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李有话:突然开口说话的撒迦利亚
今天笔记是关于一幅油画:《施洗者圣约翰的诞生》(英文:The Birth of St. John the Baptist) 是意大利艺术家——阿尔泰米西娅·真蒂莱斯基于1635年所作。
作品:施洗者圣约翰的诞生
英文:The Birth of St. John the Baptist
类型:布面油画
尺寸:184cm × 258cm
收藏:马德里普拉多博物馆,西班牙
我不是做画作评论的,请注意该油画中处在角落里的这个人物-撒迦利亚,他在写字。我今天笔记的话题就从这位油画中的神秘宗教人物说起。
【一】
九个月前突然失语的撒迦利亚又突然开口说话了
撒迦利亚为何突然不能说话?又为何突然开口说话了?
撒迦利亚和他妻子年龄太大,不相信自己还会有一个儿子。撒迦利亚当时的年龄应该是介于60和70岁之间,可能更接近于后者。天使传话:撒迦利亚最终会有一个儿子。
撒迦利亚对天使说:“我凭着什么相信这事呢?我已经老了,我的妻子也年纪老迈了。”
天使回答说:“我是奉差而来对你说话,将这好信息报给你。到了时候,这话必然应验;只因你不信,你必哑巴,不能说话,直到这事成就的日子。”
撒迦利亚九个多月不能说话,竟成了哑巴。
妻子伊丽莎白的产期到了,生了一个儿子。邻里亲族来和他道喜。到了第八日,他们来要给孩子行割礼。并要照他父亲的名字,叫他撒迦利亚。他母亲说,不可。要叫他约翰。他们说,你亲族中没有叫这名字的。他们就向他父亲打手势,问他要叫这孩子什么名字。他要了一块写字的板,就写上说,他的名字是约翰。他们便都希奇。撒迦利亚的口立时开了,舌头也舒展了,就说出话来……
这段故事就是那幅油画里展示的。突然失语,突然康复,使我们要继续讨论的。
【二】
临床病例:功能性失语症/语言障碍
功能性失语症也称精神性失语症,是癔病的一种表现。发病与精神紧张、疲劳过度或情绪剧烈波动有关。如发怒、激动、恐怖、忧虑、悲伤等因素,可造成大脑皮层过度刺激产生超限抑制,导致患者突然失语。
【1】一个有乡土气息的病例
来访者是一位来自乡镇农村的15 岁初一女生,6 岁时突然不会说话至今已8 年余。8 年多来, 来访者不仅不会说话, 且始终面无表情, 仅通过简单的手势、眼神、肢体动作和别人交流, 是一个完全丧失语言表达能力的“ 哑女” 。去年1 月至3 月间, 通过接受2 个月共7 次的心理治疗后, 目前已完全恢复日常对话、阅读、课堂回答问题的功能。常言“ 铁树开花, 哑巴说话” , 因其失语时间之长比较罕见, 曾经的求治经历一波三折, 走了很多弯路, 个人、家庭都为此付出了巨人代价, 再加上父亲有脑疾、母亲多病早逝、自己早年失语、单亲家庭背景、隔代监护的多舛命运也令人感慨, 通过心理治疗效果之显著、康复速度之快也很令人欢欣鼓舞。
【2】一个洋气的病例
这个病例表现不知道算不算是失语症的症状,当时是被确诊为“紧急焦虑症”,并需要服药治疗。美国学校有一个中国学生,她在考期末考的时候突然全身发抖,嘴里反复焦躁的说一句话“太亮了”,对,她说的是中文!然后监考老师跑过去问她怎么了,她一句英语都不会说了,只是在大叫着“太亮了太亮了!”。因为老师也听不懂,就先找来校医,后来再找到了中国教授,最终才能和她交流上。结果就是,他们找了一个教室,关上灯关上门让她呆了半个小时她才慢慢好转。后来学生告诉教授,她当时已经完全不说说英语,只会说中文,也无法表达自己的想法,只能仓促简短的说“太亮了”。
【3】一个有年代感的病例
来自《皇家学会会刊》百年前的病例
Mackenzie H. Functional Aphasia. Proc R Soc Med. 1913;6(Clin Sect):220-1. PMID: 19976545; PMCID: PMC2006954.
《皇家学会会刊》依然活着,还在出刊……
Mackenzie医生,你能想到百年之后,还有读书人会把你讲过的病例重新来看么?人生如草木,文章永流传。
【4】一个能听能看实例可见的病例
患者,女,17岁,有8年的语言异常史,表现出高度多变的言语异常,包括幼稚语韵( 语调障碍)和在说话开始前长时间停顿的缓慢、刻意的言语间隔等等。肌紧张性发音障碍也表现为间歇性的面部表情和功能性的面肌张力障碍,严重影响了语言功能(视频)。
[视频]


【三】背景知识
这些零散的信息是我在看病例以及综述时候随手采集的,不系统,甚至不严谨,仅作抛砖引玉。
1功能性言语和语音障碍的特征
暗示性
分散注意力
急性发作
在多次检查中严重程度不同
疲劳时反常的发音肌肉收缩增强
症状改善快速可逆性
否认或漠视不正常的言语和语音
2 小提示:对于怀疑功能性失语症/语言障碍的患儿,要首先进行综合评估,经发育儿科智力测试排除智障及发育障碍。
3 临床表现类型
精神性语音障碍
肌紧张性发音障碍
异地口音综合征
语调障碍
定义:
精神性语音障碍:突然出现失音或发音困难
肌紧张性发音障碍:由于在发声时喉内肌群或喉外肌群过度紧张导致的发音障碍
异地口音综合征:患者改变一贯口音,说话时变成类似外地的口音。
语调障碍:儿童不能正确地使用语句中的轻重和高低调变化,常常表现为一种音调,不会用音调的变化表示不同的意思。
功能性构音障碍:构音错误呈固定状态,但找不到明显原因的构音障碍。比如口吃,说话鼻音重,大舌头,口齿不清等。
病例总结:
当个体在遇到精神或环境刺激(例如,最近的重大生活事件)时突然出现怪异语音或缄默症,可能会发生转换障碍。
【后记】
随着社会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儿童的心理行为发育问题越来越突出。有研究估计发展中国家5岁以下儿童中有2亿儿童因贫困、营养不良、虐待等风险因素影响,发展潜能得不到充分实现,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问题的检出率为1.2%~29%,其中约有1500万(8%)发生在中国,尤以农村贫困地区儿童、留守儿童、单亲儿童、独生子女更为突出,已成为当前影响儿童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但是就如笔记开头那谜一样的宗教油画,对于儿童发育行为异常,了解的不多。与器质性病例相比,心理行为异常的病例学习值得关注,相关的康复治疗值得重视。
附件
相关指南
最后编辑于 2020-05-10 · 浏览 4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