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病例高热背后的“洪水猛兽”:一位农民工的生死72小时

丁香园临床病例数据库
证书编号:
对方正在输钱
    您的案例《高热背后的“洪水猛兽”:一位农民工的生死72小时》 经同行评议,被丁香园临床病例数据库收录。
收录时间 2025年5月24日
长按识别二维码
查看病例
发布于 05-12 · 浏览 1.4 万 · 来自 Android · IP 山西山西

“唐老师,3床的患者体温又烧到39.8℃了!”规培医生小陈攥着病历本冲进办公室,额角渗着汗珠。监护仪刺耳的报警声在走廊回荡,像一根绷紧的弦。

主治医师老唐从CT片堆里抬起头,镜片后的目光倏然锐利。三天前收治的这个病例,此刻正朝着他最不愿看到的方向发展——

患者老张,35岁建筑工人,因“高热、全身酸痛伴咳嗽3天”入院。初期胸片显示右下肺斑片影,血象白细胞轻度升高,诊断为社区获得性肺炎。可三代头孢连用72小时,体温曲线却像过山车般起伏,今晨更是出现了诡异的新症状:患者的眼白泛着不寻常的血红,尿液浓得像隔夜茶。

“把所有抗生素都停了。”老唐的手指悬在患者眼皮上方,“小陈,你漏掉了最重要的体征。”

监护病房里,小陈愣在原地。他分明记得这位患者结膜本应是苍白的——重度贫血患者常见的体征,可眼前这双充血的眼球,在苍白的面色衬托下,竟显出几分妖异的猩红。

“接触过老鼠吗?两周内下过田蹚过水?”老唐的问题像连珠炮般砸向意识模糊的患者。陪护的妻子突然想起什么:“医生,发病前他回老家修过被洪水泡过的仓库,说踩到过死老鼠......”

老唐的瞳孔猛地收缩,转身时白大褂掀起凌厉的弧度:“立即送血清做钩端螺旋体凝溶试验!首剂青霉素80万单位肌注,准备抢救车,20分钟后可能出现赫氏反应!”

凌晨三点的值班室,小陈盯着文献的手在发抖。电脑屏幕上赫然列着钩端螺旋体病的凶险:起病似流感,却能引发肺出血、肝肾衰竭。最要命的是治疗初期,大量病原体死亡释放毒素引发的赫氏反应,约15%患者会因此出现休克。

“血压80/50mmHg!氧饱和度跌破90%!”护士的惊呼印证了老唐的预言。小陈冲向病房时,看见老唐早已套上防护服在调配多巴胺,镇定得仿佛演练过千百遍。

“记住,不是所有高热都该用抗生素。”老唐将肾上腺素针剂拍进小陈掌心,“有些微生物被杀死时,比活着更危险。”

72小时后,老张的黄疸开始消退。确诊报告显示:钩端螺旋体凝溶试验1:800阳性。这场由洪水中的螺旋体引发的“生化危机”,终于在医护团队的严防死守下偃旗息鼓。

“为什么您能想到钩体病?”小陈给老唐递咖啡时忍不住问。晨光中,老唐指着窗外工地飞扬的尘土:“他虎口有长期劳作的茧,却穿着崭新的工地靴——说明近期换过鞋。洪水+老鼠+建筑工人,这就是钩体病的经典三联征。”

小知识:

1. 钩端螺旋体病确诊依赖凝溶试验(MAT),但窗口期可能滞后,临床遇到疑似病例应早期经验性治疗

2. 青霉素首剂减半可降低赫氏反应风险,同时需备好抢救设备

3. 流行病学史问诊要具体到“是否接触过可能被鼠尿污染的水源”

急诊摸爬滚打二十年,我始终记得老师那句话:问诊要像考古,体征要像鉴宝,有时患者自己都没意识到的细节,才是打开诊断迷宫的钥匙。

该帖还没有疾病标签去添加

最后编辑于 05-12 · 浏览 1.4 万

同行评议 3 人评议
已评议
不开通精选
开通精选
精选已授权,待上线
成功收录
评议结果暂未公布
参与评议
去邀请
4.9
成功收录
病例完整性4.7
临床实用性5.0
诊疗科学性5.0
学术价值4.7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16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