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氮平致老年帕金森患者神经阻滞剂恶性综合征一例
zjmjxnc 推荐患者性别:女
患者年龄:81岁
主诉:言语不清2天
简要病史:家属代诉入院前2天,患者无明显诱因逐渐出现言语不清,非喷射性呕吐胃内容物,震颤,行走困难,伴有精神行为异常,表现为谵妄、幻视(自诉看见已故的老伴及其他一些奇怪的人),被害妄想(认为家属给她的药是毒药),并开始拒绝服药,否认肢体偏瘫、口眼歪斜、发热、大小便失禁、胸痛、呼吸困难等不适。10月22日10:29轮椅入院。
既往史:帕金森病史20余年,服“多巴丝肼、盐酸普拉克索片、卡左多巴缓释片、金刚烷胺”等治疗,症状相对稳定。“2型糖尿病、高血压病”20余年,分别服“格列美脲”“甲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血压、血糖平稳。“心功能不全”多年,服“螺内酯”。否认其他病史。
体格检查:体温36.8℃,血压120/80mmHg,谵妄,表情恐惧,偶自言自语,言语含糊不清,对答部分切题,查出幻视、被害妄想,计算力差,时间、地点、人物定向力错误,无自知力。颈软,伸舌居中,双瞳等大同圆,对光反射存在。双肺底闻及少许细湿罗音,未闻及哮鸣音。心界向左下扩大,心率57次/分,律齐。腹部无特殊。双下肢轻度凹陷性浮肿。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征未引出,四肢静止性震颤(家属对比与平素无明显改变),肌张力稍高。
辅助检查:Na+126mmol/L,K+3.5mmol/L,BNP 209.4pg/ml,肌钙蛋白I 0.087ng/ml,肌红蛋白正常范围。血常规:WBC 9.36 X 109/L,n% 84.7%。CT:1.老年性脑萎缩;2.双肺间质性改变并右肺下叶间质性感染。
临床诊断:1.谵妄查因(急性脑血管病待排);2.肺部感染;3.慢性心功能不全;4高血压病3级,很高危组;5.帕金森氏病;6.2型糖尿病;7.低钠血症
治疗经过:
初步治疗:依达拉奉营养脑细胞,心脑血管病二级预防,适当补纳、静脉营养支持,头孢地嗪抗感染,呋塞米利尿。
病情变化:谵妄,两次颅脑CT排外急性脑出血、大面积脑梗塞,据临床心理科意见加奥氮平。
随后治疗过程中病情恶化,意识障碍加重、心肌酶异常、心律失常转入ICU

转入ICU后诊断:1.脓毒症;2.恶性综合征;3.呼吸衰竭;4.老年重症肺炎;5.急性心力衰竭
治疗方案:亚胺培南钠西司他汀钠联合万古霉素抗感染,加强监护及护理,气道管理,拟气管插管、呼吸机支持(患者家属拒绝),补液,静脉营养支持,清除炎症因子,激动多巴胺D2受体,抗心律失常等积极治疗。
在ICU期间,呼吸衰竭、心力衰竭加重,出现上消化道出血、多器官衰竭,最终于10.30日呼吸、心跳停止,积极抢救后未恢复死亡。

讨论:
神经阻滞剂恶性综合征NMS:恶性综合征在是由Delay于1960年提出的,被认为是抗精神病药物最严重的副作用,以高热、意识障碍、严重椎体外系反应、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及肌红蛋白升高等为主要表现。
DSM-V诊断特征
1.使用过多巴胺受体拮抗剂(一般在发病前72小时内)
2.体温过高,伴大量出汗,极端的体温升高反应中枢性的体温调节的破坏(与抗精神病药物其他神经系统副反应的鉴别点)。
3.广泛的肌肉僵直,通常对抗帕金森氏病的药物没有反应(核心特征)。
4.常常可见肌酸激酶至少是正常上限的4倍。
5.意识改变,谵妄或从木僵到昏迷的意识改变。或看起来清醒,但是会眩晕和反应迟钝。
6.自主神经的激活和失稳,心动过速(心率>基线的25%),出汗、血压升高(收缩压或舒张压≥基线的25%)或波动(24小时内,舒张压变化≥20mmHg或收缩压变化≥25mmHg),尿失禁和面色苍白。
7.呼吸急促(呼吸频率>基线的50%),以及呼吸窘迫。
NMS的发病:
1.发病与使用多巴胺受体拮抗剂相关,包括抗精神病药物及治疗躯体疾病的多巴胺受体拮抗剂(如甲氧氯普胺、丙氯拉嗪)
2.数据库研究,NMS发病率为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个体的0.01%-0.02%。
3.激越、全身耗竭、脱水和铁缺乏等因素增加发病风险。
NMS的治疗与预后:
1.一旦诊断,立即停用抗精神病药物,给予积极的对症支持治疗,NMS在大多数案例中是自限性的。停药的恢复时间平均为7-10天,大多数个体在一周内能恢复,几乎所有个体都在30天内恢复。
2.未被识别时,致死率为10%-20%,死因包括肾衰竭、呼吸循环骤停、心功能衰竭、吸入性肺炎、肺栓塞、肝功能衰竭、DIC等。
3.有报道NMS重症患者使用多巴胺激动剂、肌松剂及苯二氮卓类药物可受益。
体会:
①在临床工作中,遇到使用抗精神病药物的患者,我们不仅要关注其躯体疾病的治疗,更要关注抗精神病药物副反应的监测,当此类患者出现高热、震颤、肌张力增高等情况是需要考虑到是否是恶性综合征。
②一旦出现可疑恶性综合征,立即停止抗精神病药物,积极对症处理,请专科会诊。
抗精神病药物常见副反应:
1、神经系统
①椎体外系反应(最常见):急性肌张力障碍、静坐不能、药源性帕金森综合征、迟发型运动障碍、迟发型肌张力障碍、迟发型静坐不能、慢性帕金森综合征。
②恶性综合征(最严重)
③惊厥或诱发癫痫
2、精神方面:过度镇静、抑郁状态、精神运动性兴奋、
3、心血管系统:
①体位性低血压
②心电图改变:窦速、心肌缺血、QT间期延长
③心源性猝死:与出现室速、尖端扭转性室速、QT间期延长等相关
4、呼吸中枢抑制
4、消化道:便秘、口干、食欲减退、肝功能异常等
5、泌尿系统:尿潴留
6、内分泌与代谢:男性乳房增生、溢乳,女性闭经、性欲减退,体重增加
7、造血系统:粒细胞减少
8、皮肤与眼:皮疹,光敏反应,剥脱性皮炎
9、停药反应:突然停药引起头痛、焦虑、失眠、出汗、恶心、呕吐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