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上休克,你是否还在唯唯诺诺,此文教会你,从此不再被动!!!

休克的紧急处理策略:合理有效的液体复苏
休克指数=脉搏/收缩压,0.5无休克,1.0轻度休克,1.5中度休克,2.0重度休克
1、休克的快速复苏:提高心输出量缩血管,快速增加灌注水平
(1)休克复苏的目的?
保证心脑灌注,维持生命
改善组织氧供,稳定内环境
(2)复苏从何入手?
血流量=血压/外周血管阻力
一个脏器想要获得充分的血流的话,两个办法:1.提高血压 2.降低外周血管阻力
如何提升血压?
血压=心排出量CO✖️外周阻力R,要么提高心排出量,要么提升外周血管阻力
提高心排出量是所有休克中可以做的(是针对目标阻力水平下的CO)
但是R的调整是矛盾的
1、系统而言,R增高,BP增高,灌注压增高
2、局部而言,R增高,灌注减少 (a 贝塔受体分布)比如说贝塔受体在心脏、大脑分布占优势,受到交感神经兴奋调节时,贝塔受体产生的扩血管作用比a受体产生的缩血管作用更明显,所以心脑的血流不会减少,但外周脏器a占优势,血流灌注就会减少
所以药物作用的部位很重要
如何合理地让CO提高?
1、提高心率(所有人最大的心功能储备就是心率储备)
要注意处理之前患者心率是快还是慢
处理之前,患者是一个低血压状态,机体必然处于一个代偿状态(心率加快),如果此时患者心率都快不起来,此时很危险了;如果患者此时心率很快,就意味着已经失去了一个最大的心功能储备,已经代偿到头,用药物很难提高心排出量
2、提高心脏舒张期容量(补液or提高静脉压力)
需要判断容量空间,是处理CO的首要项目。假如发生心肌梗死,导致心源性休克,血压很低,这时候补液会加重心脏负担,不能提高血压
收缩静脉,增加静脉回流量
3、增加心肌收缩力
正性肌力药物,增加每搏量,应与提高心率同步
对于一个基础心功能衰竭(缺血性心肌病、原发性心肌病),这时候患者已经处于代偿状态,机体儿茶酚胺已经很高,这时候再给肾上腺素等药物作用很有限
如何提高血管张力?
缩血管,尤其收缩小静脉
1、儿茶酚胺类药物: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首选)
2、钙离子及钙离子通道增敏剂(糖皮质激素)
3、血管加压素极其类似物(垂体后叶素:仅适用于去甲肾上腺素无效或伴随心率失常导致循环受损)
2、常规复苏方法
用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也行,但容易导致心动过速)维持血压大于90,心率大于60前提下
1.容量评估与液体复苏(解决循环的基本前提)
2.泵功能支持
3.血管张力药物调节(要评估系统与局部的关系,为保证心脑的供血,到底要牺牲多少脏器)
1.液体复苏
心脏有效前负荷,是有效心脏工作的基础,目的是保证心排出量,应该纠正至相对正常水平,并且应该反复评估
液体复苏评估应该优先于补液,应该先用血管活性药物使患者血压处于一个相对可以接受的水平,然后再做液体复苏评估,除非已经知晓患者低血压是由于外伤失血,这时候可以先补液再说
有容量问题是否需要补液取决于患者时候发生了休克,如果没有发生休克,可以先不补液,采取缓和的方法观察
补液体的选择统一使用平衡晶体液
高渗透压液体(会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人工胶体
白蛋白(贵)
生理盐水(注意高钠、高氯)
液体复苏基本方案
1、选择平衡晶体液,可疑心功能损害:250,正常500
2、输注方法:大于20G针头或双腔导管主腔,单位/5min
3、初始复苏目标:容量响应评估阴性
4、备选液体:5%白蛋白用于存在失血或显性外周水肿,FFP存在出血或凝血功能障碍
5、容量复苏在合并ARDS的患者,尤其是合并显性3肺水肿的患者要特别评估氧合,任何情况下液体复苏都会造成水肿,但肯定优先处理休克,必要时行Picco监测血管外肺水变化
(1)为啥「先盐后糖」?
先补糖:糖会代谢,因为糖经过代谢后还会形成低渗液,而且扩容性比较小,因此影响吸收。快速输糖水还容易导致应激性低血糖,结果更糟。
先补盐:盐水能扩容,在补液过程中可以选择速度较快的静输方式,还能同时使用多个静脉通道进行补充,这样才能充分使补液扩容,快速吸收。
你得先把电解质补充足,先输葡萄糖容易造成电解质紊乱。如果先糖后盐,糖被细胞摄取利用之后,血浆渗透压将极速下降,会导致水中毒。
(2)为啥「先晶后胶」?
晶体溶液可以有效的纠正体液及电解质平衡,而胶体溶液是增加血容量,改善微循环,提高血压。
先胶体:血容量是上去了,你电解质反而更加失衡。这个跟「先盐后糖」说法差不多得。
先晶体:能补充血容量外,由于容易渗出血管壁,还能恢复阻止间液;还可以降低血液的粘稠度,疏通微循环,有利于氧气的运送和细胞代谢。
胶体不易通过细胞膜,会产生细胞内外渗透压差,如果先胶后晶,会导致红细胞等脱水。而先补晶体液,则会平衡分配到细胞内外。
(3)为啥「先快后慢」?
液体应快速输注以观察机体对输注液体的反应,但要避免过快而导致肺水肿,一般采用 300~500 mL,液体在 20~30 min 内输入,先快后慢(心源性休克患者除外)。
最后编辑于 2023-01-13 · 浏览 1.6 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