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班遇到休克抢救,做好这三步就够了!

临床遇到的休克抢救,把握好病因治疗、脏器支持与休克复苏这三个核心环节,能助你在处理休克时从容不慌乱。
一、 病因治疗
在休克早期,应立即评估和稳定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水平、呼吸、循环状态(包括血压、心率和外周灌注);同时,针对引起休克病因进行治疗是最为根本的措施:

二、 脏器支持
休克会导致多个器官功能受损,对受损的脏器进行支持, 不仅要维持生命,赢得治疗时间;同时,也要治疗原发病导致的脏器障碍。
脏器支持主要方法:
1. 通气支持:通过提供机械通气来辅助或替代患者的呼吸功能,以改善氧合、减少呼吸做功;
2. CRRT:纠正严重的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的有效工具;对于急慢性肾功能衰竭/障碍,不仅治疗原发性疾病,同时也缓解其他脏器的负担;
3. ECMO:对于严重的呼吸或循环衰竭,ECMO 可以提供心肺支持,改善氧合,维持循环稳定;
4. 营养支持:通过肠内或肠外营养来提供必要的热量和营养素,以维持机体功能和促进恢复;
5. 镇静镇痛:适当的镇静和镇痛以减少焦虑和疼痛,降低代谢需求和心脏负担。
三、 休克复苏
在休克复苏中, 「通气支持、容量管理、合理用药」 这三步非常关键:

图源:丁香公开课 《危急重症:休克的快速识别及处理》
1. 通气支持
- 目的:增加氧气的输氧量/减少氧
- 消耗 方式: 普通氧疗/ High flow /无创/机械通气
- 机械通气指征: 严重的呼吸困难、低氧血症、持续恶化的酸中毒 pH < 7.3
2. 容量管理
提到容量管理,需要掌握血液动力学 ABC 理论:
对于一个患者来说,想要增加他的每搏输出量(SV),首先要评估容量状态,调整容量状态后再去调整心肌收缩力。

如图所示,增加 SV 的最佳路径是将患者的容量状态调整至图示的 B 点,然后再调整心功能。
所以,ABC 理论的意义在于加用正性肌力药物 前,尽量将容量调整到最适状态,发挥心脏自身的代偿能力, 减少药物副作用。
- 液体复苏 时晶体液作为首选;晶体液中首选乳酸钠林格(等张液,平衡液) 胶体可以用白蛋白,禁用人工胶体;
- 对于失血性休克,由于丧失的主要是血液,因此液体复苏时注重补充血液成分以及凝血因子等,如浓缩红细胞 + 血浆 + 血小板;
- 补液速度及量:目前没有定论,也没有规定的速度与量,建议根据复苏目标调整。
3. 正性肌力&血管活性药物
在容量调整充分的基础上,使用血管活性/正性肌力药物,往往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1)血管活性药物
- 首选:去甲肾上腺素
- 二线:肾上腺素
- 目标:目前没有定论,一般情况下,维持平均动脉压 65 ~ 70 mmHg
(2)正性肌力药物
- 指征:前负荷良好而心输出量仍不足时可考虑给予正性肌力药物。
- 首选:多巴酚丁胺
- 二线: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如米力农(当 β 肾上腺素能受体作用下调,或患者近期应用 β 受体阻滞剂时;间歇性、短期、小剂量)
- 其他:钙离子增敏剂,如左西孟旦(半衰期长,急性期效果不佳)
- 缺点:血管扩张作用引起低血压。
为什么你遇到的 90% 的休克都是晚期大抢救?
❓如何准确识别休克的早期征兆?
❓如何快速准确地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
❓众多监测指标中,哪些最关键?
❓休克治疗中,要把握的关键点是什么?如何补液?如何给药?
🔥 免费直播! 为了让大家「重新认识休克」,不要等到 血压崩溃、意识丧失才启动治疗,丁香公开课特邀浙大邵逸夫医院苏伟老师带来免费直播课!
值班必会:
休克的早期识别和快速处置
🕙 5 月 9 日(周四) 19:00
点击链接,免费报名👇

最后编辑于 2024-05-07 · 浏览 1.7 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