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关于“什么是精神障碍?”的思考

发布于 2023-03-29 · 浏览 792 · 来自 Android · IP 浙江浙江
这个帖子发布于 2 年零 33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记得在读大学学内科学时,老师和教课书上都是直接讲某某疾病,按照系统分类,然后包括定义,流行病学,病理,病生,诊断,治疗,并发症,预后等。同学们也认真地听讲,思考和记忆。但教课书上一直没提到什么是疾病?唯一的好像是预防医学教课书上提到的WHO关于健康的定义:不仅没有疾病或障碍,而是身体,心理,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仍没有真正讲到什么是疾病。当时没有参考书,也没有网络资源,只有几本权威的教科书,于是只能独自陷入思考。最后自己得出:疾病就是痛苦和功能受损,更进一步说疾病就是功能受损,因为痛苦最终的落脚点也是功能受损,但功能受损不一定痛苦。但后来一直没有在正式的医学书籍及出版物上看到相应的说法而得到印证。直到看到精神医学教科书时,第一次看到“精神障碍”的定义,落脚点在痛苦和社会工能受损。这也印证自己之前的思考是对的。ICD10精神和行为疾病部分,专门强调了诊断“精神障碍”时痛苦和社会功能受损判断的重要性。

然而实际上,什么是精神障碍?作为精神医学的基本问题,判断标准本身一直存在争议,值得思考和研究。躯体疾病在于痛苦和身体功能受损应该是确定无疑的,判断标准会有相对一致,因为这些是自然的,客观的,显而易见的,直观的。然后精神疾病(障碍)中痛苦和社会功能的评判就没那么一致了。精神痛苦体验很主观,社会功能包括日常生活,社交,工作,学习等,有没有受损参照的是社会标准,与政治,文化,宗教有关,不是客观的。所以一定程度精神障碍是主观性疾病,是给不符合社会和文化期望的,社会不能容忍的,社会适应不良的人群贴上的疾病标签。一部分人自己觉得痛苦,但周围人根本无法理解,称之“无病呻吟”,一部分人自觉没有痛苦,没有精神疾病,但别人都觉得他有病。

所以疾病在于痛苦和社会功能受损,这应该是确定无疑的,然而躯体疾病和精神疾病中的痛苦和社会功能受损的标准是完全不一样的,特别是精神障碍的判断值得仔细审视。

Throughout history, people’s understanding of psychopathology has constantly shifted; different cultures and historical periods have labelled ‘mad’ those whom other times and societies have regarded as ‘sane’. Indeed, it has been argued that madness is nothing but a label pinned by the respectable on those they cannot tolerate or that society is in actuality so demanding or alienating that it drives the most vulnerable souls to distraction.

INTRODUCTION TO PSYCHOPATHOLOGY

Alessandra Lemma


精神疾病 (61)

最后编辑于 2023-03-29 · 浏览 792

3 4 3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3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