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不是社交红码
一个周六的上午,连续3个女大学生找我开呼气试验的检查单,最后一女孩嘟囔着:我们赶紧去检查吧,好恐怖!
我追问她们,为什么这么紧张。
原来她们宿舍有一女孩确诊为幽门螺杆菌感染,从她们的言语中都能听出对那女孩的歧视,于是我耐心地跟她们讲了幽门螺杆菌的传播及风险等,同寝室居住,注意预防,不一定会被感染,即便被感染,规律治疗即可,不需要过度恐慌,她们的情绪才慢慢稳定下来去做检查。
幽门螺杆菌(Hp)感染在全球范围内非常普遍,但很多人对其传播途径存在误解,导致不必要的恐慌或忽视。
科学认识Hp的传播方式,采取合理预防措施,才能有效降低感染风险。
Hp的主要传播途径目前认为有以下具体方式:
1、家庭内传播(主要途径)共用餐具、水杯:Hp可通过唾液污染餐具,如果家庭成员共用碗筷、杯子,可能造成交叉感染。
咀嚼喂食:部分家长(多见老人)习惯用嘴嚼碎食物喂孩子,这是儿童感染Hp的高危行为。
亲密接触(如接吻):虽然Hp在唾液中的含量较低,但长期密切接触(如夫妻、亲子间)可能增加传播风险。
2、饮食卫生问题 饮用生水或未煮沸的水:Hp可在水中存活,饮用受污染的水可能感染。
食用生冷、不洁食物:如未洗净的蔬菜、生鱼片等,可能携带Hp。
3、医源性传播(罕见但需警惕)•胃镜检查:如果内镜消毒不彻底,可能造成交叉感染(正规医疗机构严格消毒,风险极低)。

常见误区:“Hp会通过空气传播”。
Hp主要经口传播。“一起吃饭就一定会传染”并非绝对,但长期共餐确实可能增加风险。
如何科学预防Hp传播?
1.家庭内预防(关键!)
推广分餐制或使用公筷:减少唾液接触餐具的机会。
避免咀嚼喂食婴幼儿:改用研磨碗或辅食机处理食物。
定期消毒餐具:高温煮沸(100℃ 5分钟)或使用消毒柜。
感染者单独使用牙刷、杯子:避免唾液交叉污染。
饮食卫生。
不喝生水,不吃生食:确保食物充分加热。
饭前便后洗手:尤其是接触可能被污染的物品后。
3.高危人群筛查与治疗•家庭成员中有一人感染Hp,建议其他成员检测(如呼气试验)。感染者规范治疗(四联疗法等)。

关于Hp传播的常见疑问
Q1:接吻会传染Hp吗?→可能性较低,但长期频繁接吻可能增加风险。Hp在唾液中的含量较少,一般社交接吻感染概率不高,但夫妻或亲密伴侣间长期密切接触需注意。Q2:Hp会通过宠物传播吗?→目前无明确证据。猫狗等宠物可能携带Hp,但与人感染的菌株不同,尚未证实会传染给人。
Q3:外出聚餐容易感染Hp吗?→短期偶尔共餐风险低,但长期频繁共餐需警惕。建议使用公筷,避免用个人筷子夹取公共菜肴。
Q4:Hp感染后能自愈吗?→一般不会自愈,未经治疗的Hp感染通常长期存在,可能逐渐损伤胃黏膜。
总结:科学应对Hp传播
1.传播途径明确:主要通过共餐、咀嚼喂食等家庭内密切接触传播。
2.预防重于治疗:分餐制、公筷、饮食卫生是有效手段。
3.感染者规范治疗:减少传染源,降低家庭内传播风险。不必过度恐慌,但需提高防护意识!
正确认识Hp的传播方式,采取合理措施,可显著降低感染率。如有疑虑,建议就医检测(如呼气试验)。
最后编辑于 04-06 · 浏览 3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