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 1 型糖尿病血糖控制还能怎么做?最新 RCT 研究给出答案
2022 年 10 月,《新英格兰杂志》发表了扫描式 CGM(持续葡萄糖监测)在 T1DM 患者中的最新研究证据——FLASH-UK 研究,这项随机对照研究(RCT)评估了在血糖控制较差的 T1DM 患者中扫描式 CGM 的应用价值以及对多个血糖终点的影响。
FLASH-UK 研究为平行、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该研究表明[1]:应用扫描式 CGM 24 周后,患者的 TIR(葡萄糖在目标范围内时间)/TBR(葡萄糖低于目标范围时间)/TAR(葡萄糖高于目标范围时间)、HbA1c(糖化血红蛋白)均得到改善。
本次研究共纳入 156 名 HbA1c 在 7.5%~11.0% 的 T1DM 患者,按 1:1 的比例随机分为 2 组,干预组使用扫描式 CGM(n = 78),对照组使用指尖血糖监测(n = 78),随访 24 周,主要终点为相比基线,两组 24 周时的 HbA1c 变化差异。
次要终点为基于传感器的指标数据——TIR、TAR、TBR 及安全性等。
研究结果:扫描式 CGM 从多维度改善 T1DM 患者血糖控制
l 患者基线特征
两组患者的基线特征相似,患者平均年龄为 44 ± 15 岁,糖尿病平均病程为 21 ± 13 年;44% 的患者为女性。扫描式 CGM 组基线平均 HbA1c 为 8.7 ± 0.9%,指尖血糖监测组为 8.5 ± 0.8%。
研究结果显示[2]:
l 24 周后,扫描式 CGM 组 HbA1c 持续稳定改善
在 24 周时,扫描式 CGM 组和指尖血糖监测组 HbA1c 较基线分别下降至 7.9 ± 0.8%和 8.3 ± 0.9%,校正后的组间平均差异为 −0.5%(95% CI −0.7~−0.3;P < 0.001);与指尖血糖监测组相比,扫描式 CGM 组 HbA1c 低于基线的患者比例高,HbA1c 降幅高于 0.5% 及 1.0% 的患者比例均高于指尖血糖监测组。

24 周时,扫描式 CGM 组和指尖血糖监测组 HbA1c ≤ 7.5% 的患者比例分别为 36% 和 22%,≤ 7.0% 的患者比例分别为 15% 和 7%。

l 24 周后,扫描式 CGM 组的 TIR/TBR/TAR 均得到明显改善
24 周后,扫描式 CGM 组患者 TIR(3.9~10.0 mmol/L)增加 9%,相当于增加 130 min/d(P < 0.001)。
24 周后,扫描式 CGM 组患者 TBR(< 3.9 mmol/L)减少 3%,相当于减少 43 min/d(P < 0.01)。
24 周后,扫描式 CGM 组患者 TAR(> 10.0 mmol/L)减少 6%,相当于减少 1.4 h/d(P = 0.028)。

结论
与传统指尖血糖监测相比,T1DM 患者使用扫描式 CGM 进行干预治疗,有助于更全面了解患者的高低血糖波动情况,且可帮助改善 HbA1c、TIR 等血糖指标,提高患者依从性的同时,也可进一步改善患者长期预后。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血糖监测学组. 中国扫描式葡萄糖监测技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18, 10 (11):697-700.
2. Leelarathna L, Evans ML, Neupane S, et al. Intermittently Scanned 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for Type 1 Diabetes. N Engl J Med, 2022, 387(16):1477-1487.
最后编辑于 2023-08-30 · 浏览 2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