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毅讯|EHJ:首次心梗发作前50%的人没有症状,20%没有任何危险因素


我们常说高血压、高血脂这些是人类健康无声的杀手,但有时候仔细去分析,心肌梗死发作前其实也可能没有特别的前驱症状。甚至有很多人都没有任何的三高(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和不良生活习惯,第一次生病就发生了心肌梗死。近期,Eur Heart J杂志发表了一项最新的真实世界数据分析,探讨了465万多例首次心肌梗死发作患者的疾病特征。
本研究是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了2017年1月1日至2022年9月30日期间美国Clarivate真实世界数据产品中的患者,这些患者年龄≥18岁且经历了首次心肌梗死(根据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定义)。Clarivate真实世界数据产品整合了美国98%的政府和商业健康保险计划的电子健康记录、医疗索赔和药房索赔。研究评估了首次心肌梗死前患者既往ICD-10记录的心脏症状、标准可修改心血管危险因素(SMuRFs)、医生就诊以及预防性药物治疗的使用情况。
研究结果显示:研究识别出2017至2022年间共有4,657,412名患者经历了首次心肌梗死,中位年龄为70岁,其中42.3%为女性。在首次心肌梗死前,50.5%的患者无记录的心脏症状,18.0%的患者无SMuRFs,22.2%的患者无记录的医生就诊,63.4%的患者未被开具任何预防性治疗。与年龄>60岁的患者和女性相比,年龄≤60岁的个体和男性更不可能有记录的心脏症状和SMuRFs,他们较少就诊,较少使用预防性干预,并且更频繁地发生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毅讯点评」
本研究通过5年全美465万例首次心肌梗死发作的患者,发现有50%的患者在心梗发作前没有任何的不适或者症状,18%的人疾病没有任何不良生活习惯或三高情况,22%的人一般不怎么去医院,63%的人没有被医生建议采用任何的心血管预防措施。本研究从一个侧面证明了心肌梗死有时候也是一个无声的杀手,另一方面,这也证明我们其实对自己的心血管健康状况其实知之甚少。以往采用的心血管风险评分的方式其实落地的很少,很少有人去进行心血管专科的体检。笔者近年来在泛血管中心推广的心血管1.5级预防和心血管早期器官损害检查,就是将传统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和心血管早期器官损害相结合。我相信本研究中的18%没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患者,很可能已经有了不同程度的颈动脉或下肢动脉的斑块。如果能早期识别,那么抗血小板和他汀治疗就应该被推荐使用了,可以防止心梗的发生。在信息化时代,我们需要的是数字化的心血管主动健康,一些工作需要去尝试与实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