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磷酰胺在膜性肾病中的应用

膜性肾病是一种导致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和水肿的肾脏疾病,多数情况下与足细胞上的特异性抗原(如PLA2R或THSD7A)的自身抗体有关。环磷酰胺是一种免疫抑制剂,可以抑制B细胞产生抗体,从而减少肾小球的免疫损伤。
根据KDIGO指南,环磷酰胺联合糖皮质激素是MN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案,尤其是对于有肾功能下降或高风险的患者。一般来说,环磷酰胺的用法有以下几点:
- 环磷酰胺的初始剂量为2mg/kg/d,口服或静脉注射,每月递减0.25mg/kg/d,直至1.5mg/kg/d,维持6个月,然后逐渐停药。
- 环磷酰胺的累积剂量应小于12g,以降低感染、肿瘤和生殖毒性的风险。
- 环磷酰胺的治疗效果通常在3-6个月内出现,如果6个月后仍无效,应考虑更换其他治疗方案。
- 环磷酰胺的治疗应与糖皮质激素联合使用,糖皮质激素的初始剂量为1mg/kg/d,口服,逐渐减量至0.1-0.2mg/kg/d,维持12-24个月,然后逐渐停药。
- 环磷酰胺的治疗应在严密的监测下进行,包括定期检测血常规、肝肾功能、尿常规、尿蛋白、血压、血糖、血脂、血药浓度等指标。
环磷酰胺治疗MN的总疗程一般为12-24个月,具体取决于患者的病情、疗效和耐受性。环磷酰胺治疗MN的缓解率为50-80%,复发率为20-40%。环磷酰胺治疗MN的主要不良反应有:
- 感染:环磷酰胺会抑制白细胞的生成和功能,增加细菌、病毒和真菌感染的风险,尤其是泌尿道感染、呼吸道感染和带状疱疹。因此,环磷酰胺治疗期间应避免接触传染源,及时发现和治疗感染,必要时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
- 肿瘤:环磷酰胺会损伤DNA,增加恶性肿瘤的风险,尤其是膀胱癌、淋巴瘤和白血病。因此,环磷酰胺治疗期间应定期检查尿液和血液,注意有无血尿、贫血、发热、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及时发现和治疗肿瘤,必要时预防性使用卡必肽或美司那。
- 生殖毒性:环磷酰胺会抑制性腺的功能,导致月经紊乱、闭经、卵巢早衰、精子减少、不育等。因此,环磷酰胺治疗期间应避免怀孕,必要时采取避孕措施,或在治疗前冷冻保存卵子或精子。
- 其他:环磷酰胺还可能引起恶心、呕吐、腹泻、脱发、出血、肝炎、骨髓抑制、过敏反应等不良反应,一般较轻微,可通过调整剂量或对症处理缓解。
以上关于膜性肾病和环磷酰胺治疗的信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请注意,这些信息仅供参考。可能会有不足或错误,欢迎和您一起交流探讨。
最后编辑于 2023-11-11 · 浏览 3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