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宁疗护--文献检索与评论汇总
安宁疗护--文献检索与评论汇总
2024-06-17,9:35 整理,完笔,辛老师
作者介绍:
辛老师,丁香园荣誉版主、丁香园评论员、
黄岩区老科技工作者协会理事。
浙江省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原药学部主任。
摘要:
目的:温州地区首推出安宁疗护医疗费用支付经验的官方报告【1】,回应当前推行安宁疗护的艰难前期宣教文献收录。方法:手机版,
丁香园,合理用药版,输”安宁疗护“关键词,2024-04-14;19:16 检索,汇集于(微信圈):临床用药圈),逐条汇集,每条标题,可于合理用药版,复制检索网址,阅读原文。各条标题发布时有评论记录的,提出附录,便于阅读发布者观点。 结果 :共28条,基本属于宣教阶段,有思想意识领先者,先于自身践行。结论:针对我国的老龄化社会发展现状,加强安宁疗护,正确认识人的生老病死自然过程,仍需加强宣教。
2024-06-17,9:35 整理,完笔,辛老师
【1】浙江温州:协同破解安宁疗护支付难题
1,文献目录
【1】 从卡特夫人离世看安宁疗护发展
【2】安宁疗护需要医生的参与和引领
【3】转发:沧州市人民医院安宁疗护-经验体会
【4】“临终关怀”“尊严死亡”“生前预嘱”为何没有写入民法典?
【5】让逝者有尊严 让生者无遗憾
【6】“吗啡纠纷案”的样本意义:让“优逝”可行
【7】让生命有尊严地“谢幕”
【8】《“吗啡纠纷案”样本意义:让“优逝”可行
【9】让生命温暖“谢幕”
【10】尊严死立法需要取得更多共识
【11】让老年人有一个温馨的晚年
【12】什么是真正的善终
【13】胡宜安:“云上”生死课
【14】给予生命更多关爱与尊严
【15】生死两相安,药师也能帮大忙
【16】开展缓和医疗,医生面临哪些挑战
【18】专家们为何要对缓和医疗重新定义
【19】走出中国特色应对人口老龄化道路
【20】别用罕见个案“吓唬”老百姓
【21】医学,药学,和哲学-感言
【22】体会过后,我看疾病和死亡
【23】推动医养结合向纵深发展
【24】对话彭小华:如果你能决定临终的方式……
【25】王岳:追寻医学的人文精神
【26】注射『吗啡』引发的官司!
【27】让生命有尊严地谢幕
原文:
摘要:
目的:温州地区首推出安宁疗护医疗费用支付经验的官方报告【1】,回应当前推行安宁疗护的艰难前期宣教文献收录。方法:手机版,
丁香园,合理用药版,输”安宁疗护“关键词,2024-04-14;19:16 检索,汇集于(微信圈):临床用药圈),逐条汇集,每条标题,可于合理用药版,复制检索网址,阅读原文。各条标题发布时有评论记录的,提出附录,便于阅读发布者观点。 结果 :共28条,基本属于宣教阶段,有思想意识领先者,先于自身践行。结论:针对我国的老龄化社会发展现状,加强安宁疗护,正确认识人的生老病死自然过程,仍需加强宣教。
2024-06-17,9:35 整理,完笔,辛老师
【1】浙江温州:协同破解安宁疗护支付难题
文献
【1】 从卡特夫人离世看安宁疗护发展
辛老师hyxxj1949,发布于 2023-12-15 · IP浙江
按:
文章最后:
“即便是处在生命末期的患者,家属也基本上都要求进行抢救,“永不放弃”成为生命末期患者治疗的主旋律。”
这种情况,还是概念转换问题,
但本文另一句话是较新的观念:”只有在做好症状控制和舒适照护的前提下,人文关怀才能发挥作用。“
通俗解读:“症状控制和舒适照护”-是需要医药护专业技术含量的。
前期,一个邻居,因肿瘤疼痛,每天白天黑夜,尤其是深更半夜,因疼痛呼叫,如杀猪般喊叫到天亮,悽惨的喊叫声震天响,传遍半片天,连续几天几夜,这样情景,家人的理念,就成问题。文章上述这句话很在理,
只有把”疼痛症状控制人文关怀才能发挥作用。
北医三院(ICU)副主任医师薄世宁讲座。非常感人,本人引用在2023《过新年,话新冠》课件【1】,标题-2:为病患找回尊严:
癌症晚期病人最怕的不是死亡,而是疼痛,疼痛的折磨比死亡都可怕。有的病人痛不欲生,甚至抑郁自杀。这个时候,不止疼,再多的安慰都不能让病人挽回尊严。”
2023-12-15,20:15,收录,辛老师
文献
【1】我眼中的医学终极价值
从卡特夫人离世看安宁疗护发展
健康报,2023年12月6日(5)
【2】安宁疗护需要医生的参与和引领
发布于 2021-03-18 · IP浙江
健康报,2021 年 3 月 16 日 星期 二(5版)
【3】转发:沧州市人民医院安宁疗护-经验体会
发布于 2021-11-01 · IP浙江
【4】“临终关怀”“尊严死亡”“生前预嘱”为何没有写入民法典?
http://m.mp.oeeee.com/a/BAAFRD000020210222442338.html
南方都市报APP • 健闻
原创2021-02-22 20:41
【5】让逝者有尊严 让生者无遗憾
发布于 04-09 · IP浙江
【6】“吗啡纠纷案”的样本意义:让“优逝”可行
发布于 2017-09-04 · IP安徽
“吗啡纠纷案”的样本意义:让“优逝”可行
健康报 2017年9月1日
陆军总医院肿瘤科 刘端祺 张建伟
【7】让生命有尊严地“谢幕”
发布于 2021-03-05 · IP浙江
按:
如何对待人生临终,官方媒体不断地宣传,但改变旧观念并不容易。如同闯红灯,要丧命的,也屡宣传屡禁不止。这里又一文报道:让生命有尊严地“谢幕”,大家一读。
对本人来说,这文章报告的主题,研究了十 几年了,编写《老年健康养生200问》的开篇:人生认识篇,主题就是论述如何认识人的老龄化阶段的到来,就是让患者和家人如何对待人的生老病死的最后一站。
这主题,目前一大段时间内,是不会”过期“的。认识处理好这阶段的里里外外,就是个人家庭的切身利益,与人的认识水准紧密联系在一起。例,临终前的医药费用,多化与少化,就看家属的认识水准了!
2021-03-05,辛老师
新春走基层
让生命有尊严地“谢幕”
健康报,2021 年 2 月 23 日 星期 二(头版)
【8】《“吗啡纠纷案”样本意义:让“优逝”可行
发布于 2019-10-14 · IP浙江
这个帖子发布于 4 年零 247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这个帖子发布于2年零40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读后随笔:
健康报,2017-09-01(5版)报道:《“吗啡纠纷案”样本意义:让“优逝”可行》。作者:刘端祺,等。
刘端祺,中国晚癌疼痛治疗的先行者,几十年前就认识,就学习他提出的吗啡类药物对晚癌疼痛患者如何减少疼痛的折磨,如何善终的一整套理论和实践经验。来我院作过晚癌疼痛治疗讲座。
中国医学论坛报组织编写的“死亡如此多情”一书,100多个临床一线医学专家撰写了各人亲身经历的各色各样的临终病人的病人和家庭成员的复杂的心情感受,人生如何善终,成为一个现实的社会话题。我的认识和理念,很大部分来自刘端琪的学术思想。但,想不到,为了晚期癌症患者研究了大半辈子的医学专家,却面临一场人文医学相关的司法官司,经过限难曲折的医疗纠纷官司,最后又逆转,官司胜诉!
现在这篇文章报道,为什么我一看到就马上转发,是在于我对社会上对待如何善终问题,存在着许多滞后认知水平,更为老龄化社会的沉重负担感到担忧。我的认知思想体现在我主持编写的“老年健康养生200问”一书,第一篇:人生认识篇。就是针对人的生死观问题。现在人的思想认识滞后,既增加家庭的精神和经济负担,也增加社会的沉重负担。
文章标题中的“优逝”一语,我的认识,就是更少痛苦的离去。有些人所谓尽“孝”,“砸锅卖铁”也要让该死去的亲人不让死,临终前几分钟还要尽全力抢救,以致于人工呼吸,心肺复苏术中压断肋骨等,我的看法是活折腾到最后一秒钟,让其“不得好死”!抢救病房一天1万多元医药费用,连巴金老人都说:长寿对他来说是一种折磨!
摘要本文几个标题:1,案件体现了司法系统对我国疗护事业的支持,有利于“优逝”理念的推广。2,判决洗脱了吗啡的污名,也使从事安宁疗护的医护人员感受到了司法的公正平。3,安宁疗护在伦理、法理等方面还有诸多“坎儿”,需要深刻的观念转变和细致的医患沟通。
辛学俊
2017-09-04
----
【9】让生命温暖“谢幕”
发布于 04-09 · IP浙江
记者采访了临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安宁医疗团队
http://paper.taizhou.com.cn/taizhou/tzwb/pc/content/202404/04/content_197825.html
台州晚报,2024-04-04,(2)
浏览 191
【10】尊严死立法需要取得更多共识
发布于 2022-02-20 · IP浙江
丁当奖励執著 +2丁当点击查看
尊严死立法需要取得更多共识
健康报,2022年2月14日(2)
【11】让老年人有一个温馨的晚年
发布于 2019-10-29 · IP浙江
这个帖子发布于 4 年零 232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聚焦江西老龄健康事业(上)
让老年人有一个温馨的晚年
健康报,2019 年 10 月 25 日(头版)
【12】什么是真正的善终
发布于 2020-10-15 · IP浙江
这个帖子发布于 3 年零 246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什么是真正的善终
健康报,2020 年 10 月 13 日 星期 二(5版)
□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 路桂军
【13】胡宜安:“云上”生死课
发布于 04-27 · IP浙江
评说
胡宜安:“云上”生死课
2024年4月16日-7
□ 魏婉笛
【14】给予生命更多关爱与尊严
发布于 2021-01-28 · IP浙江
这个帖子发布于 3 年零 140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医养结合实践
给予生命更多关爱与尊严
健康报 2021 年 1 月 19 日 星期 二(8版)
【15】生死两相安,药师也能帮大忙
发布于 04-06 · IP浙江
按 :
老编,《生死两相安,药师也能帮大忙》,这帖子没有看到具体作者,是不是你写的?
我介入安宁疗护领域的学习,领会,宣教,很长一段时间了,所以,在编辑巜老年健康养生200问》一书时,专题增加了第一篇,人生认识篇。我们可以一起讨论。
2024-04-05,早上,5:45,辛老师
原帖全文:
生死两相安,药师也能帮大忙
原创 疯太妮 临药网 2024-04-05 18:54 山东
【16】开展缓和医疗,医生面临哪些挑战
发布于 2018-11-21 · IP浙江
丁当奖励執著 +1丁当点击查看
开展缓和医疗,医生面临哪些挑战
健康报,,2018-11-12(8版):标题:开展缓和医疗,医生面临哪些挑战。
此文报告了“2018缓和医疗(安宁疗护)国际高峰论坛”几点精神。
读这个报道,首先应了解“什么叫“缓和医疗”?
用第一小标题中内容解读,医生第一责任是“救命”,第二责任是“让病人有尊严、少痛苦地死亡。缓和医疗的目的是让患者无痛苦离世”。可我国在世界死亡质量排名81位中排名71位,说明我国的临终患者“不得好死”现象非常严重。
第二标题,临床实施中遇到难点。
死亡教育滞后。在临终前的评判节点上凭经验。换句简单的话,就是什么时候转入安宁疗护,也就是说不再“抢救”,仅仅针对减少患者痛苦的医疗措施,难以把握。家属不认识,不表态,医生总是会“全力抢救”,直至,“折腾”到最后一秒钟。准确地评论,这不算子女“尽孝”,这是子女不懂科学活折磨临终老人。有人说,“到时候由不得你”!这话在老人昏迷状态时任由家人摆布。但在脑子清灵时,可以立“生前遗嘱”,表示在临终前放弃抢救,以求“善终”,。
第三标题:期待全社会共同推进。
讲得是公众教育,立法问题。
-----
按:
为编写解答:“乳腺癌双靶治疗与胸腺法新”网友提问,第5 节:医药成本与人生命质量性价比的评估,重新编辑本文,电子版已过期,只能利用手机扫描,,便于编辑过程中阅读,摘录。
2022-04-08,辛老师
【17】安宁缓和医疗:肿瘤患者的“和平战役”
发布于 2021-05-15 · IP浙江
这个帖子发布于 3 年零 33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按:
肿瘤病例这么多,这文章很参考意义。
2021-05-15
安宁缓和医疗:肿瘤患者的“和平战役”
健康报,2021-04-28(5)
□北京协和医院安宁缓和医疗组组长、老年医学科主任医师 宁晓红
【18】专家们为何要对缓和医疗重新定义
发布于 2020-10-15 · IP浙江
这个帖子发布于 3 年零 246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按:
为什么一见报道,第一时间收录?
因为,社会上俗称:人生结蒂难!
事实上,人生如何善终,还没解决。太多的人,在万分痛苦中离去。凡快速离去,除了一时的悲痛,大多时候是说:“有福气”。
老的缓和医疗观念,本人编入《老年健康养生200问》,占去一定篇幅,还没普及,新的进展来了 ,提到新高度。
中国老龄化社会大国,加速这个理念普及,利国利民利家利已!
文章部分摘要:
强调痛苦是新定义的理念支柱,应根据需要,而不是根据预后或疾病的阶段提供缓和医疗。视为应对急性流行疾病和人道主义紧急情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对比新旧
对象从严重威胁生命的疾病,扩大到与健康相关的严重痛苦,
新定义强调了沟通的重要性。
实施地点,是可以在任何地方进行.
居家的缓和医疗是应该提倡的
新定义强调了缓和医疗的专业性
缓和医疗也是一种积极的治疗.
既往认为,缓和医疗是对晚期患者的放弃,这一观点是不正确的
儿童、老年人和弱势人群提供缓和医疗服务
确保将缓和医疗融合为医疗保险项目的一部分
确保有足够的途径获取缓解疼痛和提供缓和医疗的基本药品和技术,包括针对儿科的配方。
确保缓和医疗是所有医疗服务的一部分(从社区保健项目到医院。
确保弱势群体,包括儿童和老人,拥有途径获取足够的缓和医疗服务;
新定义的不足之处
存在一定争议
晚期肿瘤患者抗肿瘤治疗的应用—--存在争议,模糊。
2020-10-15,辛老师
人文·观察 安宁疗护
专家们为何要对缓和医疗重新定义
健康报,2020 年 10 月 13 日 星期 二(5版)
【19】走出中国特色应对人口老龄化道路
发布于 2019-12-02 · IP浙江
这个帖子发布于 4 年零 198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读后感:
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第2 条,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涉及药师一项任务:孕妇用药安全教育!第3 条。健康教育,涉及医药科普教育。
这些工作,与药师职业职责有关联。
“2,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提升新增劳动力质量、构建老有所学的终身学习体系,提高我国人力资源整体素质。
3,包括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疾病诊治、康复护理、长期照护、安宁疗护的综合、连续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
2019-12-02
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提出——
走出中国特色应对人口老龄化道路
健康报,2019 年 11 月 22 日 星期 五(头版)
【20】别用罕见个案“吓唬”老百姓
发布于 2019-07-25 · IP浙江
这个帖子发布于 4 年零 328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按:
这篇文章也提到了“标题党”文章问题。
科普是向大众传播健康科学知识,而不是通过标题党来忽悠百姓,通过恐吓来吸引眼球的。这样的伪科普我们应该自觉抵制。
自媒体时代,缺少了把关,缺少了准入,让一些伪科普可以堂而皇之地变成“10万+”热文。我们建议有关部门要加强监管,严厉打击这类哗众取宠的伪科普.
2019-07-25
别用罕见个案“吓唬”老百姓
健康报,2019 年 7 月 22 日 星期 一,(8版)
【21】医学,药学,和哲学-感言
发布于 2022-06-11 · IP浙江
【22】体会过后,我看疾病和死亡
发布于 2021-05-15 · IP浙江
丁当奖励執著 +1丁当点击查看
体会过后,我看疾病和死亡
健康报,2021-05-11(5)
□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朱利明
【23】推动医养结合向纵深发展
发布于 2023-12-28 · IP浙江
达人点赞dxy_7igtdz85 已点赞
银龄论坛
推动医养结合向纵深发展
健康报,,---2023年12月19日(8)
【24】对话彭小华:如果你能决定临终的方式……
发布于 2021-04-01 · IP浙江
这个帖子发布于 3 年零 77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读后感:
我很认真地读完了这个报道,并且逐字逐可做出不同的显著标记。在边阅读边标记的过程中,脑子里又不断的思绪万千,涌出许多遐想。
第一,回忆起2007年,上海华山医院张永信教授来本院作学术报告,其中有一段报告,讲述到中国的抗生素鼻祖:戴自英教授,生前曾有遗嘱,要求在他临终时,不要抢救。结果,最后在临终时,仍然被学生,全身插满了管子。
张永信教授口才极好,讲得活龙活现。这个报告,只有我唯一的有个视频记录。在我编写《老年健康养生200问》一书时,构思突出新的理念,增加了《第一篇:人生认识篇》,其启蒙思想,最早,来自张永信教授的报告。在后续的讲课件中,多次引用了这个内容,还从网上搜索到戴自英教授的遗像。
第二,想起了我的恩师:杜有功老师。在我们编写完成了《老年健康养生200问》一书,他反复学习后,他同我说,他也要走“舒缓医疗”的道路,不让自己过度医疗。但他从体检中发现癌症,到北京手术后回来,和我聊天中说起,北京的中年手术专家,还不知道“舒缓医疗”这个名词,感到奇怪。
杜有功老师的理念,应该是超前的,在临终前,用手机对着自己:插着鼻饲管,消瘦的面庞,自拍了好几张自画像,发送给浙江省医院药学界的老朋友。我早几天,清理手机照片时,又翻出了这几张照片。2020春节期间,新冠疫情,全国封城,堵在家里,我联系上中国医院药学界元老吴永佩先生,告诉他,杜有功老师去世了!不过几分钟,马上收到张永信教授的来电:我是华山医院张永信,请加我微信。我们几人,在2006年合肥会议,真的是无话不谈,非常融合。张永信教授身居高位,但非常平易近人,所以,使人久久不能忘怀。
第三,黄岩老科协的领导,向我提醒:《健康养生200问》,这书,抓紧发送完,免得过时了,失去阅读价值。
我说:不会过时的,中国老龄化社会正逐步进展,如何面对老龄化,是当今中国政府一大重头戏,现在媒体逐步加大这方面的宣传力度。现在医保基金吃紧,如何改变人们观,减少人们对临终病人的过度医疗,是一个艰巨的理念更新转换的系统工程。
在这里,我要介绍,老科协群里,接受这本书的新理念的老同志不少,但要处理涉及到临终医疗抢救的决策时,又没有了话语权,尽管抢救病房每天近1万元医疗费用,这个决策权在子女们手里,主要家属不发话停止抢救,医护人员总得持续抢救。有些子女(是医务人员)能醒悟,可其他子女亲属不答应,与文章中介绍的完全一样。
中国的人文医学,理念文化的更新,还差相当一段距离。
第四,我要把它编辑成普通文档,发送给网友,因为,相当部分网友,进不了丁香园网站阅读。
2021-04-01,辛老师
【25】王岳:追寻医学的人文精神
发布于 2021-01-14 · IP浙江
这个帖子发布于 3 年零 154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王岳:追寻医学的人文精神
健康报2021 年 1 月 8 日 星期 五(8)
【26】注射『吗啡』引发的官司!
发布于 2017-01-09 · IP安徽
这个帖子发布于 7 年零 160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医生请注意 注射『吗啡』引发的官司!其实我们很多医生都这么做过!
2017-01-08 医护讯
篇首:
一个由吗啡引发的医疗纠纷”在国内医学界引起广泛讨论。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了“维护生命,并将死亡视为一个正常的过程,既不加速、也不延迟死亡”的原则。
来源:健康时报。
【27】让生命有尊严地谢幕
发布于 刚刚 · IP浙江
按:
这文报告,在(安宁疗护)专题汇总编号【27】号,报道浙江省宁波市在安宁疗护领域主动探索
2024-06-17,9:35 记录,辛老师
标题-1:构建“创新型”多方位服务模式
标题-2:打造“融合型”多学科服务团队
标题-3:深化“人文型”多元化服务内涵
最后编辑于 2024-06-17 · 浏览 2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