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状肌综合征
前两天收了一个70多岁的老婆婆,当时的主诉是右下肢胀痛,因为当天值班收了很些病人(都只下了医嘱,没有写病历) ,就没有仔细的问诊及查体:稍跛行步态,腰部及右侧臀部肌肉稍紧张,L4-S1右侧椎旁稍压痛,无明显叩击痛,右臀部压痛明显,右下肢坐骨神经通路未见明显压痛,左侧“4” (+),右侧(+/-),右侧直腿抬高60°(+),余查体未见特殊,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处理:当时考虑腰椎盘突出问题,建议患者MRI:L3/4、L4/5椎间盘膨出,L4-S1筋膜炎。
予以康复科常规处理后,今天去查房,患者诉症状无明显缓解,我仔细拿出患者外院骨盆DR:没有明显关节炎、股骨头未发现2型及以上改变征像,只是左侧有轻度骨关节炎,骨盆轻度左侧旋转,CE角、sharp角、颈干角等均为见明显异常。与患者沟通建议行髋关节MR,患者因是农村医保,拒绝了检查。
于是我仔细查了下体,梨状肌体表投影区压痛明显,梨状肌紧张试验阳性,这下才发现原来是梨状肌在作祟。是自己大意了。
梨状肌综合征
体征:若痛在臀中肌下方,坐标交叉稍内侧处,必须注意到梨状肌损伤的可能。解剖:梨状肌起于2-4骶椎前面,肌束穿坐骨大孔而出,斜向外下达股骨大转子,它的损伤是引起干性坐骨神经痛最常见的原因。由于此肌被臀大肌所覆盖,准确的体表定位有助于明确诊断和准确治疗。对其体表定位有不同方法:
附注:梨状肌体表投影:
①有人主张由髂骨后上棘与大转子作一连线来表示梨状肌的位置,实践认为此线仅为梨状肌的上缘;
②有人主张先由髂后上棘与尾骨尖作一连线,在此线髂后上棘2厘米处取点,再由此点与大转子作一连线,此线即为梨状肌中心线的体表投影线。若将此线分为三等分,则内1/3为梨状肌在盆腔内的起始段,中1/3为穿出坐骨大孔之后的肌腹部分,外1/3约为肌腱部分。因此,内、中1/3交接处是梨状肌的出口点,中1/3是检查梨状肌伤病变化,进行手法治疗以及其他治疗的部位。
③梨状肌起于S2-4椎前孔两侧,止于股骨大转子,主要作用外展外旋髋关节。
注意:在此处的臀大肌常有痉挛肌束,易与梨状肌相混淆,虽说二者有异,但靠深浅有时也难以分清,最好是在其内、中1/3交界处进行触摸,触得肌束后顺肌束向内侧摸。可触的一骨环,此为坐骨大孔的内侧缘,
梨状肌损伤时除自身有压痛外,常累及坐骨神经,可出现一系列的有关症状,在髂后上棘的上外方若触及一些大小不一,或成串,或散在性的滑动小硬节,这是局部脂肪小叶疝入浅筋膜后发生肿胀,形成结节状的脂肪球,称之为骶髂部脂肪疝,有局部胀痛,牵扯痛和压痛,严重者可影响至别处。
下面附上片子及查体部分图片;






总结:查体时千万每个细节,尽量不要漏掉重要查体,还有千万不要惯性思维,腿痛就是腰椎盘突出,手麻就是颈椎病,其实太多病可以可有相同症状。具体例子就不一一列举了,想必各位大神都比我了解的多。在下小医生一枚,有很多不足、错误,希望大家指正,就当给小医生一些建议以鼓励,我将非常感谢!
最后编辑于 2020-03-05 · 浏览 1.2 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