (217)
原发性慢性肉芽肿病 (20)
纠错
12 11 18
同行评议(0)
已评议
不开通精选
开通精选
精选已授权,待上线
评议结果暂未公布
参与评议
去邀请
NaN
病例完整NaN
临床实用NaN
诊疗科学NaN
学术价值NaN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12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