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论坛报2019 年至2022年-3月年乳腺癌文献汇总专栏

附件-3:中国医学论坛报2019 年至2022年-3月年乳腺癌文献汇总专栏
2022-03-17,完稿,辛老师
1,文献【38】报道2019年美国乳腺癌研讨会(SABCS)关于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的热点研究。
2,文献【39】2019年8月16日,我国乳腺癌领域专家,第九届乳腺癌高峰论坛,探讨了乳腺癌诊治的研究进展,
3,文献【40】2018年乳腺癌年度盘点,
提要:
标题-1:靶向药物T-DM1疗效惊艳
T-DM1(曲妥珠单抗-美坦新偶联物)药物从应用于晚期乳腺癌患者,3年的无病生存(DFS)率达到了令人惊艳的11.3%,
标题-2:CDK4/6抑制剂成一大利器
患者总生存(OS)期明显延长, 无进展生存期(PFS)更是达到了近2年的获益。
标题-3,外科治疗需要多方协作
现代外科医生需要做的则是实现治疗的“减法”,即把患者的创伤降到最低。
标题-4,化疗作为基石不可或缺
在免疫、靶向及内分泌治疗出现耐药时,化疗不可或缺。其次,化疗结构的优化,例如白蛋白紫杉醇类药物,结构的优化使其更加低毒优效,与免疫治疗联合应用时,既避免了激素的应用,也保证了疗效,这本身也推动了化疗的进步。
标题-5,原研药决定未来
总结
靶向治疗、内分泌治疗、化疗和免疫治疗临床试验数据的公布,使得乳腺癌治疗越来越精彩,受益患者也会越来越多。
4,文献【41】首次发现三阴性乳腺癌铂类方案的预测标志物:
三阴性乳腺癌被 认为“最难治”的乳腺癌,是“红颜杀手”乳腺癌的一种亚型,占所有乳腺癌的15%,恶性程度高、缺乏精准治疗靶点、患者复发转移风险大、总体生存率较其他乳腺癌亚型低。
铂类化疗药物是三阴性乳腺癌治疗中常用的一种方案, 首次发现三阴性乳腺癌铂类方案的预测标志物: 小核仁核糖核酸(snoRNA). 研究证实了血浆SNORD33是使用含铂方案治疗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生存时间的独立预测因子.
5,文献【42】难治性三阴性乳癌疾病客观缓解率从10%提升到29%
—— “复旦分型”下精准治疗方案全球首发
摘要: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主任邵志敏教授团队为“多轮治疗后仍出现进展的三阴性乳腺癌”开出了“精准治疗方案”。
三阴性乳腺癌,因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HER2三个主要治疗靶点均为阴性而被称为“三阴性”,
团队历时5年的研究,于2019年绘制出全球最大的三阴性乳腺癌基因图谱,证实三阴性乳腺癌并不是一种单一类型的疾病,其实是个“鱼龙混杂”的集体,
进一步细分类型,根据不同基因特征,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复旦分型”标准,并据此将三阴性乳腺癌分为了4个不同的亚型:免疫调节型、腔面雄激素受体型、基底样免疫抑制型、间质型。
开展了一项名为“FUTURE(未来)”的“伞形”研究,针对那些经过多轮治疗后仍然发生进展的“最难治”三阴性乳腺癌,进行分型及基因检测,指导后续相应的精准治疗。缓解率从10%提升到29%。其中部分亚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100%获得缓解,疗效远超国际前沿水平。
6,文献【43】综述目前乳腺癌免疫治疗策略;
提要:
目前乳腺癌免疫治疗策略进行综述
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通过阻断免疫检查点,重新恢复宿主免疫活性,杀伤肿瘤细胞,是乳腺癌免疫治疗中研究最多的领域。
2,PD-1/PD-L1抑制剂:
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通过与程序性死亡配体(PD-L1)的结合,发挥限制自身免疫的作用。三阴性乳腺癌表达程度更高,约占20%~30%。
论述:三阴性乳腺癌相关研究 ;非三阴性乳腺癌相关研究;
3,CTLA-4抑制剂
肿瘤特异性抗原为靶点的疫苗可产生针对肿瘤的T细胞,从而达到这一效果。乳腺癌治疗性疫苗存在多种靶点;乳腺癌治疗性疫苗的研究仍在探索中。
4,治疗性疫苗
1)旺达黑德(Vonderheide),评估其使用CTLA-4抑制剂联合依西美坦;
2)麦克阿瑟(McArthur),探索在术前接受冷冻消融术和(或)CTLA-4抑制剂伊匹木单抗治疗的效果
5,T细胞相关治疗
嵌合抗原受体(CAR)研究
7,文献【44】新方案,有望提升复发性卵巢癌疗效3倍以上
提要: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吴小华教授团队在2020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大会上,分享了一项关于复发性卵巢癌PARP抑制剂治疗的“中国方案”。尼拉帕利维持治疗的复发卵巢癌患者,疾病进展或死亡的风险降低68%,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PFS)期达到18.3个月,远超对照组5.4个月的数据,延长达3倍以上。
8,文献【45】历时二十载,呈交乳腺癌“中国答卷”
提要: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目前已经成为亚洲规模最大的乳腺癌诊疗和研究中心之一,屡屡代表中国乳腺癌临床和科研的最高水平登上国际舞台,
2019年,“实体化”运行乳腺癌多学科诊疗模式,以“多学科门诊+多学科病房”联合驱动,建立乳腺癌多学科综合治疗部,一站式实现乳腺癌患者诊断、手术、放疗、化疗、随访、康复等多学科全过程管理。
三标题:
1)术后5年OS率达93.8%,媲美国际顶级中心;
2)多项并举,力争不让35岁以下乳腺癌患者失去乳房;
3)“复旦方案”锁定“最毒”乳腺癌。
9,【46】中外访谈: 三阴性乳腺癌治疗策略及骨髓抑制管理
作者:中国医学论坛报,肿瘤周刊2019年11月14日B2版.pdf
第22届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暨2019年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年会期间,本报有幸邀请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王晓稼教授与美国德克萨斯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直人塔达上野(Naoto T. Ueno)教授,就“三阴乳腺癌(TNBC)”治疗策略和进展以及相关的患者骨髓抑制管理进行了交流与探讨。
3 个标题
TNBC辅助/新辅助化疗
TNBC治疗新选择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为TNBC患者保驾护航
10,【47】国内外视角看:HER2阳性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的持续探索
摘要:
(HER2+)乳腺癌患者占乳腺癌总数的20%~30%,抗HER2靶向药物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曲妥珠单抗-美坦新偶联物(T-DM1)等相继问世,第22届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暨2019年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年会,关于“HER2+早期乳腺癌(eBC)治疗探索”的专题研讨会,分享了关于HER2+eBC治疗的国际新观点和新动态。
1,标题:精准治疗时代, KATHERINE研究带给eBC治疗的思考
- -存在原发HER2耐药的患者,在辅助治疗阶段转而应用T-DM1新型靶向治疗可能获益更大。直径≤2 cm的患者,采用紫杉醇+曲妥珠单抗单周方案12个周期序贯曲妥珠单抗13周期方案。
2,标题:从辅助治疗到新辅助治疗:HER2+eBC的治疗优化:
过往HER2+eBC辅助治疗与新辅助治疗中“升降阶梯”的研究,结局得以逐步改善,但也增加了治疗相关毒性作用及治疗支出,降阶梯的举措亦取得了成功; 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联合化疗,已成为高危、HER2+eBC患者(无论T2、T3、T4淋巴结状态)的标准辅助治疗方案。
3,标题:HER2+乳腺癌全程管理:精准升降阶梯
早期HER2+乳腺癌,HER2+晚期乳腺癌,精准方案如何选择。
11,【48】十年磨一剑,时势成研究——我国三阴性乳腺癌重磅研究荣登《美国医学会杂志》
摘要:
三阴性乳腺癌(TNBC)由于缺乏激素受体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表达,对内分泌和靶向治疗均不敏感,是乳腺癌中复发率和死亡率最高的亚型。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等13 家单位,十年来的不懈努力,显著提高了早期患者的治愈率,改变了TNBC的治疗模式;
卡培他滨维持治疗组(650 mg / m2,每日两次,持续一年)或观察组,十年来的共同努力,该研究于今年顺利完成,早期三阴性乳腺癌的复发风险降低了1/3以上,将患者的5年DFS率从73.0%提高至82.8%。
12,【49】浙江省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医院的成功探索 ——余杭模式的经验分享
作者:浙江省肿瘤医院 张沂平
中国医学论坛,2019-03-28
提要:
截至2018年底,全省11个市和89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实现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的全覆盖,全面提升了医务人员癌痛治疗水平,改善了癌痛患者的生活质量。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项目是中国癌痛治疗领域的里程碑,为中国肿瘤临床治疗实践开创了新模式。在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医院取得成功的基础上,寻找癌痛规范化治疗“深化”和“下沉”的突破口
标题-1:深化癌痛规范化治疗,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医院的创建势在必行;
标题-2:癌痛规范化治疗“下沉”之路,“余杭模式”的探索和发展;
标题-3;患者满意之路永无止境,癌痛管理模式的探索永不止步
13,【50】聚焦癌性爆发痛,仍然面临挑战
提要:
我国2015年新发癌症病例数约为392.9万例,初诊癌症患者的疼痛发生率约为25%,而晚期癌症患者的疼痛发生率可达60%~80%,其中三分之一的患者疼痛级别可达重度。
标题-1:基础疼痛上的“雪上加霜”——爆发痛;
标题-2:面对爆发痛——如何应对?
标题-3:爆发痛治疗新选择——盐酸羟考酮胶囊
14,【51】按下疼痛“休止键”,让肿瘤患者活得更有尊严
提要:
涉及的8956名肿瘤/癌痛患者中,有67%的患者达到了中、重度疼痛程度。6月19日,在癌痛诊治专家座谈会上,专家们阐述了对于目前癌痛规范化诊治的真知灼见,并进行了交流。
■上海长征医院王杰军教授:
癌痛规范化治疗是肿瘤整体治疗的有机组成部分
1)提高全社会对癌痛的认知程度,了解“对手”的庐山真面目;
2)保持真实,临床医生要鼓励肿瘤患者说出疼痛切身感受
■中日友好医院樊碧发教授:
癌痛多学科管理是大势所趋,更是医学人文的体现
1)联合多学科力量,补齐癌痛治疗短板癌痛多学科管理是大势所趋,更是医学人文的体现
2)合理使用阿片类镇痛药物,推动癌痛规范化诊治
■中日友好医院覃旺军博士:
阿片类药物规范使用可有效镇痛、不会成瘾
1)正确认识成瘾性,你认为的“成瘾”可能并不是真的成瘾
2)用药教育亟待普及,规范管理避免阿片类药物使用偏离轨道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邹本燕护士长:
全程参与,积极教育,护理在癌痛管理中的地位
1)在第一时间对肿瘤患者进行疼痛评估,及早控制疼痛
2)癌痛患者需要医院、家庭、社会等多方位照护
■专家访谈
1、阿片类药物有成瘾风险吗?
2、临床医生对癌痛的认识充分吗?
3、阿片类药物用上后还能停药吗?
15,【52】磨砺十载,癌痛诊疗“新”欣向荣
介绍 新疆-疼痛管理
16,【53】快问快答 —— 乳腺癌患者能否接种新冠疫苗的答案都在这!|
提要:
《乳腺癌患者新冠疫苗接种中国专家共识》正式发布,执笔专家组团来答疑解惑
17,【54】连发两篇《柳叶刀》子刊,助力乳腺癌疗效评估
—— 上海仁济医院陆劲松教授团队研究成果展示
提要:
1,铁死亡关键基因预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
首次揭示了调控铁死亡(Ferroptosis)的重要基因ACSL4和GPX4可作为接受新辅助化疗乳腺癌患者的新型疗效预测和预后生物标志物
2,新家族史评分系统可预测乳腺癌新辅助含铂化疗疗效
18,【55】肿瘤患者到底能否接种新冠疫苗?
—— 乳腺癌患者新冠疫苗接种相关问题专家研讨会顺利召开
作者:中国医学论坛报,肿瘤周刊2021年9月23日B1版.pdf,编入【30】
19,【56】乳腺癌ASCO指南更新
近期,发布在JCO的《高危早期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阴性乳腺癌和种系BRCA突变患者辅助多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PARP)抑制剂: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遗传性乳腺癌指南快速推荐更新》依据新的、改变实践的数据,对相关治疗建议进行了更新
20,【57】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耐药后该何去何从?
ENCORE301Ⅱ期研究报告称,在激素受体阳性、HER-2阴性的晚期乳腺癌患者中,使用甾体类芳香化酶抑制剂(AI)依西美坦联合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抑制剂entinostat,可改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PFS)期和OS期。揭示了上述组合方案生存数据
21,【58】践行精准新格局,迈向生存新高度——乳腺癌分会场精粹
篇首:
乳腺癌分会场线上线下,聚焦激素受体阳性(HR+)乳腺癌内分泌治疗(ET)、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4/6抑制剂靶向治疗研究进展、策略优化、探索方向等展开精彩演讲与探讨。
22,【60】“长城肿瘤高峰论坛•2021北京”
摘要:
2021年7月31日~8月1日,“长城肿瘤高峰论坛•2021北京”,七个分会场.
乳腺癌分会场精彩内容整理如下;
■乳腺癌专场。线上线下,丰富多彩,涉及乳腺癌的流行病学、病理诊断、外科治疗、放射治疗、内科治疗、分类治疗等,内容聚焦乳腺癌临床治疗与研究现状、最新前沿进展、相关治疗策略的探索以及未来科研思路走向。
■学术环节一;
乳腺癌流行病学的变迁;穿刺标本病理诊断的难点;外科规范化诊治;术后放疗。
■学术环节二
三阴性乳腺癌(TNBC)的新辅助治疗机遇与挑战;(HER-2)阳性乳腺癌专家共识解读;
激素受体(HR)阳性/HER-2阴性的晚期乳腺癌的靶向治疗进展;《中国乳腺癌骨转移专家共识》更新要点。
■MDT病例讨论与人工智能演示
展示了2例真实世界的乳腺癌病例,投票选择,演示人工智能辅助决策系统、给出选择结果
23= 【61】第十二届全国乳腺癌高峰论坛(南京)顺利召开!
1,名家讲坛,荟萃多学科经典问题;
“人工智能助力三阴性乳腺癌——精准治疗”;
“精准肿瘤治疗的新实践”;
病理科医生的角度分享了预测和评估乳腺癌新辅助治疗;
(美)早期乳腺癌精准治愈的前沿内容;
(美)“晚期靶向内分泌治疗”;
基础医学角度分享了乳腺癌精准治疗领域的多项研究进展。
2,热点追踪,聚焦国内外重点关注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相关内容;游离皮瓣乳房再造及胸壁重建受区血管的选择;乳腺癌术后假体重建;早期乳腺癌肿瘤整形保乳;带蒂肌皮瓣乳房重建;带蒂肌皮瓣乳房重建;非哺乳期乳腺炎导管阻塞性乳腺疾病;
3,前沿进展,联动创新与临床发展
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热点问题;2021 ASCO外科治疗进展;ASCO 激素受体(HR)阳性晚期乳腺癌进展;“年轻乳腺癌精准诊疗进展”;晚期三阴性乳腺癌的治疗进展;再次阐述cN0-1M0新辅助治疗;乳腺癌相关学术诊疗理念;N1乳腺癌术后区域淋巴结精准放疗。
24,【62】专访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袁中玉教授 —— 坎坷探索,致力寻找造福患者的更优方案
提要:
2021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袁中玉教授,畅谈历时八年的研究;曲妥珠单抗联合内分泌治疗或化疗作为激素受体(HR)阳性且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 阳性的转移性乳腺癌的一线治疗”。
3 个标题:
入选口头报告,贡献乳腺癌诊疗新思路
八年坚守,联合内分泌治疗带来更优方案
集结多中心力量,中国临床试验仍有诸多挑战
25,【63】中国肿瘤学术研究荟萃--2021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口头报告)
提要:
2021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十余项中国研究入选口头报告,体现出中国学者与中国研究在世界范围肿瘤领域中的话语权不断增强。
1,鼻咽癌-3篇
1,1,JUPITER-02:特瑞普利单抗或安慰剂联合吉西他滨+顺铂一线治疗复发或转移性鼻咽癌(NPC)的随机、双盲、Ⅲ期临床试验
1,2,卡瑞利珠单抗对比安慰剂联合吉西他滨和顺铂一线治疗复发/转移性鼻咽癌的随机对照、双盲、Ⅲ期临床研究
1,3,卡培他滨辅助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多中心、随机对照、Ⅲ期试验
2,临床科学研讨会专场
2,1,基于血浆EBV DNA的局部晚期鼻咽癌的去强化放化疗的随机、Ⅱ期非劣效性试验
2,2,乳腺癌-4篇
2,2,1,DAWNA-1研究:Dalpiciclib对比安慰剂联合氟维司群治疗既往内分泌治疗复发或进展的激素受体(H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晚期乳腺癌的多中心、随机、Ⅲ期研究
2,2,2,,sysucc-002研究:曲妥珠单抗联合内分泌或化疗一线治疗HR(+)/HER-2(+)转移性乳腺癌的随机临床试验
2,2,3,,FUTURE-C-plus研究:法米替尼联合卡瑞利珠单抗+白蛋白紫杉醇一线治疗免疫调节型晚期三阴乳腺癌的前瞻性、单臂、Ⅱ期研究
2,3,淋巴瘤--2篇
2,3,1,新型抗CD20/CD19双特异性CAR-T细胞疗法(C-CAR039)用于复发/难治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
2,3,2,新型抗CD20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治疗CD19 CAR-T治疗失败后复发/难治性B-NHL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
3,临床科学研讨会专场
3,1,以抗CLL1为基础的CAR-T细胞治疗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疗效和安全性的多中心研究的中期分析
3,2,供体来源的CD7 CAR-T细胞治疗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3,3,实体瘤
3,3,1,靶向PD-L1和TGF-β的双功能融合蛋白SHR-1701治疗晚期实体瘤患者的Ⅰ期研究
3,4,肺癌-2篇
3,4,1,CTONG1103:厄洛替尼对比吉西他滨联合顺铂作为ⅢA-N2期EGFR突变型非小细胞肺癌新辅助治疗的Ⅱ期随机试验的最终总生存分析
3,4,2,,DZD9008治疗EGFR外显子20插入突变阳性NSCLC患者的Ⅰ期研究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初步结果
3,5,消化道肿瘤
3,5,1,食管癌
ESCORT-1st研究: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化疗对比化疗用于未经治疗的晚期或转移性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患者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Ⅲ期临床研究
3,5,2,肝癌
3,5,2,1,OHAIC-1研究:肝动脉灌注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化疗对比索拉非尼治疗晚期肝细胞癌的生物分子探索性、随机、Ⅲ期试验
3,5,2,2,,经动脉灌注FOLFOX新辅助化疗是否改善超米兰标准的可切除BCLC A/B期肝癌患者预后的多中心、随机对照、Ⅲ期临床试验的中期分析
4,黑色素瘤
4,1,阿替利珠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不可切除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黏膜黑色素瘤的非盲Ⅱ期试验的中期分析
4,2,抗PD-1抗体——特瑞普利单抗联合阿昔替尼用于可切除的黏膜黑色素瘤新辅助治疗的Ⅱ期临床试验
26,【64】健康和美丽,一个也不“缺席”—— “乳房重建多学科门诊”正式开诊
提要:
乳腺癌专委会主任委员,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院长、乳腺外科吴炅教授领衔的
早在2004年便已经开始乳房重建手术,目前已经成为医院乳腺中心常规手术之一。十余年来,医院乳腺癌患者选择乳房重建手术比例已经达到12%以上。
27,【65】2021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指南大会在京拉开帷幕!
提要:
1),肺癌专场;
非小细胞肺癌(NSCLC);小细胞肺癌(SCLC);-解读
2),头颈肿瘤专场;
颈部淋巴结转阴性鳞癌(SCCUP);分化型甲状腺癌;放射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化疗、晚期鼻咽癌;
3),乳腺癌专场
HER2阳性乳腺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和三阴性乳腺癌三类乳腺癌的诊疗进展和推荐方案入手,多维度展示和解读;将三阴性乳腺癌单独建立模块;
4).妇科肿瘤专场
卵巢癌诊疗指南》的更新要点做了相应解读;
子宫内膜癌概况、治疗概况、指南更新演讲汇报(指南,目前还未出版);
5),泌尿系统肿瘤专场
肾癌诊疗指南细致解读,
”尿路上皮癌诊疗指南”的更新内容介绍;
前列腺癌诊疗指南”的更新内容介绍,解读;
转移性前列腺癌的基因检测、样本类型治疗方案修改。
6),黑色素瘤及肉瘤专场
从诊断与外科治疗、病理学检查、药物治疗三个方面;
7),消化道肿瘤专场
《食管癌诊疗指南》解读;
修改了纳武利尤单抗用于术后治疗方案;
晚期转移性食管癌更新内容和要点;
非转移性胃癌和转移性胃癌解读;
结直肠癌诊疗指南》更新部分;
8),肝胆胰肿瘤专场
《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与欧美肝癌诊疗指南对比;
《胆道恶性肿瘤诊疗指南》(未发布)总结和汇报。
关注大胆关癌和小胆管癌的区别;
更新和修改则主要是集中在晚期二线治疗的部分;特别提到“油盐不进”的胰腺癌的治疗问题;
9),肿瘤营养治疗专场
指南提升了关于营养风险地位;新增的《营养治疗与运动锻炼;肿瘤患者在适当运动,避免运动损伤,持续、低强度;
10),免疫毒性及肿瘤相关疾病管理专场
《毒性管理指南》更新要点;引入了亚临床心肌损伤的概念;
强调多学科合作和联合用药,增加了常用免疫抑制剂的用法、用量和适应证,为高效解决毒性提供了指引,对医护人员预防、诊断、及时处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的毒性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中枢系统转移诊疗指南》的更新,了解脑转移瘤,;
心血管毒性的监测、预防和处理原则;
11),血液肿瘤专场
《淋巴瘤诊疗指南》的更新要点;儿童及青少年淋巴瘤诊疗指南》的更新;
《恶性血液病诊疗指南》进行了分析;增加了“原发浆液性白血病”的章节,RNA测序加入到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Ⅱ级推荐诊断方法;CD20阳性患者加入到利妥昔单抗联合治疗的适应人群;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MDS诊疗指南》首次发布;
《肿瘤相关贫血诊疗指南》的内容
《淋巴瘤指南PET分册》的发布梳理;
《儿童及青少年白血病诊疗指南》首发;儿童恶性血液病有关的内容;
单独呈现;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多种亚型病种;
结会陈词;
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团体;肿瘤学科已经成为了中国临床第三大学科,拥有近百个亚学科
28,【66】解放军总医院肿瘤医学部健康宣教活动!
提要:
“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特邀请10余位专家宣讲各瘤种的研究进展。
1)“肺癌精准治疗”;
2)现代乳腺癌诊疗全程管理新理念;
需加强筛查力度,提倡早诊早治,乳腺癌2021诊疗指南》内容涵盖了HER2阳性乳腺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以及多个新增章节;乳腺癌骨转移;提倡乳腺癌三级预防,女性的定期自查,进行多方筛查;
3)肿瘤的精准放射治疗;
4)胃癌筛查;
5)肝癌的介入治疗;
6)介入超声;
7)肿瘤免疫治疗,PD-1/PD-L1为例介绍;
8)走出误区,认识癌痛
29,【67】癌症患者如何预防静脉血栓?
提要:
1),住院的癌症患者是否应接受抗凝治疗来预防VTE?
没有出血或其他禁忌证,应给予药物性血栓预防治疗;
接受干细胞、骨髓移植的患者,不应向其提供药物性血栓预防。
2),未住院的癌症患者,是否应在全身化疗期间接受抗凝治疗来预防VTE?
不应向所有门诊就诊的癌症患者提供常规的药物性血栓预防治疗。
门诊就诊的VTE高危的癌症患者,可提供阿哌沙班、利伐沙班或低分子量肝素(LMWH)的血栓预防治疗;告知相对利弊;
3),未确诊VTE的癌症患者,是否应接受抗凝药物以提高生存率?
不推荐;
4),接受手术的癌症患者,围手术期是否应接受VTE预防治疗?
排除高出血风险或其他禁忌证,所有接受重大手术干预的恶性肿瘤患者,均应给予药物性血栓预防治疗;
5),如何看待癌症患者的VTE的风险预测和风险认知?
个体和环境之间的VTE风险存在显著差异;风险评估;
6),对于已经出现VTE的患者,预防复发的最佳治疗方法是什么?
初始抗凝;低分子量肝素(LMWH)、未分馏肝素(UFH)、丰达帕林克斯或利伐沙班;
长期(≥6个月)抗凝,首选LMWH、埃多沙班或利伐沙班,其疗效较维生素K拮抗剂(VKAs)更好;
口服抗凝剂(DOACs)的使用会增加大出血的风险,特别是在消化道肿瘤和潜在的泌尿生殖系统恶性肿瘤。
30,【68】2020全球视角,看天下事事皆向前——江泽飞教授盘点2020乳腺癌领域年度进展
提要
1,2020年疫情不会阻碍人类探索生命的脚步
2,2020年中国乳腺癌领域携手同心
“疫情期间乳腺癌诊疗的十大问题”;推出2020版CSCO BC指南;推出了《转化乳腺癌研究》
3,2020年乳腺癌领域进展颇丰
3,1,HER2阳性乳腺癌;
--双靶向联合治疗成最新标准;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联合化疗成为了晚期乳腺癌患者的新标准;
DS-8201等新型抗体药物偶联物(ADC)药物的研究结果喜人;
开展的吡咯替尼联合曲妥珠单抗的研究;吡咯替尼后续强化的研究;图卡替尼等新一代开发;
3,2,激素受体阳性(HR)乳腺癌
早期HR阳性乳腺癌患者的辅助治疗标准已经建立;
晚期患者,新的治疗模式,CDK4/6抑制剂联合氟维司群或者芳香化酶抑制剂(AI);
HDAC抑制剂联合AI;
阿贝西利获批;
3,3,,三阴性乳腺癌(TNBC)
迄今为止,化疗仍是基本治疗形式;免疫治疗、新辅助免疫治疗,疗效较好
4,2020年乳腺癌北方沙龙群英齐聚,共话“粉红”故事
乳腺癌转化研究(基因分型和精准检测);乳腺癌精准放疗;新型靶点治疗进展;药物的临床应用;乳腺癌骨转移诊疗和用药研;
5,“最佳”治疗方案,坚持“一手抗疫、一手抗癌”。
2022-03-16整理
31,【69】疫情期间,放疗如何造福乳腺癌患者?
提要:
鄂外地区与鄂数据相差较小,放疗本身特点是主要原因
为解疫情、肿瘤双重焦虑,精准放疗与短程放疗并行
对于放疗开始时间及优先权的把控;
对于放疗分割模式的调整;
对于患者心理状态的关怀
32,【70】 新冠疫情中乳腺癌诊疗的武汉力量
提要:
疫情下诊疗思变,抗疫抗癌两手抓
应对思变,调整指导方案
一方有难八方援,武汉与全国同在
响应组织号召,贡献武汉力量
城市解封不是终点,疫情期间诊疗是宝贵经验
33, 【35】乳腺癌患者生育安全性及生育力保存
提要:
乳腺癌患者生育安全性及生育保存相关常见问题进行阐述及归纳。
1,生育事件与乳腺癌预后的相关性
1,1,生育对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前现有资料看,乳腺癌治疗后再生育不会影响患者远期预后,相反,不少研究者发现,乳腺癌治疗后再生育者,预后较未生育者更好。
1,2,哺乳与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
哺乳与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哺乳事件与乳腺癌生存的前瞻性研究,盲区,尚缺乏定论。
2,生育时机与乳腺癌预后的相关性
2,1,妊娠预后指数评分对生育时机的划分
2,2,综合治疗手段对生育时机的要求
3,指南对生育时机的推荐
3,1,欧洲和我国对生育时机的建议相对保守。
4,乳腺癌生育能力的不同保存方式
4,1,综合治疗手段对生育能力的影响
辅助生殖手段对生育能力的保护
乳腺癌本身对生育安全性的影响
总结:
一个专科的临床医师已不足以妥善管理一个癌症患者的多方面问题。对于乳腺癌患者的生育问题,需要外科、影像科、肿瘤内科、产科及生殖专科等多学科合作。随着多学科及肿瘤患者生育咨询专科联合门诊的设立,乳腺癌诊治水平及患者生活质量必将提高到一个新台阶。
文献(论坛报专栏)
1,【38】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研究进展
https://www.dxy.cn/bbs/newweb/pc/post/46190317?fpap=1
中国医学论坛报,肿瘤周刊2019年12月26日B3版.pdf
2,【39】全瞻、多维、引领,共话乳腺癌诊疗新视角
作者:中国医学论坛报社,2019-08-22
https://www.dxy.cn/bbs/newweb/pc/post/46191371?fpap=1
3,【40】2018年乳腺癌年度盘点——战果丰硕,风景这边独好
作者:中国医学论坛报2019-02-24?
丁香园: https://www.dxy.cn/bbs/newweb/pc/post/46191904?fpap=1
360-网: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9/0201/07/52645714_812481000.shtml
4,【41】三阴性乳腺癌化疗效果“可预测”
——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研究成果再登国际权威期刊
作者:中国医学论坛报,肿瘤周刊2022年03月03日B2版.pdf
https://www.dxy.cn/bbs/newweb/pc/post/46191983?fpap=1
5,【42】难治性三阴性乳癌疾病客观缓解率从10%提升到29%
—— “复旦分型”下精准治疗方案全球首发
作者:通讯员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刘引 江一舟 王懿辉
中国医学论坛报,肿瘤周刊2020年8月6日B1版
https://www.dxy.cn/bbs/newweb/pc/post/46192190?fpap=1
6,【43】精准定位,联合作战——乳腺癌免疫治疗策略
作者: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张舒玮 刘淼 王殊
中国医学论坛报2019-05-23,
7,【44】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新方案,有望提升复发性卵巢癌疗效3倍以上—— 卵巢癌治疗“中国方案”破茧而出
作者:中国医学论坛报,肿瘤周刊2020年10月15日B1版.pdf
https://www.dxy.cn/bbs/newweb/pc/post/46193152?fpap=1
8, 【45】历时二十载,呈交乳腺癌“中国答卷”——第十五届上海国际乳腺癌论坛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成果发布
作者:中国医学论坛报,肿瘤周刊2020年11月5日B1版.pdf
https://www.dxy.cn/bbs/newweb/pc/post/46193222?fpap=1
9,【46】中外访谈: 三阴性乳腺癌治疗策略及骨髓抑制管理
作者:中国医学论坛报,肿瘤周刊2019年11月14日B2版.pdf
https://www.dxy.cn/bbs/newweb/pc/post/46193276?fpap=1
10,【47】国内外视角看:HER2阳性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的持续探索
作者:中国医学论坛报,肿瘤周刊2019年10月10日B4版.pdf
https://www.dxy.cn/bbs/newweb/pc/post/46197026?fpap=1
11,【48】十年磨一剑,时势成研究——我国三阴性乳腺癌重磅研究荣登《美国医学会杂志》
作者:中国医学论坛报,肿瘤周刊2020年12月17日B1版.pdf
十年磨一剑,时势成研究——我国三阴性乳腺癌重磅研究荣登《美国医学会杂志》
12,【49】浙江省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医院的成功探索 ——余杭模式的经验分享
作者:浙江省肿瘤医院 张沂平
中国医学论坛,2019-03-28
https://www.dxy.cn/bbs/newweb/pc/post/46197962?fpap=1
13,【50】聚焦癌性爆发痛,仍然面临挑战
作者: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于世英
中国医学论坛报,2019-06-20
https://www.dxy.cn/bbs/newweb/pc/post/46198041
14,【51】按下疼痛“休止键”,让肿瘤患者活得更有尊严
作者:中国医学论坛报,2019-07-04
https://www.dxy.cn/bbs/newweb/pc/post/46198137
15,【52】磨砺十载,癌痛诊疗“新”欣向荣
作者:中国医学论坛报,肿瘤周刊2021年12月30日B3版.pdf
https://www.dxy.cn/bbs/newweb/pc/post/46198473
16,【53】快问快答 —— 乳腺癌患者能否接种新冠疫苗的答案都在这!|
《乳腺癌患者新冠疫苗接种中国专家共识》正式发布,执笔专家组团来答疑解惑
17,【54】连发两篇《柳叶刀》子刊,助力乳腺癌疗效评估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陆劲松教授团队研究成果展示
18,【55】肿瘤患者到底能否接种新冠疫苗?
—— 乳腺癌患者新冠疫苗接种相关问题专家研讨会顺利召开
作者:中国医学论坛报,肿瘤周刊2021年9月23日B1版.pdf,编入【30】
19,【56】乳腺癌ASCO指南更新
作者:中国医学论坛报,肿瘤周刊2021年8月26日B1版.pdf
https://www.dxy.cn/bbs/newweb/pc/post/46199404
20, 【57】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耐药后该何去何从?
作者:中国医学论坛报,肿瘤周刊2021年8月26日B1版.pdf
https://www.dxy.cn/bbs/newweb/pc/post/46199416
21,【58】践行精准新格局,迈向生存新高度——乳腺癌分会场精粹
作者:中国医学论坛报,CPOS特刊2021年08月19日T4版.pdf
https://www.dxy.cn/bbs/newweb/pc/post/46199421
22,【60】多学科协作,融合与创新 —— 2021长城肿瘤高峰论坛乳腺癌分会场掠影
作者:中国医学论坛报,肿瘤周刊2021年8月12日B3版.pdf
https://www.dxy.cn/bbs/newweb/pc/post/46207153
23= 【61】虎踞龙盘,金陵欢腾 第十二届全国乳腺癌高峰论坛(南京)顺利召开!
作者:中国医学论坛报,肿瘤周刊2021年8月05日B4版.pdf
https://www.dxy.cn/bbs/newweb/pc/post/46207430
24=【62】专访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袁中玉教授 —— 坎坷探索,致力寻找造福患者的更优方案
作者:中国医学论坛报,肿瘤周刊2021年6月24日B2版.pdf
https://www.dxy.cn/bbs/newweb/pc/post/46207508
25,【63】中国肿瘤学术之声,一年更比一年强 —— 2021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入选口头报告的中国研究荟萃
作者:中国医学论坛报,肿瘤周刊2021年6月3日B1版.pdf
中国肿瘤学术研究荟萃--2021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口头报告)
26,【64】健康和美丽,一个也不“缺席”—— “乳房重建多学科门诊”正式开诊
作者:中国医学论坛报,肿瘤周刊2021年5月27日B3版.pdf
https://www.dxy.cn/bbs/newweb/pc/post/46218316
27,【65】全局视角,纵横诊疗,2021 CSCO指南大会在京拉开帷幕!
作者:中国医学论坛报,肿瘤周刊2021年5月06日B2版B3版.pdf
https://www.dxy.cn/bbs/newweb/pc/post/46208954
28.【66】肿瘤可防可治,医患携手同心 —— 解放军总医院肿瘤医学部健康宣教活动顺利举行!
作者:中国医学论坛报,肿瘤周刊2021年4月29日B3版.pdf
https://www.dxy.cn/bbs/newweb/pc/post/46209052
29【67】癌症患者如何预防静脉血栓?
—— 《美国临床肿瘤学会癌症患者静脉血栓栓塞临床防治指南》最新内容节选
作者:中国医学论坛报,肿瘤周刊2021年4月01日B1版.pdf
https://www.dxy.cn/bbs/newweb/pc/post/46209087
30,【68】2020全球视角,看天下事事皆向前——江泽飞教授盘点2020乳腺癌领域年度进展
作者:中国医学论坛报,肿瘤周刊2021年2月25日B3版.pdf
31,【69】疫情期间,放疗如何造福乳腺癌患者?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陈佳艺教授专访
作者:中国医学论坛报, 肿瘤周刊2021年1月28日B1版.pdf
https://www.dxy.cn/bbs/newweb/pc/post/46212717
32,【70】 新冠疫情中乳腺癌诊疗的武汉力量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程晶教授专访
作者:中国医学论坛报, 肿瘤周刊2021年1月21日B2版.pdf
https://www.dxy.cn/bbs/newweb/pc/post/46213016
33,【35】安心当母亲,距离有多远? ——乳腺癌患者生育安全性及生育力保存
作者: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乳腺科 黄隽 王守满 肖志
中国医学论坛报,2019-02-21
安心当母亲,距离有多远? ——乳腺癌患者生育安全性及生育力保存
34,【71】乳腺癌全程管理模式的“开拓者”—— 上海市乳腺癌临床医学中心成立20周年
作者:中国医学论坛报,2022-03-10(B2、B3版)
https://www.dxy.cn/bbs/newweb/pc/post/46229262
摘要: 患者5年生存率达93.6%,7万余例乳腺癌患者在这里“重生”,连续在国际乳腺癌大会展示中国成果2月17日,上海市乳腺癌临床医学中心,发布20年成绩单,
标题-:
1,多学科诊疗模式显著提高乳腺癌患者疗效,临床诊疗规模再创新高
2:乳腺外科的发展带动多学科共同发展
3,在全国率先成立乳腺癌多学科综合诊疗团队
4,突破“最难治”乳腺癌精准诊疗瓶颈,“复旦方案”屹立世界乳腺癌研究“潮头”
5,多项临床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唱响中国声音 6,基础与转化研究取得突破性成果
7,多学科人才辈出,展示乳腺癌诊疗的“中国力量”
8,赋能乳腺癌患者全生命周期管理,畅通患者康复“最后一公里”
最后编辑于 2022-03-19 · 浏览 3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