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86岁患者指脉氧86+五重高危,麻醉科建议暂缓遭施压,最终我选择妥协

麻醉科医师 · 发布于 11-08 · 来自 Android · IP 山东山东
778 浏览

临床麻醉的底线是“生命至上”,但有时,一线医生却要在专业坚守与现实压力间艰难抉择。近日一台高龄高危髋关节置换手术,让我深刻体会到这种无奈——面对叠加多重危重病情的患者,我提出的安全暂缓建议遭行政层级施压,最终为了不耽误患者治疗、推进工作,我选择了妥协。

患者的情况堪称“高危满格”:86岁高龄,体重仅47公斤,基础病扎堆——射血分数49%(逼近心功能不全临界值)、双下肢肌间静脉血栓、双侧肺气肿合并慢性肺炎,肺动脉高压(PG26毫米汞柱)让肺部循环早已不堪重负。更危急的是,8:11患者入室时,生命体征全线告急:心率120次/分、血压185/90mmHg,指脉氧仅86%(正常≥95%),监护心电图还捕捉到频发室早+心肌缺血(已录像留存),五重风险同时压身,每一项都足以诱发致命并发症 。

时间线清晰可查:患者8点口服半片美托洛尔(β受体阻滞剂,起效需1-2小时),入室后我深知,腰硬联合麻醉对循环、呼吸的影响,对于本就缺氧、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的高危患者,强行麻醉可能瞬间引发呼吸衰竭、心梗或血栓脱落。基于专业判断,我建议暂缓麻醉核心操作,等待药物起效、生命体征平稳后再推进,这是麻醉科常规的风险防控流程。

可骨科主任未做任何专业沟通,直接联系院长,通过行政层级向麻醉科主任施压,暗示我“拒绝麻醉”。事实上,从8:11入室到8:45,我已用34分钟高效完成所有术前置管与麻醉准备,从未拖延,只是想为患者争取更安全的麻醉窗口。

面对层层传导的压力,想到患者还在等待手术解除病痛,我最终选择了妥协,在未等心率降至100以下、指脉氧回升至安全范围的情况下,启动了麻醉操作。全程我紧盯监护仪,不敢有丝毫松懈,万幸患者术中未出现严重并发症,顺利完成手术,但这份“侥幸”背后,是我对专业原则的纠结与对患者安全的后怕。

医疗决策本应基于科学与专业,而非行政层级的施压。指脉氧86%、频发室早、心肌缺血这些冰冷数据,背后是86岁老人脆弱的生命。我理解骨科主任想尽快为患者治病的心情,但麻醉科的“暂缓”从不是推诿,而是对生命的敬畏。

此次妥协,是为了推进工作、兼顾多方诉求,但我始终坚信,医疗的核心是“以患者为中心”,专业判断理应得到尊重。希望未来,临床决策能少一些行政干预,多一些专业共识,让医生不用在安全与妥协间挣扎,让每一次手术都能在科学、安全的前提下推进——毕竟,患者的生命,容不得半点侥幸。

慢性心肌缺血综合征 (36)
3 收藏3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3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