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室颤、室性心动过速、心电图特点是什么?

发布于 2023-05-09 · 浏览 4760 · IP 山西山西
这个帖子发布于 1 年零 358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iconfy1940 已点赞

室性心动过速心电图特征 6 点必掌握:

  • 三个以上的室性早搏连续出现;
  • QRS 波群形态畸形,时限 > 0.12 s;常有继发性 ST-T 波改变;
  • 心室频率为 100~250 次/min,基本匀齐;
  • 心房活动与 QRS 波无固定关系,室房分离,偶见逆传 P 波或窦性夺获;
  • 通常突然开始心动过速;
  • 有时可见窦性 P 波下传,形成室性融合波;

提示室速的心电图表现必知道:

  • 心室窦性夺获
  • 房室分离:特异性 100%  
  • 室性融合波
  • QRS 波形态:胸导 QRS 波同向性;电轴极性
  • QRS 波形态与窦律时室性期前收缩一致          


临床判读法则必理解:

Brugada 4 步法:室速 or 室上速?

img
img

Vereckei 4 步法:室速 or 室上速?

  

img
img

A. 室性心动过速心电图,Vi/Vt 比值 ≤ 1

B. 室上速伴室内阻滞心电图,Vi/Vt 比值 > 1


心室颤动(Ventricular fibrilation,VF)

简称室颤。患者心肌失去了整体舒缩的「合胞体」作用,心室各处心肌呈不规则的无序活动,看上去像在「颤动」,故此命名。此时心脏已经完全失去了泵血能力。心电图表现为基线消失,代之以频率及振幅不规则的双向曲线。

室颤特征:心电胡乱发动,心肌各自为政,无序传导、收缩,失去整体响应。

室颤在临床上又分为「粗颤(图 1)」和「细颤(图 2)」两种。

前者振幅 ≥ 0.6 mv,多为刚刚发病时的表现,是立即除颤的适应证,故粗颤属于「可电击心律(shockable rhythm)」,室颤时表现的振幅越高,提示除颤的效果越好;

img

图 1. 心室粗颤

后者振幅小于 0.6 mv,提示患者的室颤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其心肌能量已经严重耗竭。此时除颤效果较差,即使通过放电去除了紊乱的心电活动,患者心脏也难以复搏。

故细颤属于「不可电击心律(unshockable rhythm)」,此时应该首先通过 CPR 为患者心肌提供氧气和能量,待其转为可电击心律时方能实施除颤[1]

img

图 2. 心室细颤

临床上按病因可将其分为原发性室颤、继发性室颤及终末性室颤。

① 原发性室颤:

多由突发的心肌缺血(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或基因缺陷型心肌离子通道障碍造成,其重要特征是发病前患者没有明显的血流动力学异常。此类室颤是即刻除颤的最佳适应证,如果及时除颤,成功率为 89%~95%[2]

② 继发性室颤:

在心力衰竭、休克、代谢及电解质紊乱、缺氧、中毒等严重情况基础上发生的室颤,这类室颤患者发病前已经有血流动力学改变。对此类室颤虽然可以除颤,但效果极其有限,如未能解决室颤的继发原因,则患者预后很差。

根据北京阜外医院的临床资料,即使是及时除颤,继发性室颤的除颤成功率仅为 40%~50%,即使复苏成功,患者的住院病死率仍高达 50%~70%[2]。对于已经发生血流动力学障碍及有机械性损伤(如腱索断裂、心肌破裂等)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一旦发生室颤,患者的即刻死亡率高达 59%~89%[3]

③ 终末性室颤:

为各种慢性衰竭性疾病或终末期疾病患者临终前发生的室颤,此类室颤持续的时间往往非常短,很快变为心电静止。这样的患者不适合除颤。即使实施除颤,也不能挽救患者,这是由于患者的生命已经走到了尽头。

心室颤动||室颤 (60)
室性心动过速||室速 (176)

最后编辑于 2023-05-09 · 浏览 4760

4 222 25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4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