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出曲线动力学(第二版)
个人的一点经验总结,希望能与志同道合者共同探讨。
结论
1. 溶出动力学研究的意义
1.1 用数学公式来描述药物的溶出行为,更科学,更合理;
1.2 依据参比制剂的溶出曲线,建立参比制剂溶出曲线溶出动力学公式,未来的受试制剂溶出曲线研究转变为仿参比制剂溶出动力学公式;
1.3 将溶出曲线的溶出行为数字化,为评价溶出曲线间的相似性提供新的评价指标与手段(例如回归系数、回归线斜率与截距);
1.4 新的评价手段克服了BCS I类等药物早期快速溶出而不适用于f2因子评价的不足,适用于任何药物的溶出曲线研究;
1.5 回归系数评价方法也存在自身的不足,即该评价方法牺牲了溶出曲线的首尾两端,对于首尾两端存在较大差异的情况可能存在预测偏差较大的可能;
1.6 该评价方法可以与f2因子法互为补充。
最后编辑于 2019-05-09 · 浏览 4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