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第一例~阻挡钉(Poller钉)技术辅助髓内钉再次治疗胫腓骨张—侯氏骨折
王某,男,19岁,因“被彩钢板砸伤致右小腿肿痛畸形10小时。”
入院诊断:右侧胫腓骨粉碎性骨折
入院3天后手术治疗
术前影像


隐性II度后踝骨折

皮肤条件不算太好

术中
克氏针临时固定后踝,阻挡钉技术辅助髓内钉复位纠正成角畸形,您一般用多大的克氏针呢?

术后效果显著

Tillaux结节块需要固定吗?此例没有固定不知是否影响以后踝不稳,如果需要固定请问固定方式?




参考其他老师的核心知识
定义
胫骨骨折为胫骨下l/3螺旋形骨折,后踝骨折与胫骨骨折线不延续,为一独立骨块。
机制
受伤机制可能是运动中足踝部固定,患肢由于惯性继续向前运动并向外侧旋转,旋转外力持续作用于胫骨骨干,造成胫骨远端1/3薄弱部位(胫骨骨干由三边形移行为四边形部位)发生螺旋骨折,骨折线由内下到外上。后踝骨折可能是由于运动过程中足部突然固定,胫骨随身体惯性继续向前运动,与距骨发生剪切造成后踝骨折;或是由于后踝受到下胫腓后韧带牵拉造成撕脱骨折。由于后踝的骨小梁呈纵向排列,故后踝骨折线常与胫骨纵轴平行。
分类
显性Z-H骨折:后踝移位较大时,通过X线检查即能确诊的Z-H骨折。
隐性Z-H骨折:当X线无法检查出,而经过CT或MRI检查确诊。
分度
根据不同Z-H骨折的后踝损伤、移位程度并结合X线、CT和MRI影像学表现将其分为4度。
I度:X线和CT未能检出后踝损伤,MRI检出后踝损伤;
II度:X线未检出后踝损伤,CT和MRI能检出后踝损伤;
III度:X线、CT、MRI均检出后踝损伤,后踝骨折线在X线片上表现为无移位或移位≤2mm;
IV度:X线、CT、Mm均检出后踝损伤,后踝骨折块明显移位或分离>2mm。
治疗方案
对于I度骨折,手术中后踝骨折可不予特殊处理;对于II度骨折,手术时密切注意并保护后踝,防止手术操作中加重后踝骨折致其移位,髓内钉不要过长、螺钉不要打入骨折线,必要时后踝行克氏针或拉力螺钉固定;对于III度骨折,手术时应首先固定后踝骨折再处理胫腓骨骨折,以防操作中后踝骨折块发生移位影响踝关节面;对于IV度骨折,后踝骨折块应予复位固定,恢复踝关节的稳定性和完整性,避免术后并症出现。对于I度、II度和术后踝关节面保持良好对位的III度骨折,踝关节功能基本不受影响;术中发生踝关节移位的III度骨和IV度骨折,踝关节功能将取决于后踝骨块复位质量。
感慨
虽然jc后“脚踝zhan”,一台手术下来5以内,虽然我也知道一些被迫改变了治疗方式,但我们的治疗初心和理念不能变,希望上层建筑终有一天能够看到,对得起一个医者为了每一台微创手术所遭受的“射线”,毕竟谁都不想被迫滑向“万丈深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