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术后并发症】第三期:肺癌术后呼吸困难,原因竟是……(建议收藏)
预防和处理术后并发症是开展肺癌手术的保障,肺癌术后常见并发症包括:
- 术后出血
- 肺部并发症:肺部感染、肺不张、呼衰、肺扭转
- 胸膜腔并发症:肺漏气、支气管胸膜瘘、脓胸、乳糜胸、胸膜腔残腔
- 心、脑、血管并发症:心律失常、肺水肿、心衰、肺栓塞、心疝、心梗、脑梗
上期病例为大家分享了肺叶切除后呼吸困难,你见过吗?,本期为大家讲解相关并发症——特发性肺纤维化急性加重
观看下方视频,由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胸外科杨迅主任为大家讲解相关知识,时长3min。


没时间看视频可以观看下方文字总结
AE-IPF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是一种病因未明的慢性进展性纤维化肺疾病,组织病理学和(或)胸部高分辨率CT(HRCT)特征为普通型间质性肺炎。
IPF患者从诊断开始中位生存期仅2~3年。部分患者在短期内可出现急性呼吸功能恶化,称之为IPF急性加重(AE-IPF),是IPF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
IPF患者约有7%~14%发生肺癌。AE-IPF是术后严重并发症之一,因该类患者术前肺功能差,对手术耐受性差,术后易出现AEIPF,患者可在短时间内出现呼吸衰竭导致死亡。
诊断标准
- 既往或当前诊断IPF
- 通常在1个月内发生的呼吸困难急性恶化或进展
- 胸部HRcT表现为在原来网状阴影或蜂窝影等UIP型表现背景上新出现双肺弥漫性GG0和(或)实变影
- 排除心力衰竭或液体负荷过重。
病因和危险因素
- 感染
- 胃内容物的微量误吸
- 胸部及其他外科手术和操作
- 基础肺功能
- 肺动脉高压、体质指数升高、冠状动脉性疾病和免疫抑制剂治疗等
临床表现
- 病情往往进展迅速,很快出现I型呼吸衰竭。主要的体征表现为呼吸急促、四肢末端和口唇发绀,典型的双肺基底部爆裂音。若合并右心功能不全,可出现颈静脉怒张、双下肢浮肿等。
- 动脉血气分析显示低氧血症
- HRCT显示在典型UIP型[如网状影、牵拉性支气管和(或)细支气管扩张及蜂窝改变]的背景上,出现新的GGO和(或)实变影
病理学表现及诊断流程


治疗
- 对症支持治疗:氧疗, 缓解呼吸困难,预防VTE,
- 机械通气
- 药物治疗:糖皮质激素,抗感染治疗,抗肺纤维化治疗(吡非尼酮和尼达尼布),抑酸治疗
- 肺移植
- 基于现有的临床证据和临床实践经验,对于大多数AE-IPF患者不推荐使用机械通气;对极少数可能行肺移植患者,建议机械通气支持,以便过渡到肺移植。
降低术后AE-IPF 发生率的策略
- 手术前评估
- 术中及术后管理
- 手术方式的选择
- 淋巴结清扫
- 机械通气的管理
- 液体的管理
- 术后的管理
最后编辑于 2021-04-16 · 浏览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