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腹痛的临床分类与诊疗策略
腹痛是儿科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其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由于儿童特别是婴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有限,腹痛常表现为哭闹、烦躁不安、身体蜷曲等非特异性症状,给临床诊断带来挑战。本文系统梳理了10种常见儿童腹痛类型的临床特征与处理原则,旨在为临床医师提供实用的诊疗参考。
一、器质性腹痛
1. 肠套叠
- 典型表现:持续性腹痛伴阵发性加重;呕吐、腹泻、腹部包块;婴幼儿表现为哭闹不止、拒食吐奶;病情进展可出现果酱样大便、精神萎靡
- 危急信号:全腹压痛、反跳痛提示肠坏死及腹膜炎
- 处理原则:
- 轻度小肠套叠可尝试手法按摩
- 常规采用空气或水灌肠复位
- 手术指征:灌肠失败、病程超过48小时、<3个月婴儿、超声提示肠管壁坏死、合并休克或腹膜炎
2. 阑尾炎
- 年龄特征表现:
- 新生儿:精神差、发热、拒食呕吐
- 婴幼儿:呕吐腹泻拒食(易误诊为胃肠炎)
- 学龄前期:转移性右下腹痛,固定压痛伴肌紧张
- 处理原则:儿童阑尾炎炎症易扩散,原则上建议手术切除;单纯性阑尾炎症状轻微者可短期保守治疗
3. 肠道蛔虫症
- 典型表现:疼痛部位不固定;伴消瘦、营养不良、贫血
- 危急情况:蛔虫进入胆道引起胆绞痛,甚至休克
- 处理:药物驱虫治疗(如甲苯咪唑)
4. 肠扭转
- 典型表现:突发持续性绞痛、腹胀;呕吐、腰背困痛;停止排气排便
- 处理原则:属急症,短时间内可发生肠绞窄,确诊后需紧急处理
- 术前准备:胃肠减压、灌肠、液体治疗
- 手术指征:准备后症状无改善需手术探查
二、功能性腹痛
1. 消化不良
- 典型表现:腹泻(5-10次/日,粪便酸臭含奶块);食减、腹胀、肠鸣音亢进;精神状态良好
- 处理:
- 培养良好饮食习惯:定时定量、少零食
- 营造专心就餐环境
- 对症用药:抑酸药或胃肠动力药
2. 肠痉挛症
- 典型表现:阵发性哭闹不安,伴呕吐、面颊潮红、双下肢蜷曲;发作时腹肌紧张,可触及痉挛肠管
- 处理:
- 发作时抚慰患儿,轻柔按摩腹部
- 解痉药物缓解痉挛
- 辅助用药:助消化剂、抗过敏药
3. 便秘
- 典型表现:排便困难、费力;粪便干硬粗大;严重时腹胀、纳差
- 处理:
- 基础干预:调整饮食、增加膳食纤维、适量运动
- 药物治疗:缓泻剂、润滑剂
- 进阶处理:必要时灌肠;复杂情况多学科协作
4. 乳糖不耐受
- 典型表现:腹泻频繁(黄色/青绿色稀糊便,泡沫多);肠道气体多;部分患儿吐奶腹胀
- 处理:
- 轻度:无需特殊治疗
- 重度:补液+无乳糖配方奶
- 辅食添加后症状多缓解
5. 胃肠生长痛
- 典型表现:无规律反复发作,每次<10分钟;脐周或上腹痛;程度轻重不一
- 处理:通常无需特殊治疗;热敷、按摩腹部或足三里穴可缓解
6. 精神性腹痛
- 典型表现:与情绪波动相关;疼痛无固定部位;伴紧张不安、失眠头痛
- 处理:重点在于情绪疏导,减少压力源,避免腹胀饮食
三、临床诊疗要点
- 病史采集要点:关注腹痛性质、部位、持续时间、伴随症状、与饮食关系、情绪因素等
- 体格检查重点:腹部触诊(压痛、肌紧张、包块)、肠鸣音、全身状况评估
- 辅助检查选择:根据临床表现选择超声、X线、实验室检查等
- 危急征象识别:腹膜炎体征、休克表现、完全性肠梗阻等需紧急处理
四、总结
儿童腹痛的诊疗需要临床医师具备系统的鉴别诊断思路,准确区分功能性与器质性疾病。对于功能性腹痛,应以调整生活方式、心理疏导为主;对于器质性疾病,特别是急腹症,需要及时识别并采取相应干预措施。掌握各类腹痛的临床特征和处理原则,有助于提高诊疗效率,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