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精准定位,联合作战——乳腺癌免疫治疗策略

发布于 2022-03-17 · 浏览 1453 · IP 浙江浙江
这个帖子发布于 3 年零 54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43】精准定位,联合作战——乳腺癌免疫治疗策略


作者: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张舒玮 刘淼 王殊

中国医学论坛报2019-05-23,


近年来,乳腺癌综合治疗取得了长足进展,但仍有15%的患者会发生转移或死亡。免疫治疗为进一步改善乳腺癌患者预后提供了新途径。目前,乳腺癌免疫治疗策略包括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性疫苗、T细胞相关治疗等,其中,尤其以PD-1/PD-L1抑制剂的研究最为广泛,展现出良好的疗效和耐受性。免疫治疗与其他疗法的联合治疗方案成为免疫治疗发展的新方向。本文拟就目前乳腺癌免疫治疗策略进行综述,与广大读者共享。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免疫检查点作为免疫系统的保护性效应分子,生理状态下可以避免炎症引起的T细胞过度活化,以保持自身的免疫耐受性。肿瘤细胞通常会过度表达免疫检查点分子,抑制宿主的免疫应答,逃避免疫监视和攻击。通过阻断免疫检查点,重新恢复宿主免疫活性,杀伤肿瘤细胞,是乳腺癌免疫治疗中研究最多的领域。


PD-1/PD-L1抑制剂


作用机制 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通过与程序性死亡配体(PD-L1)的结合,发挥限制自身免疫的作用。乳腺癌也表达PD-L1,于其他亚型相比,三阴性乳腺癌表达程度更高,约占20%~30%。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经典理论认为,肿瘤细胞表达PD-L1介导免疫逃逸是发挥PD-1/PD-L1通路的主要机制,但也有研究表明,三阴性乳腺癌PD-L1主要表达于肿瘤浸润免疫细胞,而非肿瘤细胞。因此,PD-1/PD-L1抑制剂在乳腺癌治疗中的作用机制还须进一步探索。


三阴性乳腺癌相关研究 在KEYNOTE-012研究中,共纳入27例PD-L1阳性的晚期三阴性乳腺癌患者。PD-1抑制剂治疗后的总缓解率(ORR)为18.5%,37.5%的患者肿瘤体积缩小,临床获益率(CBR)25.9%。患者6个月无进展生存(PFS)率24.4%,中位总生存(OS)超过11个月。此外,PD-L1表达程度越高,治疗应答越明显(P =0.028)。JAVELIN研究共纳入168例局部进展或晚期乳腺癌患者(三阴性乳腺癌58例)。结果显示,三阴性亚组ORR为5.2%,45.7%的患者肿瘤体积缩小。在总人群中,共13.7%的患者出现3级以上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包括2例治疗相关死亡。该研究也观察到PD-L1阳性患者在治疗反应上的获益。PD-L1阳性组(肿瘤相关免疫细胞PD-L1表达≥ 10%)治疗反应率16.7%,远高于PD-L1阴性组的1.6%。施密德(Schmid)等的研究入选115例局部进展或晚期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中期结果显示,根据改良RECIST标准,ORR达13%。此外研究还显示,采用阿特朱单抗(Atezolizumab)作为一线治疗的患者应答率更高(11% 对26%)。联合治疗可能会增加患者获益比例。在评估艾日布林与帕博利珠单抗联合用药的单臂研究中,中期结果显示,106例可评估患者的ORR达33%。IMPASIION 130Ⅲ期临床研究共纳入451例患者,分别给予Atezolizumab或安慰剂与白蛋白紫杉醇联合治疗,结果显示,意向性分析(ITT)人群PFS从5.5个月延长至7.2个月(P=0.0025);PD-L1阳性人群PFS从5.0个月延长至7.5个月(P<0.01),OS也从15.5个月延长至25.0个月,获益显著。


非三阴性乳腺癌相关研究 JAVELIN研究入选110例非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结果显示,总体反应率1.8%,临床获益率26.4%。对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乳腺癌,临床前研究结果提示,抗PD-1抗体可提高抗HER2治疗效果。临床研究NCT02605915和NCT02924883拟进一步探究PD-1抑制剂Atezolizumab和抗HER2联合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KEYNOTE-028研究则评估了帕博利珠单抗在雌激素受体(ER)阳性/HER2阴性且PD-L1阳性乳腺癌患者中的疗效。研究入选24例患者,中期结果显示,总体反应率12%,临床获益率20%。安全性可接受,不良反应包括关节痛、疲劳、肌痛等,以1~2级常见,仅4%患者出现3级以上不良反应,无治疗相关死亡发生。


CTLA-4抑制剂


基于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对乳腺癌预后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提高TIL水平成为免疫治疗的另一方式。以肿瘤特异性抗原为靶点的疫苗可产生针对肿瘤的T细胞,从而达到这一效果。


目前,乳腺癌治疗性疫苗存在多种靶点,包括HER-2、sialyl-Tn-KLH、MUC1、端粒酶、生存素、乳腺球蛋白和p53突变等。其中,HER2肽疫苗和sialyl-Tn-KLH疫苗未达到随机研究的主要临床终点。HER2抗原肽E75是来源于HER2蛋白胞外结构域的HLA-A2/A3限制性多肽,可以有效刺激E75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的扩增,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米滕多夫(Mittendorf)等对E75疫苗的研究结果显示,5年无病生存期(DFS)在疫苗接种组和对照组分别为89.7%和80.2%,未达到统计学差异。在对sialyl-Tn-KLH疫苗的Ⅲ期研究中,疫苗接种组和对照组的疾病进展时间(TTP)分别为3.4个月和3.0个月,平均OS分别为23.1个月和22.3个月,均未观察到明显获益。


乳腺癌治疗性疫苗的研究仍在探索中,未来,将疫苗与PD-1/PD-L1抗体结合或采用分子定义的二代疫苗可能有着潜在治疗效果。




治疗性疫苗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CTLA-4)是T细胞表面一种跨膜受体,在T细胞活化初期阻止潜在自身反应性T细胞,参与免疫反应负性调节。目前,CTLA-4抑制剂在乳腺癌免疫治疗中应用较少,仍在初期探索阶段。


在Ⅰ期临床研究中,旺达黑德(Vonderheide)等入选26例激素受体阳性的晚期乳腺癌患者,评估其使用CTLA-4抑制联合依西美坦药物代谢动力学、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表明,两种药物之间未观察到药物相互作用。大多数与治疗相关的不良事件为轻中度,在11例患者中观察到持续12周以上的疾病稳定期。麦克阿瑟(McArthur)等人纳入19例拟行乳房全切术的乳腺癌患者,探索在术前接受冷冻消融术和(或)CTLA-4抑制剂伊匹木单抗治疗的效果,结果提示单药使用伊匹木单抗或联合冷冻消融术都是安全、可耐受的,不会造成延期手术,且具有诱导和协同抗肿瘤免疫的作用。


T细胞相关治疗

嵌合抗原受体(CAR) 能引导T细胞识别肿瘤细胞过度表达或仅在肿瘤细胞上表达的抗原,CAR修饰的T细胞治疗在白血病、黑色素瘤等肿瘤中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治疗效果,其在乳腺癌领域的应用也值得期待。一项对晚期HER2过表达肿瘤的研究表明,将接种疫苗后,由外周血单核细胞产生的自体HER2特异性多克隆T细胞过继回输是安全的,且具有抗肿瘤作用。然而细胞来源有限、触发靶外毒性效应等问题仍是限制这一技术发展的原因,期待未来发现新CAR靶点和整合方式,以提高扩增效率、减少不良反应。


小结


免疫治疗是乳腺癌患者可期待的新治疗方案,尤其是PD-1/PD-L1抑制剂在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中,更是取得了令人欣喜的研究成果。未来,进一步探索免疫治疗的反应模式、联合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以及确定可靠的免疫标志物是我们的研究目标。


B1ZL01C523.pdf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1453

回复5 点赞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