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发性胸痛,伴头晕头昏1周”病例分析分享
查看病例
患者性别:男
患者年龄:71岁
主诉:因“阵发性胸痛,伴头晕头昏1周”入院。
简要病史:现病史:患者近1周来无明显诱因下发作胸闷、胸部隐痛不适,位于胸骨后约患者半掌大小,胸部有紧缩感,持续1-2分钟后自行缓解,无出汗,伴头昏头晕,发作晕厥一次,未跌倒,无呕吐,无抽搐,无肢体乏力,昨日来院就诊,收住入院进一步诊治。刻下:患者神志清,有阵发性头昏头晕,胸闷不适,纳寐可,大小便正常。
既往史: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6年,服用“拜新同”,自诉血压控制尚可,有“高血脂、痛风”病史。否认“糖尿病”病史等、传染病史及其密切接触史。无外伤、手术史。无输血史。无中毒史,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及其他。预防接种史按计划进行。
辅助检查:实验室与器械检查:CT胸部:两肺小结节,随访。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阴性。

图1 双肾输尿管+前列腺+肝胆胰脾超声检查报告

图2 心脏超声+头颅磁共振检查报告

图3 血管CT检查报告

图4 血常规检查报告

图5 心梗三项+心力衰竭定量测定检查报告

图6 甲状腺+前列腺癌相关标志检查报告

图7 大生化检验组合检查报告

图8 凝血功能检查报告

图9 急诊电解质+急诊凝血功能检查报告
临床诊断:中医:1、胸痹心痛; 2、痰瘀互结证。
西医:1、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2、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3、脑动脉供血不足;
4、高血压病2级(极高危);
5、腔隙性脑梗死;
6、痛风;
7、高脂血症;
8、低钾血症;
9、脂肪肝。
治疗经过:入院后完善相关辅助检验检查,中医以急则治标,缓则治本原则;西医予降血压,调脂,抗血小板,改善血循环等治疗。2021-12-29,CT血管: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表现:左前降支(LAD)近段管壁非钙化斑块,管腔重度狭窄;中段关闭钙化、非钙化、混合斑块,管腔重度狭窄。左回旋支(LCX)近段管壁非钙化斑块,管腔轻度狭窄。第二钝缘支(OM2)管壁钙化、非钙化斑块,管腔中度狭窄。请心内科会诊后建议行冠脉造影明确诊断,转我科后2021.12.31在心导管室行冠状动脉造影+支架置入术。造影显示:冠状动脉分布呈均衡型,左前降支近段至中远段弥漫性狭窄,近段最狭窄处约90%;左回旋支钝缘支发出后60%局限性狭窄;右冠状动脉未见明显狭窄。与患者及其属沟通后,干预左前降支,植入3枚支架。术后继续予抗血小板,抗动脉粥样硬化等治疗。经治好转,予出院。
讨论:患者老年男性,入院诊疗计划:1、拟查项目:心梗三项、三大常规、大生化组合、肿瘤指标、甲功、心脏彩超、颈动脉彩超、双肾输尿管、肝胆胰脾彩超、心电图、冠脉CT、头MR等。2、中医以急则治标,缓则治本原则,予豁痰化瘀止痛之剂,拟豁痰化瘀汤:瓜蒌15g薤白109g石菖蒲10g苍术10g陈皮10g丹参20g川芎15g土鳖虫6g 5付常规煎服。3、西医治疗予拜新同控制血压,阿托伐他汀调脂,拜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抗栓,丹参多酚酸盐改善微循环,法莫替丁护胃对症处理。4、老年病科护理常规,一级护理,低盐低脂饮食;5、患者有多种基础疾病,易并发心脑血管意外,告知患者病情及预后。
患者以“胸痛”为主症,伴头昏头晕属祖国医学“胸痹”的范畴,病因由年老,气虚血行无力,气不化津,聚津为痰,痰瘀互结发为本病。病位在心,病性属本虚标实,病机总括痰瘀互结。当和中风-中经络相鉴别,后者多有肢体无力,口舌歪斜等症。
最后编辑于 2022-11-25 · 浏览 1032