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溶栓的坑,是大坑套小坑,坑坑不一样。
患者李某某,82岁,42154,患者主因左侧肢体活动障碍伴言语不利2小时。平车入病房,既往:高血压病史,CoPd病史。查体:神清,轻度构音障碍,左侧鼻唇沟稍浅,神舌左偏,左侧上肢近端肌力3级,远端1级,左侧下肢肌力3级,双侧巴氏征阴性。入院行颅脑CT:多发腔隙性脑梗塞,脑萎缩。入院后询问有无溶栓禁忌,无溶栓禁忌,相关化验无异常。告知家属患者可以溶栓治疗,告知家属风险性(毕竟年纪为82岁),家属相对积极。给予完善心电图检查(我科病房自己完善),左下肢轻度偏瘫体位(毕竟接触过太多肢体完全瘫痪后完全偏瘫体位的状态),没有太大的区别。其实在现病史的询问过程中,病人有摔伤史(以前文章中有个无摔倒主诉,溶栓后臀部,上臂大面积淤青的溶栓病例,有兴趣可以翻翻那个病例)。有摔伤史我就格外注意了,头部有无受伤,如有,毕竟风险就增高,无头部受伤。相对放松警惕,问摔倒哪里没有,病人说没有。追问家属,家属诉摔倒后多人将病人抬到屋里(为什么是多人,就患者目前的肌力,完全搀扶都可以)。再有就是来院时,抬动病人时,右臀部疼痛。当时考虑不除外左下肢或者髋部有骨折,赶紧行骨盆CT检查,考虑左股骨粗隆间骨折。(以前在骨科接触过股骨颈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病人,典型的外展外旋体位,此病人完全不典型)。与家属沟通后,未与溶栓治疗。时间就是大脑,时刻在抢时间,在挽救脑细胞,但前提,抓住重点的询问病人,禁忌症的逐个筛选。积极的同时,不能马虎,处处暗藏玄机。随后此病人一连串的问题,第二天左下肢动静脉彩超,已提示存在肌间静脉血栓形成。抗凝,抗血小板药物的选择;第三天出现发热,炎症指标高,胸部CT提示炎症,贫血指标降低,尿常规隐血2+,(抗凝、抗血小板药物的原因?,还能继续用吗?),骨折部位的出血造成的贫血指标降低?还是二者同时。




最后编辑于 2023-05-16 · 浏览 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